首页 > 古典言情 > 人缘鸟与蝶豆花·春山绿 周从后

50. cha49

小说:

人缘鸟与蝶豆花·春山绿

作者:

周从后

分类:

古典言情

她一直在找他,她为什么要找他。

成祖不想用犯罪心理学冷冰的文字去解释她的情绪化记忆,也不愿意承认她可能早就死在了那场车祸中。

直到他亲眼见到这极端,激进,疯狂的小女人。

他多么希望这是她本身的样子,而不是因为那些糟糕的事情。

不过现在太晚了。

当然也正是如此,他才会来到她的身边。

真好奇,要是她发现一直想找的人就在自己身边,会是个什么样?

真想瞧瞧,成祖短促地哼笑一声。

隔了几天马丁才看到邮件,通篇读下来,只有最后一句他看不懂。明明是母语,偏偏与汇报内容相干又不相干的。他到最后也没问,将材料整理妥当上报。

同时上报的还有高盛的人事。

搜罗了小半月才将这五人齐聚高盛。

成白二人坐在小沙发里,前者瞧得出来气定神闲。

白亦行拿着那六人的资料。

人事不走,成祖翻阅白皮书的手顿住问:“还有事?”

人事说:“他们的情况...是不是要跟董事长说声...”

成祖不看人事,反看办公桌面累积成山的文件,似是在反问:你觉得我们很闲?

人事不敢对上那双剑眉星目,许是白亦行办公室空调温度太低,她莫名一激灵。

白亦行才翻开简历,抬眼道:“蜂堡转型迫在眉睫,招人这事是董事长亲自下达的指令。现在技术总监的位置急需要人填补,你要是觉得不着急,不然再去确定一下董事长其他需求,再一并上报给我。”

说着,她把文件夹合起,作势扬了扬。

这两人,一个笑里藏刀,一个蹊跷乖僻,气场如泰山压顶,劈不开,挪不动,合二为一,更叫人不堪重负。

人事呼吸一滞:“那您要还有其他需求随时吩咐,就不打扰您了。”

麻溜出去,成祖头也不抬笑:“你跟她较什么劲儿。既然人都已经在这里了,还愁事情不好办?”

白亦行不理他,看眼对面的客人,换了张笑脸:“找你们我可损失了几百亿,又提前为你们安置打点。我还没开始赚钱呢就倒贴,哪有像我这么好的老板。”

成祖笑而不语点一点头。

客人们都聚精会神地听着,显然经历过刚才的鏖战,明白了些什么。且这位白总一口标准的美式腔调,语速过快,其中有位听着有点吃力。

史尔杰去世之后,剩下四位便没有在新市久待,回国的回国,研读的研读,日子过得平凡又简单。

除了史尔杰是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硕士毕业,有三位全是中国的学校毕业——

梁正宁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本科,拥有丰富的系统开发经验,在该项目中主要负责平台技术架构和系统设计,确保平台能够处理大量交易请求,确保系统安全和稳定。

金琥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安全硕士,负责平台和用户资产整体安全架构,包括反欺诈系统。

杨嘉澍清华计算机硕士后又远赴美国读博,在该项目中主要负责区块链技术研发。

剩下两位是哈维和斯洛,都是美国人,前者负责产品设计和开发,后者是网络安全工程师。

他们六位出于对比特币和区块链技术的兴趣一拍即合,由史尔杰杨嘉澍主导在加密学、分布式网络、时间戳技术和工作量证明机的基础上和其他几位共同撰写这本关于比特币的书籍,不过还没问世。

简历看过,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凭谁来了也没话说。

白亦行看向杨嘉澍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会给团队取名叫中本聪?你很喜欢日本文化么?”

日本人在使用英语时习惯用SOV句式,过分强调和冗杂繁琐,而那本比特币白皮书可是由母语级别的英语写成。

白亦行到现在都隐隐怀疑,史尔杰女朋友是不是还藏了一手,露了个日本技术人员。

杨嘉澍的话很简短:“随便取的。没什么含义。”

成祖看过来:“其实...也不一定是日本人。”

白亦行不明白,成祖看着那几人笑道:“比特币的目标是去中心化,不受政府和金融机构控制,避免追踪避免受到各国政府和银行系统的监管甚至是打压,所以这也是史尔杰讨厌高盛的原因之一。”

白亦行抿唇无语。

那几人略微动容,听着成祖说:“聪,或许是象征着加密货币的创新和革命。中本,其实是中央的根本,比特币将是金融体系的根本变革。”他举起手中的白皮书:“在这本书中,我能感受到各位对于自由主义思想的向往。使用一个虚构的身份,也符合密码朋克的理念,让比特币更加神秘更加传奇化。”

他顿笑:“很伟大,很有神话色彩。”

一番粗略解读,仿佛说到他们心里,神情出动。

比特币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经济和政治思想的表达,强调个体自由,市场主导,反对集体。深受自由主义者,技术极客,无政府资本主义者的支持。

运用得当者,财富漫天收,运用不当者,将成为全世界政府和资本的眼中钉,要么收为囊中,要么除之而后快。

也许最后这项伟大的发明会就此沉没。

至于这几位是抱着害怕被有心之人利用的心态还是抱着极端主义的思想,白亦行没工夫去猜,她只一句话:这个项目必须落地。

谁要是挡路,她不知道自己会做出什么事来。

所以在没有通知穆介之的情况下,白亦行让成祖召集蜂堡IPO项目组开了个会。

对一下当前IPO项目的进度,另外预备更合理地安排项目角色,不重要地角色将替换成更重要的技术团队和公关宣传团队。

可关于蜂堡突然要转型的情况还只有那天几个董事知晓,穆介之的想法是等董事会召开之后再做定论。显然白妮清楚,这是穆介之的迂回打法,就是想看小小姐败北。

她电话还没来得及打给穆介之,白亦行便领着一队人马要占用会议室,其中还有新来的技术部总监和年轻骨干。

都是生面孔,白妮没想到她动作这样快。

借口将白亦行拉到旁边说话:“白总,董事长还在泰国,你要不要再等等,等跟董事会讨论完之后再做决定。而且其他人也都为了这个项目投入许多精力和时间。所以我觉得在加密货币完整的白皮书出来之前,暂时让他们先继续之前的工作。”

白亦行等她说完:“董事长去泰国干嘛?”

白妮回答:“去泰国看望一位老朋友,听说病得在床上起不来了。”

白亦行又问:“去了多久?”

白妮在脑子里算了一下:“一个星期左右。”她又补充:“过两天就回来了。”

白亦行假装‘唔’了声:“行,我知道了。”又抬手看表吩咐:“白助理,会议你也参与。”

她说完抬腿就走,白妮还想说些什么,嘴巴张了张。

隔帘拉下,灯光调暗,PPT展演,大门紧闭,会议开始。

先是项目各环节负责人总结了蜂堡传统IPO现阶段的成果,轮到Finance和高盛财审负责人共同汇报时,成祖特地翻了翻数据报表,做得非常精细,不熟悉这块业务的人根本瞧不出那封邮件所揭秘的内容——

白纪坤手底下子公司跟银行借钱由高盛担保,盈利后,资金不是回流到母公司,而是流向白纪中的信托基金。

哪个环节看,穆介之都不像是受益者。他抬眼将这些人扫了一圈,没有什么不对劲,倏地,成祖握笔的手一顿,想到小女人在那场退婚宴上对白老三说的话,最后将报表递给白亦行眼皮子底下。

她正专心致志想其他的事情,并没有仔细瞧。

轮到成祖详细地介绍加密货币的项目情况,以及未来的融资方式。在提及传统IPO监管力度内容时,白亦行稍稍打断了一下,向法律团队发问:“我记得MAS是没有制定数字代币相关法条的?”

法律团队头儿点头:“是的,白总。目前新市金融市场监管更侧重于传统证券,对于加密货币、ICO、STO这种新兴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规定。”

技术部金琥眼睛冒光:“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自由地设计代币经济模型了?”

白妮看起来有些严肃:“市场空白,并不意味着可以乱钻法律的空子。投资者的信任暂时放一边,光董事会那边一定会质疑我们的专业性。”

技术总监梁正宁递给金琥眼神,他努了努嘴。

成祖继续讲解,因涉及专业的论文术语,投行部几位姑娘仿佛抓瞎般,听得云遮雾罩。内行的VP听到一半思来想去觉得不对劲,这个所谓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对比传统IPO根本不需要上市,如果按照ICO的融资方式,只要制作一本能游说动投资者心动的白皮书,去募集资金就完事了,这不是空气项目么?

VP在心里耻笑,他们为蜂堡劳心劳命,俩字改革直接否定了多日来的劳动成果,甚至他们团队在这个项目里马上就要被边缘化了,她还真是想一出是一出。

想明白后,气得VP在心里已经摔椅退场。

而成祖说到末尾,更是应证了VP的想法。

提问环节,VP佯装没有听懂的样子:“白总,成助,白助理,不知道我理解的有没有问题,改革后的项目里好像没我们投资部什么事了呀?要是按照ICO的框架去融资,既不受法律控制,也不受任何机构监管,这可比传统的IPO上市方式简单快捷多了?”

“而且几乎不可能上市啊,这不是与蜂堡初心相违背了么?”

“是啊,ICO缺乏监管的话,没人会觉得这个加密货币交易所正规吧?”

“STO最起码还依赖证券法的监管,不知道白总和董事长是怎么想的...这样下去蜂堡还能上市么?”

......

众人在底下窃窃私语,成祖看向主位上坐着的白亦行,孙娅微没有参与讨论也偏头去看她。

不多时,白亦行站起身走到成祖身边,将PPT调回加密货币两种融资类型——ICO和STO的对比,面无表情地问:“在没有第一家银行,没有第一家投行前,法律是怎么编制的?”

白亦行脊背挺直抱手道:“17世纪,英国印度公司的股份制融资方式发展远比当时的证券法快,而市面上某些复杂的金融衍生品说不定也超过了监管规则的覆盖范围。我说这些是想表明,在历史中,金融体系往往领先于法律。”

“而法律的滞后性本就会带来许许多多的不公平或者是混乱。你觉得呢,成助理?”

她有意思地看向成祖,下边的法律顾问们在这时莫名其妙松了口气。

成祖笑看她两眼,不咸不淡回答:“关于这个我和我们白总观点略有出入,顾问们也帮我听听。即便没有第一家银行或第一家投行,社会关于借贷、交易和财产早有基础性规则,或是口头契约,或是约定成俗。所以第一,不代表起点。所谓的起点只是金融体系发展的节点,而非法律的真正起点。当然我不过是看了几本书有感而发,在座各位顾问肯定要比我更专业,不知道大家都是什么想法?”

年纪小的孙娅微都听出来了,他先是反驳白总的观点,其实在给白总加密货币交易所的计划兜底,提醒这些不知死活敢不认可白总的人,跟老家伙工作不好的一点就在这里,过于固守成规。

法律头儿也不知道这矛头怎么就调转他这边了,碍于大家伙眼神的压力,他被迫开口承认:“金融创新和法律之间,总不过是一个先行实践与后续规范不断博弈的过程。而且高盛企业文化也常说我们要有前瞻性和灵活力,更快的去适应经济实践的变化。”

他说到后边,声音越来越模糊,可字字珠玑:“既然没有规则,那蜂堡就开创新的市场规则。”

这句话说完,白亦行直接鼓起了掌,得到首肯的那人有些不好意思地抬起脸冲她挤出一个笑容。

白亦行笑问其他人:“你们觉得他说得对么?”

她看向VP,人噎了噎嘴,捱下这口气,腆着脸笑道:“白总,我们自然是没有他们出身法律的人专业。”

白亦行看也不看他,训话:“无论是ICO还是STO模式,如果我们自己抢先推出一个合规框架,就可以定义市场规则,占据先发优势。市场永远是波动的,墨守成规只会落伍。大家在高盛工作时间之长,也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了,相信你们应该很清楚这个道理才对。”

另外白亦行的意思是在传统IPO的基础上去实践ICO模式,也就是保留与传统交易所的关系,作为未来证券加代币双重上市。

项目量化便交给成祖,细化分配到每天每个人每个时间点该做什么事。保留原先传统IPO的财审,对公司资产进行更细致的分类,将验证代币发行后融资用途是否合理,避免滥用资金。

法律为重中之重,在制定白皮书内容时,白亦行要求简明直观,突出项目核心,比如通过区块链实现交易效率提升,降低跨境成本等等。不需要过多的技术术语,因为这份白皮书最终目的是要先让董事们看懂。

投行作为向投资者推销股份,转型为区块链技术部的项目顾问,辅助设计代币经济模型,吸引战略投资者。

如此,此前项目里每个人的心血都得以肯定和保留。

会散后,新的问题又来了,技术总监梁正宁带着团队留下来对白亦行和成祖悄悄说杨嘉澍和那俩美国佬在区块链这部分的研究,光有一个白皮书还远远不够,最好能把这方面技术登峰造极的人请来指导,否则他们的实践成本,时间成本将不会确定。

直白点,要烧钱。

杨嘉澍总是一副谁也不放在眼里睥睨模样,梁正宁的英语有点吃力,白亦行看两人一眼,后者面颊抽搐。她想得是史尔杰女朋友说得那些话,以及前不久收拾东西走人的研发团队大拿,心说这玩意真有这么难弄?

杨嘉澍还想补充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