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
老周一家三口抵达京城时,已是正午。
出了机场,乘上出租,等到在酒店安顿好,天光已偏西。
酒店的位置极好,窗外便是**方向。
周屿本想劝老两口歇歇脚,明天再出门。
可老两口却像小孩似的,谁都坐不住。
“来都来了,还歇什么?”老周摆摆手眼睛里透着光。
于是,周屿领着父母去了**。
广场上人不少,风里带着一股灰尘混合烤地砖的热气。
老周一路都在抬头看,直到那幅巨大的画像出现在眼前——他忽然就红了眼眶。
穆桂英皱着眉,轻声嘟囔:“你这老头子,好好的哭什么呀?真是扫兴嘞。”
周屿没说话,只是拍了拍母亲的肩。
他知道,老周不是感伤别人。
他只是又想起了自己十八岁的那一年——那个被时代推着走的少年,书还没读完,梦就被打散。
一个读书人,曾垂手可得,却又被风雪般的年月夺走的前程。
最后,一家三口在**下花了二十块,拍了一张合影。
照相师动作麻利,拍完不过几分钟,三张过数照片就被晾在小摊边的铁线架上。
照片里,他们都笑得有些僵硬,但天空湛蓝,阳光正好。
第二天。
一家三口又是半夜起床,去**看了升旗。
看升旗的时候,老周又哭了,然后又被穆桂英给骂了。
中午游故宫,周屿感觉自己的腿都要走断了,但老两口却和铁打的一样,还硬要走完御花园。
晚上去王府井吃糖葫芦、逛夜市,老周笑着说:“还是第一次见到那么多外国人。”
第三天。
上午去颐和园,租了条船在昆明湖上划,又拍了张全家福。
下去则直接去了清大和京大
想着乘着还没开学,人也许会少一点,可以逛逛、拍拍照。
结果依然是人山人海。
周屿笑着说:“等你们下次来京城,让林望舒带你们逛逛京大。”
老周笑着摆了摆手:“这么多麻烦小林啊!”
你身边有不少朋友还没看到本章呢,快去给他们剧透吧
话虽这么说,眼底里却全是期待。
穆桂英则说:“那就替我们先谢谢小林。
中关村的电子城里挤满人,周屿给老两口一人买了一台诺基亚N95。
没别的,老人家用就是有面!
周屿自己则花两万买了一台高配的ThinkPad笔记本电脑。
最后,找了一家定制手机壳的小铺,定制了两个手机壳。
第四天。
一家人坐着大巴去了八达岭。
周屿实在是不想爬,但是穆桂英和老周轮流拉着他说:“来都来了,不上去多可惜!
风很大,旗子猎猎作响,周屿拿着相机对着远山拍照。
给老两口拍了几张合影,自己也拍了一张个人照。
——纪念两世为人,第一次来长城,大概也将会是唯一一次。
下来后买了几个印着“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纪念章。
照片发给林望舒,她说:“我也没有爬过长城,下次你陪我去吧。
周屿:“.
第五天。
上午在南锣鼓巷骑三轮车,巷子里飘着炸酱面的香味。
一家人去了什刹海,租了条小船,周屿划得歪歪斜斜。
整座城市仍沉浸在奥运的余温里——街头飘着国旗,处处是“Beijing2008的标识,人们谈笑间还在回味中国队夺冠的场景。
夜晚的鸟巢与水立方灯火辉煌,像两颗尚未冷却的心脏,映照着这个盛夏的骄傲与激情。
穆桂英不停地拍照,仿佛来到了新世界。
晚饭吃烤鸭,老周笑眯眯地夸赞“脆皮蘸糖也能这么好吃。
穆桂英则说:“还是我做的酱鸭好吃!
第六天。
周屿终于是逛不动了。
这对永远活力四射的老两口自己出门逛了,穆桂英说是要去给儿子买点之后再学校里可以用的日用品,但是回来的时候还多提了她自己的三套新衣服。
周屿则是留在酒店。
他靠在床头,拿着手机,和林望舒打了一天的电话。
虽说这几天每天晚上都会给她打电话汇报行程,但是今天又把这几天发生奇闻趣事再说了一遍
你的朋友正在书荒,快去帮帮他吧
。
林望舒听得倒也津津有味。
聊到后来,两人都安静下来。
她忽然说:“我明天也到京城啦。
第六天。
老周家一家三口换了酒店,搬到了清大的东南门附近。
房间窗外能看到成排的梧桐树,偶尔有学生骑车经过。
明天,就是开学的日子。
翌日。
清晨的阳光照在清大白色的大门上,泛着柔亮的光。
开学报到日,如期而至。
一向爱赶早的父母,当然还是起了个大早。
穆桂英最先起身,换上前天在王府井买的新裙子,又细心地替老周和周屿准备好了今天要穿的衣服——是升学宴时买的新衣服。在她心里,是这爷俩目前“最体面的行头了。
她还郑重其事地化了个妆。
这位一辈子在厨房和车间打转的女人,向来爱美,却并不擅长化妆。
腮红打得厚了些,整个人红扑扑的,倒也平添了几分喜庆。
踩着通知书里写的最早报到时间来,结果到校门口,依旧人潮汹涌。
新生提着行李箱、编织袋,父母一手拉着孩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