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她靠画图拯救苍生 晏岁和

35. 第35章 解了燃眉之急

小说:

她靠画图拯救苍生

作者:

晏岁和

分类:

现代言情

“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学过医术的人是不认识药材的。”

姜樾分析的头头是道,确实也是这两个问题阻碍了寻找药材一事,楚问书听到调动百姓积极性时便觉得这个女子不同寻常,她的出发点从百姓的角度去考虑,对人心的把控丝丝入扣。

若是设身处地的想,寻药是一件比较累的事情,若不利己,那我为什么要做?

三人坐在桌边看着姜樾甩出来的告示,沉默不语。

“怎么样才可以让人愿意帮忙寻药材,又如何才能让普通人识得药材,着实是两个难题。”张明贤内心抓耳挠腮,一种无力感涌上心头,表面上却镇定自若。

“找药?找人?”楚问书突然灵机一动,“可否画出需要药材的图片?然后分下去让大家一起?”

张明贤、楚问书二人齐齐看向姜樾。

姜樾摇摇头:“我不认识草药,何况那么多药材,也是画不完的。”她倒是想帮忙,但是她确实不认识草药,院子里那些只是当作颜料提取的植物,在药材界不过是沧海一粟。

“那若是现场有草药一张你需要画多久呢?”张明贤想既然不认识,不如让柳戚带着姜樾去按照药方采摘,然后姜樾顺势画出来,回头让人多临摹几份。

“这倒是挺快的,不上色的话快点可能一盏茶的功夫。”姜樾大约知道张明贤想做什么,不敢托大。

张明贤以为用药讲究君臣佐使,一副方子不过几味十几味,若是按照最近需要的方子来找,也许工程量就会小许多。

便与姜樾、楚问书商议了一番他如今的打算,都以为尚可,与其僵着不主动作为不如先行尝试。

姜樾带了一张薄薄的画板与一口袋炭笔就和柳戚去了郊外,近日天气晴朗,郊外的路相对比较好走,上午找到了七种药材并且绘制完成,但下午还剩下十种,过了晌午暑气逐渐上来,山林间的凉意也渐渐消失。

二人身上的薄衫被汗水浸透,姜樾额角的汗滴落到画纸上,所幸是炭笔绘制的,汗水顺着碳粉晕开,反倒是与画纸粘的更加牢固。

姜樾画完一张就小心翼翼的叠在一起,这里没有定画液,纸与纸叠在一起时极易糊成一团。

姜樾笔尖飞舞赶画稿时,突然想起献血证。

无偿献血后可以获得一张献血证,无偿献血的公民,本人有享受免费用血的权利,甚至可以庇护直系亲属。

太阳即将落山时,姜樾画完了剩下的十种药材,柳戚也凑够了第一份药材。

二人急忙在县衙附近找了家饭馆,随意糊弄了两口,就准备回县衙复命。

东望县时隔一月之后,恢复到了最初的样子,大街小巷的铺子修整完毕又重新开业,人流不算多但也宁静安好,除了大家出门都尽量避开西街。

西街连续不断的艾草味似乎熏入了每一个缝隙,路过的人总觉得砖瓦和稻草的缝隙里都是艾草的味道。

月明星稀,天阔云清。

屋子里闷热难耐,张明贤与柳戚找了一处临水的凉亭,靠近水源没有那么热,时不时还要夏风驱散些许热意。

柳戚将姜樾的画在地上摊开,各种植物各具特色,根、经、叶、花、果实各不相同,即便是不认识药草的人,对着这画一定不会找错。

翌日,张明贤将县衙画师全都找来,将十七幅草药的画像分给画师,让画师们临摹姜樾的画作,只求像即可。

到底是画了许多年的老画师,即便对人的形象绘制的不那么准确,但药草的临摹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在画师们临摹之际,姜樾再次来到县衙。

姜樾见到张明贤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有一计,或许可以一试。”

张明贤直让姜樾有什么想法但说无妨。

“既然寻药一事,在东望百姓心中是事不关己,那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这件事与东望百姓绑定。以钱财相赠这又是一笔巨大的开销,想必县衙也困难。”

张明贤表示认同,去年南街修建廉租房就已经几乎掏空了县衙的公账,这灾后重建又是一笔,着实没有多余的钱材当作“奖励”。

“但药材关乎'病'谁又能保证自己一辈子没有病呢?”

“何不以药换药?自古治病诊费不高,但药材却是无底洞。”姜樾将自己的想法缘由娓娓道来。

“譬如,一个人献上了十份药材,那相对于在县衙固定的医馆存了十一份药材,若以后本人或则血亲需要这药材,就可以带着凭证去固定的医馆免费得药,或者同类药材替换,当然这都是自愿原则。”

一时间张明贤有些没有搞懂其中原理。

姜樾再次解释道:“相当于你去采药,献给县衙,县衙作为官方替你担保,你可以获得多加一成的药材,但这个药材在你或者你亲人需要时,随时可以赎回去使用。”

在姜樾的解释下,张明贤懂得了其中原理,觉得这法子可行,决定试上一试,左右现在也没别的法子了。

张明贤将这法子告诉蒋良因,让蒋良因安排公示告知百姓此事,又将画师们临摹的图纸分配到各个医馆,供百姓查看所需药草模样。

但固定的医馆且愿意和县衙合作的不好找,最终决定以县学的医师馆作为兑换地,恰好学生们去采药时也可以补充药草,再去周围县域买些药草来充数即可。

在百姓得知献药可以以后免费拿药后,积极性增强了不少,陆陆续续有人来医师馆献药材。

张明贤为了制作献药凭证,从姜樾处要了荣樾画房的存根联的做法,又用朱砂与葛根的提取色做了凭证,百姓拿着半截尾联即可兑换药材。

为了杜绝冒领现象,甚至尾联与存根上都记载了当事人的住址以及姓名,防止盗用。

起初有人将信将疑,直到有百姓母亲生病,又实在家贫,不得已按照县衙提取的药材去寻找,献药后说明情况后立马用所献药材换取同等他母亲需要的药材,最终他母亲病情好转。

这事宣扬出去后,众人得知县衙这句承诺是实打实存在的,有空时则去上山采药,然后立马换成存根。

慢慢的也解了一部分燃眉之急。重症的莲花县百姓稳住了,寻找治病法子的时间就可以延长些。

自从医师馆当作兑换地后,柳戚的工作量翻倍,既要记录献药的人,药材数量以及药材种类,又要照顾西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