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琏走后贾玫便给金陵的族兄贾敞去了信,表明自己手头有些银子,想置办几个铺子,将来进了京,金陵这边还要劳烦贾敞看顾。
既然是看顾,就不会只是口头说说,必然每年有一定孝敬。
得知贾玫口中的“些”是六十多万两,贾敞干脆利落地应了话,不过一个多月就寻到了合适的铺子。
说是铺子不大准确,严格说是当铺。
和古玩铺、裁缝铺、首饰铺不同,当铺可不是一般人能开的,不说本银翻了几倍、十几倍,没点人脉关系根本开不起来做不下去。
钱庄、当铺、特殊服务场所等,一看财力二看背景,后者比前者还重要些。
贾敞心知孝敬多少要看将来出力多少,为了凸显自己作用,专挑需要人脉的买卖来,正巧碰上有家当铺出兑,没再考虑别的,直接给贾玫来信说明了前后。
出兑当铺的不是别人,正是同为金陵四大家族的薛家。
虽还排列在一起,不过丰年好大雪的薛家近几年明显衰败了许多,根由在薛家主事人薛崇之死。
薛家当代有两个把持家业的,长房薛崇盘踞金陵,经营人脉以及发展当铺等产业。二房薛嵩则四处经商,搜寻新奇玩意儿,保证自家皇商的不可替代性。
原本薛崇死后,有薛嵩在,薛家还能撑着,可没想薛崇之子薛蟠不正干惹了人命官司,靠着和京城王家、贾家沾亲带故平了事,为防多生枝节,一家人撇下金陵一大摊子,千里迢迢去京城投奔亲戚。
薛嵩倒是正干,可毕竟只一个人,独子薛蝌年纪尚小不能担事,强撑了两年最后无奈和薛蟠商量,将薛家金陵的产业变卖。
于是,便有了这经营几十年的当铺出兑。
贾敞选择当铺的个人心思贾玫不在意,联系紧密些也好,那么一大笔银子,想完整保存下来,没点耗费怎么可能,而且当铺,利润之高也不是一般铺子能比的。
贾敞打了包票,不怕当铺立不住。机会难得,经营多年的当铺哪家肯放手,也是赶巧碰上薛家有了败家子,守不住祖产。
贾玫心中初步拿了主意后,又把前后捋了一遍,给林黛玉耐心讲了讲。
毕竟是林黛玉的现银,她就是能以母亲的名义强行规划,可实在没必要到那份上。
说到底她是怕贾家开口借钱,想把东西掌握在自家手里,和林黛玉利益不冲突,只是怕对方多想。
好在林黛玉没有想歪,思索两日应下了话。
六十万两银子,不知是太信任人还是年少有魄力。
对方的心路历程贾玫无从得知,反正那边同意了她这边就要开干了。
赵平将银子运往金陵后,贾玫和林黛玉也收拾东西动身。
贾琏已经到了京,贾母又送来了孤儿寡母在外不便,催促二人尽快回京的信件,金陵之行后怎么也得启程了。
有金陵知府贾雨村在,当铺十分顺利地从薛家过到了林黛玉名下。
过户容易交接麻烦,不过有薛家配合整体还算顺利。
论起来勉强都有些亲戚关系,薛蟠一家人现今还住在林黛玉亲外祖母家呢!因此薛嵩特意留了几个熟练业务的伙计,帮着贾玫、林黛玉过渡。
贾玫对经商没兴趣,林黛玉更是年幼,二人商量之下把李作推了出来,做林家在金陵的话事人,负责当铺一应事务。同时,高价把原薛家大掌柜和几个风评好的伙计挖了过来。
一般情况干了多年的老人,就是出双倍银子也不好挖过来,不过,谁让薛家出了个好儿子?
主家惹了事不管不顾拍拍屁股走了,这种情况手底下人想忠诚也忠诚不起来。
有了经营的人,贾玫又带着林黛玉分别拜访了金陵史家、王家以及甄家,明面走亲访友,实则将当铺一事说了一遍,才算完成了金陵之行。
天时地利人和下,林黛玉仅仅花费了六十万两银子,就得到曾属薛家的,金陵城数一数二的大当铺。
便宜占得不小,为表感谢,在贾玫示意下,林黛玉将自己手头剩余的一万两银子,私下送去了贾敞处,看二人自觉,贾敞愈发上心看顾。
后话不提,金陵的事完了就该进京了。
李作留在了金陵,赵平也不能跟着。
林家老宅,几十万两珍品书画,几百口人,都需可靠又能做主的人守着,除了赵平别人都不大有资格。
因此,没等贾玫说话赵平就自告奋勇留在姑苏。守着家产,同时和林泽一同维持与林家族人的关系,顺道管着二百多顷地春秋两季租子。
金陵、姑苏都安顿好了,贾玫和林黛玉正式踏上了回京的船,随行还有三十几个丫鬟婆子,四十多个男丁,以及五万两白银。
丫鬟婆子用作二人贴身伺候以及粗使,男丁到京可做小厮、门房、轿夫、护院,至于白银……
是贾玫从林泽处借的。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