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渭南不仅水盆羊肉闻名陕西,包子也是。要问是什么包子,那必定是渭南时辰包子。时辰这个名字的来源也有考究,据说在清代时,街道上有一家包子小摊,每日客满,每天包的包子只需要一个时辰就能全部卖完,所以大家都亲切地称之为时辰包子。
郁禾这一趟就是为它而来。
二十分钟后,她拖着小行李箱走出高铁站。她没有退掉西安的酒店,因为留给渭南的时间只有两天,而这两天,就先找一家民宿住着。
但是今天很不凑巧,她知道时辰包子,但不知道时辰包子也有购买时间的限制。她来的这家店分为早餐和晚餐,早餐在早上五点到下午一点,晚餐在晚上七点到凌晨两点。所以两点到这儿的她现在是吃不上了。
能怎么办,换一种,渭南的美食可不仅仅只有包子。
“小旅,帮我拟一份渭南美食攻略发app里。”其实很多时候郁禾想自己探索城市美食,但这次来渭南是很临时的决定,住的时间也不长,光看几个美食安利视频,不足以让她了解整个渭南美味,小旅这时候能发挥很大用处。
【宿主稍等,小旅会尽快发送给您。】
等待期间郁禾还真能感觉到小旅在绞尽脑汁?难道系统也怕临时安排的工作任务吗?
很快,专属提示音响起,她赶紧点开查看。
只见一份简易但有用的美食攻略——
娟娟豆腐泡;西二路梁喜娃老潼关夹馍;石灰窑水晶饼;诚净和蒸饺……盈盈水盆羊肉;爱国煮馍;老蔺家荞面饸饹;马家赤水扯面;靳家醪糟;解放路老哈家煮馍;孙三砂锅;西南京路娄家炒饼;北塘巷子凉皮夹馍枣沫糊……
太多太多,不仅有文字,还有配图,郁禾突然有些眼花缭乱。好在每家店都带定位,她选择一家图片看起来很有食欲的辣子鸡拌面,直接打车前往甜不辣路口。
司机见她拉着行李箱就找吃的了,感叹年轻人的心急,同时又以自己身为渭南人而自豪。外地游客行李都舍不得放就直奔好吃的食物。
不辣路口是渭南有名的辣子鸡一条街,左边是甜口,右边是麻辣,组合在一起就就是甜不辣,名字由此得来。
期间郁禾路过一家粽子店,叫二孩粽子,这名字有点眼熟。
记起来了,在小旅制定的美食攻略中有提到,当时被她忽略了,想着粽子不都一个味道,但现在都路过了……那就吃吧。
其实郁禾能注意到这家粽子店,还和它们的显眼脱不开关系,因为她们在店门前放了一个长桌,三角粽子紧密地、高高地垒在一起,没有一丝缝隙,路过的人都会忍不住看上一眼。一旁还有柿饼,老板说是冬天限定,于是她刚到这家店首先买的不是粽子,而是柿饼。
粽子可以打包带走也可以在店里吃,郁禾想了想,还是决定带走,这次她的主要目的是辣子鸡拌面。
粽子每个三块,郁禾买了一个豆沙和一个黑米粽子,让老板分别剥开装好,因为粽子剥皮比较麻烦,她不想脏手。剥开就可以边走边吃。
这一条街现在人很少,很安静,或许时间在下午两点,大家都在午睡。她只记得山西人有午睡文化,渭南也有?
或许是见惯了无时无刻都热闹的长安,初到渭南这么安静,她甚至有些不习惯。
但这股不习惯很快被手里砂糖馅儿的柿饼烫走,她没想到这柿饼和在长安十二时辰里吃到的火晶柿子有着异曲同工的之处,都会流糖汁,而且极烫嘴,她迅速双脚往后退双手往前推,这才避免脏鞋子,虽然烫嘴,但味道不错,不愧是冬季限定。
柿饼还没吃完,她又对手上的粽子有了食欲,粽子这时温度刚好,口腔和胃最喜欢的温度。
和华南地区流行的肉粽不同,华南地区的粽子就少不了五花肉系咸蛋黄和绿豆,而且大多包的是长粽,三角粽不是大多数家庭的选择。西安,或者说是北方人在她的认识里好像都不怎么吃肉粽。一个白糯米粽蘸白糖就可以很美味。
郁禾作为一个南方人,很少吃甜粽,以前曾经学过北方人白棕蘸白糖的吃法,后来上了大学室友里有个东北人,才发现自己当时买的白糖是颗粒状,北方的白糖是粉末状,口感压根不一样。
郁禾看着眼前粽子,一个是白糯米一个是紫糯米,应该叫黑米,因为她买的是黑米棕,煮后颜色估计就没那么黑了。
粽子拿在手上手感极好,捏一捏软糯十足,每一粒糯米被煮开后紧紧黏合在一起,整体就好像没有成型一样的软糯,很松散。
除此之外,老板还在粽子上来淋了一勺蜂蜜。但蜂蜜看着不像纯蜜,应该是加了些水,看起来有点儿稀,或者是蜜糖,糖比较多,蜜少。如果是纯蜂蜜她还真受不住,齁甜。
而且才三块钱,她不奢求是纯蜂蜜,本就是解馋的小零嘴嘛。
先吃一口豆沙馅儿,牙齿在咬粽子时还带起一层“胶”,像拉丝的芝士。入口后首先能感受到很浓郁的竹叶清香,很清新,瞧着应该是芦苇叶,和她家乡常用来包粽子的柊叶和芭蕉叶气味很不一样。紧接着是蜂蜜的甜占据口腔,令她没想到的是薄薄的粽子芯里裹的全是豆沙馅儿,小咬一口就能吃到豆沙,黑红色豆沙比糯米还要绵密,吃起来口感水润,味道虽然甜,但目前还是她能承受的范围。
没有甑糕甜。
她吃东西喜欢换着吃,所以豆沙粽子只吃了两口就换了黑米。黑米除了色泽之外,和豆沙粽子相比就显得朴素许多,没有馅儿的加持,但好在有蜂蜜水,黑米本就有它独特的米香味,谷子里的“黑”,煮出来的“香”,坚韧的黑米吃起来有淡淡的甜味,比糯米要更有嚼劲儿一些,再配上蜂蜜水,刚中带柔,郁禾觉得比豆沙粽子好吃,甜味刚刚好。
本来她就不喜欢吃太甜的食物,但这两个粽子陪着她一起走到了一家辣子鸡店前,等她再反应过来时,粽子也都吃完了。或许是边走边吃的缘故吧,她虽然有些饱,但还能吃得下。她对自己的胃有清晰的认知。
都说来渭南都要吃一次辣子鸡,她这不就来了吗。
一真辣子鸡,在小旅的介绍中,是许多老渭南人最常来的一家店,最早叫孙三砂锅,后来改名一真,但许多人不记得一真这个名,只记得孙三。
进到店,她就被厨房里厨师长开火大风声音吓了一跳,红色的火苗突然窜出,高高竖起。这是一家不大不小的店,厨房开着门,因为现在这时间店里人少,她能清楚听到炒菜的声音、汤炖煮沸腾的声音以及锅铲锅面摩擦的声音,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惬意,店里人虽然少,但每一位食客的脸上都是对辣子鸡的满足。
没等多久,老板叼着牙签走来,将辣子鸡放在桌上,大着嗓门:“慢慢吃哈。”说完,闪身回厨房。
郁禾:够潇洒。
一份辣子鸡五十元,再加一份面是五元。辣子鸡很大的一盘,就跟新疆大盘鸡似的。小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