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广夏:文德皇后 鱼一头

63. 微行

小说:

广夏:文德皇后

作者:

鱼一头

分类:

古典言情

杨广思来想去,终于在这个上元夜弄明白自己年轻时就讨厌李渊的原因。

大概是这位表兄不像他舅父独孤整的那些草包儿子一般成日坦然享受被文献皇后亲养的特权而不思报答。

说实话,杨广与李渊共同的外祖父赵景公独孤信对于宇文周来说也许是个不安定的因素。但是赵景公诸孙对于国朝而言实在是一群成事与败事都极其有限的酒囊饭袋,令杨广无比安心。

但是李渊不一样。杨广回忆中的纤介曲节在临近国公宅邸的时候如泉眼沸涌,湍流激石。

这位表哥从小就和独孤家那些同样少孤的小郎君不同。杨广鲜闻罕睹李渊在文献皇后身前哭诉自己的悲辛身世,乖违命运。反而是个乐天的少年。

据宫中好事者传言,年幼的国公不像独孤氏那些表兄弟一般对皇后亲养的打算甘之如饴,反而以不舍母亲为由拒绝了姨母的意志。

他每次觐见姨母,从不故作悲戚,总是说笑着自己近日箭术又精进多少,狩猎时有何收获,结识了多少新友,最近所念何书……

宫中尚宫也暗自赞美年轻的公爵所图并非文献皇后更加怜悯其身世,而是令姨母放心自己可以孝养唐国老夫人,独立支撑门户。

杨广对李渊那些隐匿的厌恶大概也在于此。他常常捉摸不透这位表兄是天生倜傥还是匿情求名无所不用其极。

李渊总是将杨广需要用尽千般矫饰谲诈才展现的萧散轩举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在杨广眼中,李渊要么是城府极深的同路人,要么生性洒落,深情、坦荡、放达皆是本性——这常常令早年在夺嫡时无比压抑自己的杨广嫉恨不已。

步舆突然沉了一下。王尚仪轻声提醒帝后,积善坊的唐公府邸已到。

杨广惺忪的眼中映入了三个人影。

穿紫色襕袍的正是自近日上任起一直宿卫宫禁,夙夜不敢怠慢的新任右骁卫将军李渊。

至于外穿斩衰的少年——杨广依稀记得就是上次李渊在陇右招抚时随法驾一起来到洛阳的那位唐国公爱子——跟司马德戡比过武,跟宇文皛打过架,不值一提。这孩子还有着一个出自《晏子春秋》的拗口名字,可杨广一时想不起来了。不过无妨,他是皇帝,无需亲自开头,所有人都会在面圣时自报家门。

另外一位拥彗稽首的少女却是帝后都不曾见过的。不过游宦时带着在室的女儿也不奇怪。

杨广觉得唐公一家的表现差强人意。

两个孩子既没有因为女主人的去世而麤服乱头、不修容止;也没有因为皇帝的突然驾临逢迎造作、失其本真。

也算是对皇帝恭敬又不失贵戚自身尊严。

一向自负的皇帝显然认为自己选择了一个突访以探虚实的好时机。

杨广为表示亲近,便亲自下舆,搀扶行稽首大礼的李氏父子。

“今日你我不是君臣,只是家人。夫人新丧,表兄持家劬劳,忠勤王事,日就羸瘠,我与皇后宸衷轸念,特来慰勉。卿国之柱石,宜自宽解。”

“蒙陛下、殿下存恤,臣虽丧偶,不敢废朝。”李渊言罢稽首再拜,又故作姿态地指责李世民与长孙青璟道,“两个孩子悖慢失仪,我令他二人在家中守制,谁料如此懒怠!请陛下允许我令二人换下丧服再行奉迎。”

“唐公且慢!”萧后阻拦道,“为母守制,哀毁读礼,是为孝;奉迎天子,冠带严整,是为贞。依我看,没有什么不妥。唐公还是不要为难孩子们了。陛下,您认为呢?”

杨广颔首称善。李渊便带着两个孩子向帝后谢恩。

萧后兀自猜测眼前同样着斩衰的少女是窦夫人所生在室之女,丧母后唯恐大兴的长亲照顾不周,故而被父兄带在身边。

她扶起长孙青璟,问道:“这是国公的第几位千金?”

李渊解释道:“禀殿下,这是臣的次媳。已故右骁卫将军长孙季晟幼女。”

因害怕帝后追究起婚期,好事者提及斛斯政、高士廉,好奇者问及媒人,他便只挑些能引发皇帝愉悦回忆的细节陈说。

长孙晟便是杨坚、杨广得以宣威突厥的政枰师,国朝两代帝王绝对的心腹与智囊,又因在帝国最辉煌的时刻亡故而成为璀璨星空中永不黯淡的一员。

这场联姻,虽说仓促,但是长孙这个姓氏足够引起皇帝的快慰与好感,那就够了。——至于关于这个儿媳的其他曲节毫末,帝后知道的越少越好。

萧后有些惊异于这场联姻,便尴尬地微笑道:“原来是我误会了,两位将军果然有缘。”

然后皇后便开始了程式化的夸赞:“不过这孩子风姿形容确实有那么一点唐国夫人的影子,诸公莫笑我眼拙。”

“殿下说得不无道理,这门婚事是由我母亲同长孙将军的叔母薛国夫人定下的——我母亲一直对内子颇为满意,比照着儿媳的样子找孙媳,也未可知。”

李渊对婉拒儿子与皇帝某位不知名庶女联姻一事心有余悸,当然他并不确定问生辰八字一事是皇帝的试探还是皇后的一厢情愿,更未料到萧后今日会问起长孙青璟身世。情急之中,他便将订婚之事推托到祖辈身上以免皇后心中生出嫌隙。

“照我看,很般配。”萧后点头,带着了然于心的默契说道,“小儿女们了却两边祖辈心愿,唐公应该放心了。”说罢,她主动叫上两位公主与长孙青璟相识。

李渊点点头,大致确定之前所虑联姻之事大概只是皇后一己之愿。

萧后虽不遂意,也只叹缘至而分浅,但也绝无挟私报复之意。

皇室、勋贵各留体面,旧章可翻。她几乎明白无误告诉李渊前事已往,她并无意在表兄弟或者君臣之间作梗,令李渊尽管放心。

唐国公长舒一口气,突然觉得表里相违、骄矜自用皇帝杨广完全配不上眼前这个量周识远、□□有智的女人。

众人在皇帝授意下,省去诸多繁文缛节。由李渊引领,自中门进入正邸。

杨广一路查看府中装饰,一路殷勤询问丧礼诸事,赐粟与绢帛礼部是否送达大兴府邸,葬礼是否按制操办,世子身体是否安康。李渊一一作答。

裴蕴近日因无法将李浑李敏谋反案坐实惹来杨广极度不快,杨广索性不让他同行,以免看到他满面愁容,搅扰自己出行的兴致。

裴矩自大朝会来开始曲笔微言,旁敲侧击提醒他暂时不要用事于突厥,妥善处置饥民要紧,被杨广以一句“朕不好谏言”封口之后,便钳口结舌,噤若寒蝉,也被杨广从同游名单上删去。

宇文述本来是不错的微服同行人选,其人鹰目犬鼻,洞察秋毫,定能助杨广防患于未然,只是宇文述急于邀功接手了李浑案,特意表现出一副殚精竭虑的模样,杨广便任由他连夜查找卷宗为自己分忧。

于今,同行的狎客佞幸便只剩下虞世基一人。但是这条精通仕宦之道的老狐狸在皇帝明确表示出对李渊的倚重或嫌恶之前,还是选择察言观色以应万变。

南阳公主与驸马宇文士及性情谦抑,虽贵不矜,在皇亲国戚之中风评极佳,便经常得以与帝后同时出现在各种场合。

至于河内公主与驸马宇文皛,勋贵们莫衷一是,不敢臧否。唯一确定的是,杨广在这个正月里认为这个女儿率真坦易,女婿笃忠尽智,便无视萧后微词,几乎将新婚夫妇当成装点銮仪最华美的琼琚。

宇文士及很快加入到皇帝、国公、金紫光禄大夫闲叙往事的行列中。

李世民与宇文皛自然记得之前拳脚相向之事,但是碍于皇帝与各位勋贵长辈在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