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小甜甜要大开杀戒了 桂花团团

17. 第 17 章

小说:

小甜甜要大开杀戒了

作者:

桂花团团

分类:

穿越架空

曹先生本名曹光耀,是五十里外一个叫驻县的地方生人,县里生计不多,家境贫困,小小年纪就被送出来在医馆跑腿,慢慢的学了些医术。好就好在所在的医馆恰好是金州最大的医馆九尺潭,看得人多了,越来越老练,居然也成为骄人巷的一个名医。

于是一开始“光耀”“光耀”地喊,后来人们都尊称他为曹先生,再后来慢慢就忘了他的本名。如今骄人巷的人,见了他都要客客气气喊一声“曹先生”。

曹先生今日起了个大早,刻意选了一套新衣服,鞋子一尘不染,绛蓝色的纯色袍子,纽扣用了上等的寿纹一字扣,显得儒雅,有学者风范。

剃了须,修剪了额头上的杂毛,好生整理了一番面容,这才满意。

今日他要与聂小裳一起赴知州府上赴宴,这对他来说,以至驻县曹家,都是天大的喜事。

平头老百姓一辈子可能都见不到知州一次,更别说被请到知州府,由本朝二品尚书大人亲自接待,幸甚至哉。

聂小裳倒与平日打扮并无二样,略施薄粉,只穿了套简单的淡绿色压花裙。

两人走在街上,两旁的店面都站出来好些老板伙计,都知他们今日的行程,有羡慕的,有嫉妒的,也有暗暗骂街的。早早出来采买的乡民们迎面走来,倒是欢欢喜喜地道贺,都道:“啊哟,九尺潭这回风光嘞!”

曹先生心中得意,四处拱手笑回:“哪里,哪里。”

一路来到知州府上,报上家门,侍卫搜了身,两名门童将他们引了进去。

府上景色迷人,要花有花,要树有树,每一处似乎都用了心思,也花了不少银子,打造得颇有意境。

转了一个弯,看见一块宽阔的草地,修建得平平整整。尽头两根竹竿立起三丈高,上面做出一个三尺宽的空框。看见这个空框,曹先生恍然大悟,这大概是一个蹴鞠球场,而那三尺宽的空门就是被人们称作“风流眼”的球门。

曹先生一路躬身前行,心道:“看来乔知州也是个爱玩的主子,须得投其所好,说些好玩的才是。”

又转了一个弯,面前出现一座不大不小的池塘,周围种了一圈果树,树上结着红艳艳的果子。两个杂役正从池中拖出一条一尺长的鲶鱼,桶里已有三五只同样大小的,往后院提去。

池边还晾了些纱帐,在大日头下晒着。

走到那几颗果树下,引路的门童忽然住了脚,道:“到了。”

曹先生略微吃惊。

从进府门到现在,已走了好远的路,路过仪门、议事厅、正厅、几座小楼,几处小院,一座祠堂,他都暗暗记下了,一面盘算在堂上怎么回尚书大人的话,吃饭时礼仪如何,怎样讨尚书大人欢心,以致心思繁密,走得发热,额头沁出细细的汗珠。

怎么这就……停了?

看上去就是个池塘,附近并无人影,让他们在池塘边等是什么意思?

也许尚书大人和知州大人公务繁忙,稍后才能接待,暂将他们安置在此等候?

聂小裳倒是泰然自若,曹先生正纳闷着,忽然从那片晾着的纱帐里传出一个有气无力的声音:“走近点儿。”

曹先生吓了一跳,定睛一看,原来那个不是洗完晒在那里的纱帐,而是一个用纱帐围成的圆柱形纱屋,顶上是露天的。

纱屋里隐约看见两个人影。一个瘦弱一些的半躺着,一个胖胖的躬身在旁边站着,门童道:“尚书大人和知州大人在此。”

聂小裳与曹先生连忙口宣名号,跪下行礼。

两人报完家门,里面半天没出声。

半躺着的那个瘦一些的显然是尚书大人,嘴里好像在吃着什么,圆乎乎的知州大人乔奉兴在旁边亲自伺候,周围一个侍女都没有。

只见尚书大人身子一欠,乔奉兴立刻伸手,接住尚书大人嘴里吐出的核,然后拿一块手帕代尚书大人擦汗。

擦着擦着,尚书大人喉咙里忽然胡噜了一下,乔奉兴立刻叫道:“有风!把帘子拉好!”

那两名门童赶紧将纱帘的缝掩得严严实实,不让一点风漏进去。

只听尚书大人扶着额头道:“我这个头疼啊,是一点风都不能吹。”

乔奉兴娓娓道来:“大人,咱们这个纱屋,叫作‘八风不动’。再大的风,进来都得转一转,变成和煦的春风。您如今南巡,就像徐徐春风沿路吹拂,金州这是攒了几辈子的福气,才能把您给吹来。”

此话甚得尚书欢心,不过还是要拿捏着官架,道:“春风那是皇上带来的,本官也是借了皇上的春风。”

乔奉兴咂嘴道:“瞧您说的,大人说的哪句话,办的哪件事不是皇上的意思?我们就爱听您讲话,皇上身边的人见过世面,讲出来的话就是不一样,比读那些圣贤书强多了。”

他好像想起什么,忽然道:“再过几日就是一年一度的‘万寿节’,我都张罗好了,到时陪您去‘天安寺’拜佛,在大师那里求个信物,据说‘万寿节’这日求来的信物开过全光,可保身体安康,一生无虞,准得很呐!”

尚书大人这辈子最看重的就是自己的身体,一听有高僧相授,双目如炬,道:“好,好好,还是知州大人有心。”

尚书大人自从服了曹先生的第二味药,寒湿附体,淋漓不尽的毛病即刻好转。不过如今曹先生听下来,觉得尚书大人声音中气不足,大概从小就是个体弱的人,还是得处处小心,不敢马虎。

两名大人不理在账外跪着的人,不急不慢说了会儿话,乔奉兴说话像百灵鸟一般婉转动听,处处投其所好,逗得尚书大人浑身舒坦。

过了许久,尚书大人才看向账外,悠悠道:“下面跪着的,可是九尺潭医馆?”

曹先生心想终于轮到他了,不等聂小裳回答,抢道:“正是。”

他对董澈的态度,出于老东家的关系,勉强还算尊重。聂小裳一个小女娃算老几,忽然坐镇九尺潭,踩着他的名头风光无限,他是不服的。是以无需等她来答。

尚书大人道:“你就是曹先生?”

曹先生喜出望外,大人居然直接喊出他的名号,可见对他印象深刻。哼,想想也对,病人看病,要谢也是谢大夫,有几个谢老板的?这些年没有他,九尺潭又哪来这么大的威风?

曹先生道:“小民正是九尺潭的医师曹光耀。”

尚书大人口中呼出一个长长的“嗯——”,道:“曹光耀……从医多少年了?”

曹先生得意道:“小民八岁学医,至今已有三十五年。”

曹先生在任何人面前都这么说,其实八岁是从他在九尺潭跑堂算起,真正作为医师把脉开方时已年近三十。

尚书大人感慨道:“果然是个老先生了。看过多少人?”

曹先生道:“没有五千,也有三千,数不清的。”

尚书大人道:“嗯……果然是骄人巷的名医。”

这是夸他医术精湛呢,曹先生喜得一阵晕眩,作势深沉道:“行医这行,讲究的就是厚积薄发,没有几十年的沉淀,哪来手到擒来的手艺。事关人命,马虎不得。”

尚书大人喃喃重复道:“事关人命,马虎不得。”声音忽然陡转急下:“到本官这里,怎么就马虎了?”

他变得太快,以致曹先生都没反应过来,嘴角的弧度还在变大,心想不知尚书大人要赏他些什么宝贝,等了片刻,忽然僵住了。

曹先生匍匐在地,颤声道:“……小民,小民不知何罪之有,请大人明示。”

这时,在里面一直轻声慢语的乔奉兴忽然大声喝道:“尚书大人被你治得上吐下泻足足五个时辰,你还问何罪之有?谋害朝廷命官,罪大恶极!”

那日乔奉兴着实被吓得不轻,尚书大人只闹了两回肚子,却一个劲儿喊自己要驾鹤西去了,乔奉兴哪里敢担这个责任,差点以为自己也小命不保。

曹先生道:“是是是,哦不是不是不是。小民……小民一开始实在是找不到其中一味药,便以其他药代替使用,实乃情势所迫,请大人体谅。后来一拿到那味药,小民马不停蹄便熬了药送过来,以解大人病恙,也算……也算将功补过……”

乔奉兴一掀纱帘跨了出来,立刻将纱帘合上,转身怒道:“将功补过?你拿本朝命官当试验品啊?万一尚书大人救不过来呢!你有几个头可砍?!”

他长了一张菩萨脸,耳垂大,鼻头厚,笑起来应该很和善,怒起来却怎么看怎么不协调。

曹先生跪伏在地,浑身发抖道:“大人!大人!从医的路子一向如此,谁也不敢保证一下就能治好,方子调整也是常有的事,望大人,望大人海涵,海涵啊!”

乔奉兴为了在尚书大人面前表忠心,对曹先生是咬牙切齿,恨不得立刻拉出去砍了,须臾,尚书大人在纱帐中道:“算啦。”

他故作大方:“虽然受了大罪,好歹也缓过来了。治罪嘛,大罪可免。”

这基本算是命保住了,曹先生勉强缓了口气,又听尚书大人呵呵一笑,道:“不过小罪要罚,罚你绕着这小池塘跑一百圈。”

曹先生刚恢复一口气,顿时身体一僵,从心底到嗓子眼一片冰冷。

这座池塘哪能叫做“小池塘”?!

分明也有几十丈见方!

跑一百圈,他一个常年坐诊看病的先生岂不要猝死在半路?

他这时想起一直跪在一边的聂小裳。

聂小裳作为九尺潭的代掌柜,一直默不吭声,这个时候还不替他说几句?他看了看聂小裳,聂小裳只低头不语。

曹先生手脚冰冷,心知自己都无以为力,何况聂小裳这样不谙世事的小姑娘,估摸着早被吓懵了。

乔奉兴道:“还楞着干嘛,跑啊!”

曹先生咬咬牙,从地上爬起,跌跌撞撞跑起来。

可惜他今日刻意穿的新衣服是窄袖长袍,收腰,衣领高耸,浑身上下收拾得极为端正,跑起来也极为约束,只能小碎步往前溜……

乔奉兴望着他那副笨拙的样子,嘿嘿哈哈乐不可支。一回头看还有个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