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开局和离,我回娘家过的风声水起 慕汐雨

第31章做墨条

小说:

开局和离,我回娘家过的风声水起

作者:

慕汐雨

分类:

古典言情


等高志远回到屋子,看到书架上空了,愣了一瞬,回过神后他跑去问崔婆子,崔婆子这才想起来。

方才被自家闺女一打岔,她忘了说老鼠咬坏书本的事了。

她指了指床角的柜子,道:“儿啊,那柜子里有个包袱,装的都是你屋里的东西,你去拿出来。”

高志远去拿,崔婆子接着道:“你那屋里没人住,我们也不敢随便进去,也就隔几天进去打扫一下,哪知前几天晚上进了老鼠,你的书也被咬了,不过没有全咬了,还有几本完好的,你看看被咬的书重要不?”

高志远皮心猛的一跳,他没想到娘说的进几只老鼠竟然破坏力这么大。

他立刻打开包袱,看到被咬的残缺的书本,心疼的不行,这可都是这么多年攒下来的,花了不少钱,也是用来装门面的,有几本还是芸娘特意抄了她父亲的典籍送给他的。

他大概翻了翻,四十多本书,被毁了一大半。

高志远气的咬牙:“好端端的,怎么突然招了老鼠?”

崔婆子也心疼:“你那屋子床底下被老鼠掏了个洞,远啊,这些书你都学过吧,要是学过,毁了也不算可惜。”

“学是学了,可是……算了,娘,我那屋子修过了吗?”

“都修过了,你放心,绝不会再让老鼠进去。”

“嗯。”

高志远抱着书回了屋子,把完好的摆回到书架上。

怎么近来家里总有不顺心的事呢?看来真该添些喜气了。

---

一连三天,醉仙居都订了一百斤春笋,李晚月以为第四天会降一些,没想到四天后,吴掌柜依旧订了一百斤,说是春笋在县城的醉仙居也很受欢迎,东家让他每天给县城里送七八十斤。

吴掌柜倒是没有厚着脸说县城只供他们一家,毕竟县城客流是镇上比不了的。

而李三栋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拉到了石泉镇和春溪镇两家酒楼的订单。

这两个镇子头两天是各四十斤,第三天变成了二十斤,因为有些人已经在青石镇吃过了。

仅这几天,春笋的收入就有三四两。

刚好够还清欠债。

现在每天一百来斤的春笋,收入也可以了。

他们一家子做足够了,短短时日,已经挣了他们大半年才能挣到的钱,他们很满足。

再加上没有牛车,就算找新的客户,运输也是个问题。

李三栋找的那两个镇,刚好去县城的时候顺路,村里的牛车每日拉人去县城,他们可以把笋放到牛车上,多给几文钱,就送了。

眼下先这么做着吧。

赵素英感慨道:“真是没想到,咱家月月这么有本事,让咱们几天时间挣了寻常人家半年的钱。”

李有山点头附和。

李晚月提醒:“爹,这些银子就算够还清欠款,也别一下子还清。”

李三栋有些没反应过来,疑惑道:“为啥呀?赶紧把钱还了,咱心里也松快些啊,这咋有钱不还呢?”

李有山却明白了她的意思,他点头赞同:“月月说的对,之前还钱,是因为都知道高家赔了十两银子,这是明面上的钱,可若是让人知道,咱家几天时间就挣了三四两银子,指不定多眼红呢。

你叔伯他们自然不会出去说,可若是家里人有一个把不住门的说出去,怕是会招来麻烦。

剩下没还的几家手里银钱还算宽裕,咱隔几天还一点,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还完了,也不会太招人眼。”

李三栋这才明白过来。

赵素英睨着李三栋:“学着点。”

李三栋猛点头,学到了。

下午,李晚月让李三栋把鹿角捞出来,已经泡了十天,可以熬胶了。

因为煮胶要熬两天不能断,李晚月从村长那借了口锅,村长家前段时间换了口新锅,那口破锅还没卖。

她和三兄弟轮流盯着,水快干时加沸水,煮了两天才熄火。

用纱布过滤出汁液,再把汁液重新入锅,加明胶一起熬煮,熬至黏稠。

倒在模具里,晾凉成型,切片,放到竹筐上,等着晾干。

她让李三栋去山脚边,找了块适合挖窑的地方,挖了个小的窑洞,把每个缸的底部凿个小孔,由大到小,倒着叠立在一起,覆在洞口上方。

“姐,这是做什么呀?”李三栋好奇的问。

“做墨条。”

“墨条?”李三栋震惊,他姐啥时候会做墨条了?

“对啊,以前高志远用的墨多,所以了解一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