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剑3】我?花萝?穿到红楼养黛玉? 山间有露

15. 林如海上奏,禀明女扮男装“欺君”事

小说:

【剑3】我?花萝?穿到红楼养黛玉?

作者:

山间有露

分类:

古典言情

时序悄然滑入初冬。

京城的风带着凛冽的寒意,刮过荣国府的亭台楼阁,卷起枯黄的落叶,平添几分萧索。

林澜每日依旧埋首于医书与药材之间,看似平静无波,唯有她自己知道心底那根弦,始终因等待着扬州的回音而微微紧绷。

这日午后,她正对着一本新得的《针灸甲乙经》蹙眉沉思,试图将书中记载的穴位与万花谷更为精妙的经络理论相互印证,门外传来了林忠刻意放重却又带着一丝急促的脚步声。

“少爷,扬州……有信来了。”

林忠的声音隔着门帘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林澜执书的手几不可查地一顿。

她缓缓放下书卷,深吸了一口气才平静道:“进来。”

林忠躬身入内,手中捧着一个用油纸包裹严实的厚实信函,上面是林如海亲笔但略显虚浮却依旧风骨嶙峋的字迹——“澜儿亲启”。

“送信的人说,老爷……病势又沉重了些,这是卧榻口述,由师爷代笔,老爷最后强撑着亲自署的名。”林忠低声补充道,将信函小心翼翼地放在书案上。

林澜的心猛地一沉。

她挥了挥手,林忠会意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并轻轻带上了房门。

室内只剩下她一人,以及那封沉甸甸的信。

她没有立刻去拆,只是静静地凝视着那熟悉的笔迹,仿佛能透过纸张,看到扬州病榻上那个形销骨立却仍在为子女筹谋的父亲。

一种混合着酸楚和愧疚以及难以言喻的牵挂的情绪,在她胸中弥漫开来,尽管她只是意外来到这书中世界,但作为通读过巨著,且与家中长辈看过电视剧的人来说,林如海这个活生生疼爱子女的人跃然于眼前,无法让她不动容。

良久,她才用微微有些发颤的手指,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函。

信很长,开篇依旧是惯例的问候,询问她们兄妹在贾府是否安好,叮嘱他和黛玉添衣保暖,莫要劳神。

字里行间,透着数不尽的关怀,然而,当读到关于她学医之请的部分时,林澜的呼吸不由得屏住了。

“……汝来信所言,为玉儿计,欲涉医道,父览之,心绪复杂,初闻汝弃举业而就方技,殊为痛心,然细思之,汝之考量,非无道理,玉儿孱弱,需人精心看顾,寻常医者,终不及至亲体贴,汝能念及于此,甘愿舍正途而择小道,此乃至诚至孝之心,父……深感欣慰。”

欣慰!

林澜几乎以为自己看错了。

她预想过林如海的斥责,预想过他的失望,甚至预想过他的默许,却独独没有料到,会是欣慰二字。

这两个字,像一道暖流,瞬间冲垮了她心中故作坚强的堤防,鼻尖一酸,眼眶竟有些湿润了。

她继续往下看。

“汝既立志于此,便当潜心钻研,勿要浅尝辄止,医道精深,关乎性命,须得慎之又慎。京中太医署王济仁太医,曾与为父有旧,医术精湛,人品端方,父已另修书一封,汝可持信拜谒,或可得其指点一二,然切记,汝之身份特殊,行事当以低调为上,不可张扬,亦不可轻易为人诊脉开方,以免招惹是非,累及自身与玉儿……”

信的后半部分,林如海又细细交代了许多,包括京中林府老宅的情况,几位可能提供帮助的故旧名帖,甚至还有林家累世积攒银钱的安排,显然是担心她在贾府用度不便,或是在外购置书籍药材有所需。

通篇读下来,没有一句苛责,只有深沉的父爱和周全的思虑,以及那份建立在理解基础上沉甸甸的托付。

林澜将信纸紧紧攥在手中,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来自远方坚定的支持。

她知道,林如海这是在用他最后的力量,为她,也为黛玉,铺陈一条尽可能稳妥的路。

他理解了她选择医道的深层缘由,甚至为她找好了引路的师长。

这份用心良苦,让她如何不为之动容?

然而林澜并不知道,几乎在她收到这封家书的同时,另一封更为紧要,以火漆密缄的奏折经由特使,已悄然送达了紫禁城深处,御书房那位天下至尊的案头。

……

皇宫,养心殿东暖阁。

地龙烧得暖意融融,驱散了窗外的寒意。

当今圣上,是一位年富力强励精图治神色的帝王,奏折到时他正凝神批阅着奏章。

当他拿起那封来自扬州,标记着“密”字的奏折时,神色不由得凝重了几分。

展开奏折,首先是关于两淮盐课积弊的最终清查结果,条分缕析,证据确凿,牵扯人员和贪墨数额触目惊心。

林如海在折子中,以极其冷静客观的笔触,将这块毒疮彻底揭开,并附上了关键证物的藏匿之处与提取方法。

看到此处,皇帝眼中闪过一丝震怒与赞赏。

震怒于盐□□败至此,赞赏于林如海之干练与忠直。

然而当他的目光落到奏折后半部分,那笔迹明显变得虚浮无力,甚至带着一丝颤抖的私奏时,眉头微微蹙起。

林如海在私奏中已不复之前的冷静,堪称字字泣血,句句含悲。

他先隐晦提及自身“沉疴难起,恐负圣恩,时日无多”,继而笔锋一转,以极其卑微恳切的语气写道。

“……臣自知命如朝露,不敢惜身,唯念及家中弱息,肝肠寸断,臣女黛玉,年方稚龄,体弱多病,失恃无依;义子林澜,虽非亲生,然性敏心细,至孝至诚,臣视若己出,臣去后,此二子孤苦伶仃,无所依托,臣斗胆,伏乞陛下……念在林家世代簪缨,未尝有负君恩,念在臣此番清查盐课,未敢有负圣托……于万千国事之暇,若能垂怜,稍加照拂此二子一二,臣……虽九死亦瞑目矣……”

写至此处,墨迹似有晕染,仿佛书写之人曾掩面长叹。

接着,是一段更为石破天惊的陈述。

“……又,臣有欺君之罪,万死难赎!义子林澜,实为女子之身!乃臣族中孤女,名月澜,臣因忧心小女黛玉孤身入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