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自传】意识:我们 linshu

31. 记录摘抄

小说:

【自传】意识:我们

作者:

linshu

分类:

现代言情

你要记住,你自己才是轴心

你才是放映人。

佛经讲人体有八万四千种虫,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每一个细菌都有意识,并能共同控制和管理身体这个宿主。——知乎

自然中诞生生命,生命中演化出意识。

意识就是算法。——知乎

我们人类的所有因果知识,本质上都是一种规律的总结。只要经得住经验的检验,我们就可以暂时把某个规律总结,看作是一种因果关系。

荣格说:当潜意识被呈现

命运就被改写了

.

意念同样具有杀伤力。作为修行人应特别注意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绝不可随意生起不善心念。因为身、语、意三业都能造作善或不善的业力。总之,由众生心念的差别,导致行为的差别,进而导致世界的差别。

若是我们造业之后立即以忏悔进行对治,即使所造是定业,也可能因此产生变化,成为不定业。就像我们做了错事之后,若能诚恳地向对方道歉并补偿,可能扭转原有矛盾,化解原有问题。反之,非但不求忏悔,甚至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自鸣得意,可能加深对方的仇视,加重未来的报应。佛教特别提倡忏悔法门,以此消除业障和违缘。

唯心论所说的心,是作为第一性的存在,乃永恒且固定不变的精神实体。而佛法所说的心并不具有永恒性,更非固定不变的实体。此外,唯心论所说的心,能派生万物,而不从他物所生。而佛教则认为,心是缘起的,不是独立、单一的存在。唯识宗认为,眼识九缘生,耳识八缘生,鼻舌身三识七缘生,意识五缘生,说明心是相互依赖地存在,与唯心论具有不同的性质。

——【唯识论整理】资料来自网络——

「名」:唯识论又名法相学,[法相]即万事万物[法]的现象[相]。从[惟表]思想出发,把世间万相看作是[识]自身之[表相]。

(下面来自知乎用户[张人大]):

唯识论认为,我们所体验的一切现象,包括你我此刻的对话,都是由我们的心识所显现的。简而言之,就是‘一切唯心所造

唯识论并不否认外在世界的存在,而是强调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是通过我们的心识过滤和解释的结果。这就像看待这座寺院,每个人从自己的角度和心态来理解它,每个人的体验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唯识论中,真实不是指某种固定不变的实体,而是一种超越个体心识的状态。要达到这种状态,首先需要破除对我们自我和外在现象的执着。认识到一切事物的空性,从而超越痛苦和生死轮回。”

“实践唯识论需要深刻的内省和冥想。你需要观察和理解自己的心识如何构造你的体验,然后逐步超越这些心识的束缚,找到你内在的真正本性。”

「八识体系」:“在佛教唯识论中,我们讲到的八识体系,是理解心灵运作的基础。这包括了你熟悉的五感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以及意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

当你看到一朵花时,你的眼睛(眼识)捕捉到它的形态,你的心(意识)给予它意义。但这还不是全部。你对这朵花的感知,还受到你的末那识——即自我意识的影响,它基于你过去的经验和现在的期望给予评价。而深藏于心底的阿赖耶识,像一个无形的种子库,储存着你所有的记忆和经验。

举个例子,当你在竹林中漫步,你的感官识别着周围的风景和声音,但你的内心体验——由意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共同构成——决定了你的情感和反应。如果过去你在类似的环境中有过愉快的经历,那么你可能会感到宁静和快乐。这就是八识体系如何影响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和反应。

关键在于觉察。通过冥想和深入观察,你可以开始识别这些不同识的工作方式,了解它们如何塑造你的体验。这种深入的自我觉察,最终会引导你发现你内在的真正本性,超越由这些识所构造的现象。

「两种力量」:你的内心深处,存在着两种力量的较量:真心与妄心。真心是你的本性,它清净、平静、无形。而妄心,则是由你的欲望、恐惧和偏见所构成的幻象。冥想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它可以帮助你认识并超越妄心,逐渐回归到真心。

「其它」:放下执着,我们才能看到内心的真正面貌。当你遇到烦恼和执着时,不要立即反应,而是静观其变化。逐渐地,你会发现这些烦恼和执着都是暂时的,不是你真实的自我。这样,你就能慢慢地摆脱生死轮回的束缚。

——(用户张人大论述.结束)——

《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伤害为性”。嗔是贪的衍生,有贪即生嗔。应及时化解周身戾气,万事万物,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山高水长,大爱无疆。万物之傻源于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俱舍论》中说:“痴者,所谓愚痴,即是无明。”眼盲耳聋都比不过心盲让人更痴傻。唯识论》卷六中说:“于诸理事迷暗为性,能碍无痴,一切杂染所依为业。”又说:“诸烦恼生,必由痴故。”痴既为一切烦恼之所依,因而自然也就成了根本烦恼之一。心向明镜,万事万物俱在掌握中。

.

《万物数》万物皆数,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起心动念,花泪鸟惊,万物一体,岂知色身外及山河大地,皆为妙明真心中物。不是意识在你的躯体中,而是躯体在你的意识中。了知唯识无境,境界自心,内观而外应,吉凶祸福,自可洞见。此书可与楞严楞伽,一并参看-[知乎用户.Shakya]

——————

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梵文:??????????,音译ālaya-vij?āna),又译为阿梨耶识。阿赖耶在梵文中的原意为:藏,能藏、集藏,阿赖耶识即是指能够集藏分段生死等有漏无漏法种的第八识-如来藏。

因其内涵深广,佛四十九年说法从不同面向演说和历朝各代翻译版本等诸多因素而有多名,也称为如来藏、本际、涅槃、一切种子识、异熟识、依照各名称的内涵,所指称皆是不生不灭的第八识如来藏。

人间有情具足八个识,眼、耳、鼻、舌、身、意识,和意根末那识.合称前七识或七转识,第八识是阿赖耶识。

众生在世间之各种活动,系由身口意行,而造作善业、恶业、净业、无记业,造作后即由第七末那识的执着性功能送交第八识——阿赖耶识保存。

第八识阿赖耶识保存之业种,由第七识不断地攀缘,配合外境六尘而不断起意造作新业,同时不断收集新业种,如是循环不已。

阿赖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