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琴瑟和鸣==
紫霞殿中,七公主笑眯眯的将她买的桃花花瓣步摇别向自己的云鬓,问苏婉月好不好看。
苏婉月笑着夸赞一句,七公主笑得很是开怀,正在这时,房门口传来侍女行礼的声音,“殿下。”
七公主与苏婉月同时抬起了头,萧御一眼望向了苏婉月,女子容颜姣好,唇角笑意未散,看起来极为明媚,他脑海突然闪现几个字——
美人如花,宜喜宜嗔。
七公主率先站起了身,表情是显而易见的兴奋,“哥哥回来了。”
萧御眉如墨画,轮廓分明,他脚步轻缓的跨过门阃,走进来。
七公主是那种叽叽喳喳的性子,有她在,正房之中就没安静过,她大多数时候都在与苏婉月说笑,苏婉月也很配合,只是在用完膳之后,七公主冷不丁的娇笑出声:“哥哥,今日嫂嫂还跟我说她觉得哥哥人很好,她很喜欢哥哥呢。”
萧御眉尖微挑,似笑非笑的望向苏婉月。
作为当事人的苏婉月一口茶差点没咽下去,喉咙干痒,猛地咳嗽起来。
琴儿连忙上前,轻拍着苏婉月的脊背,“王妃。”
萧御适时的站起来,宽厚的手掌按住苏挽月的玉肩,另一只手将鎏金茶盏送到了她嘴边,“王妃对本王的心意,本王心里明白,王妃不必着急。”
七公主目露狡黠,见此也不在房间多待,而是跟萧御还有苏婉月请辞,其他侍女跟着出去。
夏棠举止恭敬的送七公主出成王府,“七公主慢走。”
七公主拂开帘子进了马车,走之前看了一眼暮色之下熠熠闪耀的“成王府”牌匾。
苏婉月整个身子几乎是被萧御困在怀里,她努力忽略从身体深处传来的异样,开口:“今日妾身与公主在茶馆喝茶之时,见太子殿下跟一群人从百花楼走出来,只是妾身跟公主当时离得远,没有听见他们在说什么。”
此事早有暗卫向萧御禀报,萧御语气不紧不慢:“太子为人心事深沉,王妃记得离他远一些。”
苏婉月:“……”
“妾身是殿下的妻子,自然不会与外男走的太近。”
她说话的时候,嗓音柔和,眉眼盈盈,当真是对萧御一幅情真意切的模样。
萧御放开她绵软的身子,冷不丁的问一句:“王妃先前在南琼,心里可有思慕的郎君?”
苏婉月心跳慢了半拍,对上萧御那深如潭水的瑞凤眼,稳着语调称南琼没有郎君能如殿下一般容颜倾世,能力出众,她在南琼又如何会有思慕的郎君。
萧御漫不经心的把玩着手中的红血鸽扳指,唇角勾了勾,“可本王记得南琼送嫁名单中有一位名唤陆卿尘的宰辅府二公子,听说他文武双全,仪容冠盖京华,乃南琼世家公子中佼佼者。”
不知这人是随口一问还是知道了什么,亦或者是在试探她,苏婉月脊背发凉,手指不受控制的蜷缩在了一起,她浅笑道:“陆二公子与妾身的堂妹乃是青梅竹马,妾身与他并无什么交集,只是听堂妹提过几次这个人。”
一直等萧御离开,苏婉月都有些缓不过神来,琴儿进来,摸到她手心跟冰锥子一样冰凉,“王妃,殿下他刚刚可是跟你说了什么?”
苏婉月在脑海里回忆刚刚那人问话时的语气跟神态,他问的每一句话都像是在随口一问,看苏婉月能感受到他的每一句话都是在试探她,她应该是没有哪里暴露才是。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1],苏婉月握住琴儿的手,问她可有哪里做的不太对的地方,琴儿认真思索完,其实郡主不管待殿下,还是在处理后宅一应事务,都没有说做的不好的地方,唯一……不太对的地方应是郡主对殿下不太亲近。
先前在南琼,郡主对二公子态度便没有那么疏离,春日会邀二公子泛舟游玩,夏日会让二公子陪她行飞花令,秋日则会央着二公子陪她去京郊马场赛马,冬日练剑的时候但凡二公子让她一招,她可能会好几日都不理二公子,而郡主对成王殿下就不会如此。
琴儿斟酌着措辞,“今日王妃不是跟公主买了很多小玩意儿吗,奴婢觉得王妃可以送个礼物给殿下,权当王妃给殿下买的。”
萧御带着小厮来到书房,清亦态度恭敬的将朱柄陈述的罪状送上了书桌,“殿下,这是朱大人陈述的罪状,朱大人称他们背后的主使是……八皇子。”
萧御眯了眯眸,一目十行,视线落到最后签字画押的地方,不置可否。
“他倒是衷心。”
那可不是衷心,明明朱柄已经猜到殿下是什么都知晓了,他还是选择保护太子殿下。
若主使是八皇子殿下,八皇子殿下在争夺储君这条路上彻底出局,但他跟背后的荥阳郑氏会全力辅佐太子登基,但要是主使是太子殿下,那太子殿下的储君之位肯定岌岌可危。
清亦比划了一个动作,“殿下,我们要不要?”
萧御玉指轻轻叩着案桌,让人将陈述罪状跟人证移交到大理寺,并誊抄一份送到左都御史府。
“殿下,王妃身边的琴儿姑娘来了。”
琴儿行完礼,将托盘上的玉青色平安扣呈上去,与之递上去的还有一个两行竹简,“这是王妃今日与七公主逛街之时特意为殿下买下的平安扣,王妃交代奴婢一定要将这枚平安扣送到殿下手上。”
萧御抬手,将那竹简展开,上面是两行诗——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2]。”
萧御眼神流露出几分意外,唇角微微向上扬了下,转瞬即逝。
“王妃有心了。”
侍卫退出去,小心翼翼的将书房的扇门关上,两人你望着我,我望着你,其中一侍卫悄悄的开口:“殿下刚刚是不是笑了?”
另一侍卫冷哼一声,“废话,王妃娘娘送的东西能一样吗?”
***
定元四年夏,抚州出现一起贩卖私盐案,经过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司会审,重重证据都指向八皇子,圣上于早朝将八皇子好一顿斥责,对八皇子处以杖责之刑,罚俸一年,府中面壁思过半年,抚州刺史等一干人等则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