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青苹果年代 王望舒

第15章 如果没记错

小说:

青苹果年代

作者:

王望舒

分类:

古典言情


饭后,他没有休息,而是整理上午上课的内容,向有经验的同学请教。

同学们被浩楠的好学和努力所打动,纷纷热情地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巧。

在课堂上,他全神贯注地听讲,认真做笔记,积极参与互动。

学习结束后,已经是深夜,浩楠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单间。

打开台灯,浩楠坐在书桌前,开始总结一天的学习。

他翻开笔记本,认真记录下收获和不足,思考改进的方法。

窗外,城市的霓虹灯闪烁,浩楠却不为所动,他深知在这座没有土地的城市里,只有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实现自力更生的目标。

浩楠察觉到了问题所在,但仍信心十足,晓得前面的路虽然难走,可是生而为人,就要迎难而上,不能避免。

吴峰的爸很快就回来了,只是皮外伤,没有脑震荡,缝合的伤口,打了消炎针,拿了一些药,回来静养,不适随诊,也可以到单位医务室换药。

因为吴峰爸的身体没有什么大碍,要想追究施暴人的责任也有一定困难。

单位有保卫科,保卫科和派出所联系紧密,派出所的意思,就是说这些事比较常见,到处都有。

据派出所的同志介绍,在八十年代初,阳光穿过斑驳的树叶,洒在向阳街坑洼不平的路面上,街边电线杆上的老喇叭正播放着激昂的广播,可热闹氛围却掩盖不了弥漫在街角的不安气息。

“砰!”一声巨响从向阳街拐角的副食店传来。

只见赵三满脸横肉,一脚踹翻了摆在店门口的啤酒箱,玻璃碴子瞬间四处飞溅。

副食店老板老李,一个五十多岁的汉子,吓得脸色煞白,双手颤抖着,嘴唇嗫嚅却不敢出声。

这时,混混王二麻子带着几个小弟,大摇大摆地从胡同里晃出来。

王二麻子嘴里叼着烟,歪戴着一顶破旧的鸭舌帽,上身穿着一件花衬衫,扣子敞开着,露出胸口那歪歪扭扭的刺青,下身的喇叭裤沾满灰尘,裤脚在地上拖着。

“姓赵的,上次在台球厅的账,今儿个该算算了吧!”王二麻子吐掉烟头,用脚狠狠碾了碾,挑衅地盯着赵三。

赵三毫不示弱,撸起袖子,露出胳膊上一道狰狞的伤疤,冷笑道:“就凭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

话音刚落,双方小弟们就像一群恶狗般冲了上去,推搡、叫骂声瞬间交织在一起。

有人被绊倒,重重摔在地上,紧接着就被其他人的拳脚淹没;有人抄起路边的木棍,在空中挥舞着,带起呼呼的风声。

刺耳的警笛声由远及近,一辆绿色的三轮摩托车缓缓驶来。

两名**从车上下来,年长的张警官头发有些稀疏,脸上带着几分疲惫,年轻的小李则略显紧张,手不自觉地摸向腰间的警棍。

张警官看着眼前混乱的场景,无奈地摇了摇头,扯着嗓子喊道:“都住手!再闹,统统带回派出所!”

众人听到喊声,动作顿了一下,但很快又恢复了混乱。

张警官和小李对视一眼,快步冲进人群,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强壮的体魄,试图将斗殴双方分开。

好不容易将众人控制住,张警官喘着粗气,对赵三、王二麻子等人说道:“又是你们,隔三岔五就**,当派出所是摆设呢!都跟我走一趟!”说着,**们便开始将这些混混往车上带。

可就在这时,围观的人群中传来一阵哄笑,原来一个小弟趁大家不注意,又偷偷向对方比划着挑衅的手势。

张警官看到这一幕,皱了皱眉头,深深地叹了口气,仿佛在思考着,这样的治安乱象,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彻底结束。

像这种情况违法分子抓都抓不完,要想认真处理,恐怕里面爆满,到处都是人,给对方一个机会,让对方可以改正,如果再有下次,就决不轻饶。

吴峰爸听了保卫科同志的话,只有放弃继续追究。

纠缠下去,恐怕对谁都没好处,再说现在家里不能缺少他,他只能忍耐。

单位的医务室和理发室在一起,为单位的干部职工及其家属提供服务。

这也是一种福利。

浩楠从他爸爸那里了解到,工资的构成里面就包含洗理费,也就是理发的费用,还有交通费,当然医疗费也是全报的,职工的家属医疗费只报销一半。

单位将理发室、澡堂、开水房、卫生室都放在一起,方便职工接受这些服务。

烧开水的开水房,距离理发室最近,有一条管道连通,当开水房有热水的时候,可以给理发室提供。

这些设施都在平房里。

卫生室前面是篮球场,单位职工下班后,可以到球场上打篮球。

平房前面栽种了法国梧桐,枝叶茂盛。

红色的瓦房,墙体有一半红砖,有的地方是干打垒的土墙,因为做房子的人都有责任心,房子十分结实,冬暖夏凉。

环境比较好,人们按照时间上班,按照时间下班,下班了开水房的开水也开了,拿着水票,来打开水。

开水票每个月都会发,足够一家用的。就是要亲自到开水房打开水。

烧开水的锅炉工既负责烧水,也负责收水票。

来打开水的,都要排队,一瓶水一张票,一壶水需要两张水票。

来打开水的人,交了水票就来排队打水。

一般有五六个水龙头。水龙头上套着白纱布,裹着纱布的水龙头好处是,开水不会到处喷射,因为锅炉里的开水,压力很大,水龙头的水温度都接近一百度,没有纱布还真不行,容易烫伤打水的人。

人们都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工资不高,但每月都还能攒下点钱。因为补贴比较细,比较全,这些折算成现金,也有不少。

在卫生室后面是幼儿园,幼儿园的环境更好,小朋友都是单位职工的孩子,特别是双职工,他们的孩子都会在这里上学。

幼儿园读完了,就去上学前班,上小学,都是单位负责费用,这些开支,也有不少。

当时,能进入浩楠爸爸所在的单位,需要削尖脑袋还不一定能挤进去。

单位承担了这些开支,能为普通工人或者市民家庭节省不少钱。

理发的费用比社会上的便宜不少,理发师的手艺十分精湛。

在医务室和理发室旁边就是锅炉房,锅炉房旁边是公共澡堂浴室。

这些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员都是单位的正式工,不过岗位不同,比较其他工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浩楠最怕的是医务室,因为只要进去,准没有好事,医务室里充满了奇怪的味道,比较刺鼻,闻到这个味道,就像是自己挨了一针,钻心疼痛,心如刀绞,以至于见到了医务室的医生,浩楠就躲开,不敢打招呼,生怕打招呼就会感染上病毒,因为医生长年累月在医务室里消毒,接触的病人又多,谁知道会携带什么病毒呢,本来没事也弄出事来。

医务室的医生姓汪。

水汪汪的汪,看到她,就想到了打针用的药水,还有吊瓶里的葡萄糖或者生理盐水,汪医生和药水打交道,身上也总带着药水的味道,从来不见她洒香水,估计卖香水的见到她就会头疼。

汪医生水平高,打吊针一针见血,不拖泥带水的,旁边的理发师的师傅姓刘。

刘理发师也是正式职工,比起社会上的理发师来,她有很大的优越感,因此,走路都是趾高气昂的。

因为她是国有企业的理发师。

她的高傲,基于这样的身份,也基于她的手艺,她的手艺不错,所以每天都很忙。

理发室内有长条椅子,一次可以三到五人,有两张长条靠椅,有时候室内有七八上十人坐等,加上两个转椅,理发专用的可以调节的,靠窗放一台,靠门放一台。

巧得很,刘师傅因为生意太忙,实在没办法,就要找一个徒弟来帮忙。

因为是国有企业,要招工,必须要经过层层审批,现在就等着要,没办法,只好先在内部招,再向上面报告,再审批,一边干一边审批,以解决燃眉之急。

近水楼台先得月,汪医生听人说刘师傅要招徒弟,立马来串门,平时两人互不来往,这有事就来往,也比较现实。

“刘师傅,好久不见,一向可好?”汪医生说。

“什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