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嵋、昆仑、华山、崆峒四派汇合后,声势大增,一路上再无明教小股骚扰和大股堵截。一日后,四派联军又与武当派汇合,与武当派交手的巨木、厚土两旗立即撤退。
再过一日,少林派也前来汇合,其刚与天鹰教做过一场,双方多有死伤,天鹰教尤甚。
又过两日,六派联军已抵昆仑山麓,距离光明项也不过一日路程。在这里,明教再度集结重兵,五行旗余下四旗,天鹰教教众,“天地风雷”四门的光明顶教众计约七八百人,人数大致为六派联军两到三倍,然则除五行旗四旗使,以及殷天正、殷野王父子外,再无第一流高手。
经与锐金旗一战,芷若已明白,江湖争雄,哪怕是六大派与明教这般规模浩大如战争,决定胜负的关键,不在数量,而在质量,或者说,在于武功高手特别是一流高手的数量。
如峨嵋派联兵昆仑派激战锐金旗时,峨嵋派加入前,昆仑派独占锐金旗,昆仑派人数少于锐金旗,但掌门何太冲及其妻子班淑娴都是一流高手,而锐金旗只有旗使庄铮算得上一流高手,因为一流高手的失衡,所以锐金旗虽人数胜过昆仑派,但战局却略处于下风。
及峨嵋派加上殷利亭、宋青书入场后,一流高手的对比从二比一进一步扩大到四比一,灭绝师太更是一流高手中的一流,下场未久,就解决了庄铮,致使局势彻底一边倒。
之后峨嵋派独斗锐金旗更是如此,虽然锐金旗残余人数仍倍于峨嵋派,但在缺少一流高手压阵的前提下,整场战斗完全呈一边倒,最后五十余人全部被灭绝师太一人点倒。
也即是说,她们峨嵋派其他弟子都无需上,只掌门一人,即可轻松收拾整个锐金旗。
这就是一流高手与普通武者的差距。
而认识到这一点后,对于明教今天的阵容,芷若就有点看不明白了。
以明教如此出动,显然是要与六大派决一死战。然而此番,出动虽众,且依山势而据地利,但其中坚力量,不过殷天正、殷野王父子,及五行旗余下的四旗使,区区六人而已。如若再算是三殷、五行旗副旗使等准一流高手,也不过十余人。传说中的光明右使、五散人、紫衫龙王包括数次袭扰峨嵋派的青翼蝠王都不见踪影,而长居昆仑山的光明左使杨逍,也不曾露面,反而是早就独立出明教的白眉鹰王殷天正在主持大局。
反观六大派,一流高手不下十四五人,准一流高手更是倍之。在高端战力上,双方完全失衡。
是以,看似局面艰险,但芷若却对胜利充满了信心。
不过,虽然胜利毫无疑问,但伤亡终究难免。
想到峨嵋派此番万里远征,下山时四十一人,如今已折其二。不知待克光明顶,又有几人要血洒黄沙?
芷若蛾眉紧蹙,既然胜利已无可置疑,她只想峨嵋派的弟子少些牺牲。
当然,打太平拳是不可能的。不提六大派间的道义,只看灭绝师太“嫉恶如仇”、恨不得杀尽明教教众的“狂热”,身为她的弟子,也只能如单斗锐金旗时那样冲上去。
只能在打斗时想想办法了。
其实早在与锐金旗一战结束后,她就在想这个问题了。这几天下来,只能说略有小得。
她的思路其实很简单:想要在战场上活下来,排队掉避战、逃跑等消极作法,最好的方式就是战而胜之。
而要战而胜之,最简单的思路是以多打少。
这种理想状态,大概是战场上所有人都梦寐以求的。而实际上,十场战斗,这样的理想状态连一场都不见得有。
所以要人为创造。
即在一场战斗中,通过人为手段,形成局部以多打少的态势。
这种人为手段,于军中统帅而言,就是通过施展韬略、通过排兵布阵、通过临机处置,在战斗中形成局部优势。
至于她一个小小的江湖剑客——虽说是所谓的名门正派弟子,但在朝堂大佬眼中,与普通的帮会分子没啥区别——肯定是玩不来军阵伐谋这类“高端技能”,最多也就是在帮众组织上想点“歪招”。
她想的“歪招”就是诸弟子团结在一起,结成某种阵型,实施小队作战。
据说,一些有底蕴的江湖帮派,都有所谓的剑阵之类的群战手段,以多而打少,集弱而胜强,譬如武当派的真武七截阵、少林寺的罗汉大阵等等。
可惜,峨嵋派虽江湖声誉极高,但建派至今不过七十余年,底蕴尚浅,没有这等阵法。
那就只好自己来创制了。
芷若看了看四周,然后拉着身旁赵灵珠的手,悄悄移动了一下脚步,来到贝锦仪的身旁。
“芷若,怎么了?”
“师姐,待会儿打起来,咱们三人组队吧!”芷若悄声道。
“成啊!有小师妹照拂,我求之不得呢。”贝锦仪虽有些诧异,但还是很高兴的接受了。她心性开朗豁达,又善解人意,平时生活上就很照顾芷若,而看到芷若武功突飞猛进,甚至超越过她,也接受良好,甚至还真心为芷若高兴,如现在,开起玩笑来十分自然,没有半分芥蒂。
“师姐,我的意思时,待会儿打起来,我们三人不仅同进退,还要更紧密些,比如,结成剑阵。”
“剑阵?”
“结成剑阵?”
贝、赵二人惊诧至极,齐声来问。
芷若肯定的点点头,这个主意,她已经琢磨好几天了。当然,她也不是什么天才,短短几天就能自创一门阵法。但峨嵋派虽然底蕴尚浅,没有独派剑阵,但平素派内演武时,也有派中弟子如何并肩作战的内容,只是不成体系,也多侧重于江湖一二人、三五人的对战,而非如今这般近似于战争的大场面。
但有这个基础,芷若就不是毫无根基的从头开始。另外,那夜与锐金旗之大战,也给了她很多启发。
秉着“饭一口口吃、路一步步走”的原则,这第一步,芷若没敢弄得太复杂——当然她也没那个本事弄得太复杂,就组了个三人小剑阵,三人为一组,共有三个变化:其一是进攻阵型,为正三角型的锋矢阵,1人在前主攻,2人侧后辅助;二是正面防御阵型,为倒三角型,2人正面防御,1人居后支援并守后路;三是均衡防守阵型,3人均背靠背,面向外,做无死角防守。
不过理论终究还是理论,总要实战一遭,才知道堪不堪用,才知道有何不足和疏漏,才知道下步改进的方向。
她大致将剑阵的原理、变化与贝、赵二人讲解了一下。
“我大致听明白了,别的都好说,这阵也不复杂,咱们师姐妹三人平时也都是配合惯了的,便有疏漏,也可凭默契和本身修为补上。只是,剑阵剑阵,总该有一套配合剑阵演绎的剑法,虽说没有这套剑法,凭咱们师姐妹的默契,也是可以互相配合的,但这就失去了剑阵的本意。”
这确实是芷若研究推演的这套剑阵的最大破绽。然而这个问题委实难解。她周芷若虽然也算聪明之人,但偶尔能自创几式剑招也就罢了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