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探花 卿隐

3. 第 3 章

小说:

探花

作者:

卿隐

分类:

穿越架空

天边泛起了鱼肚白,时间渐趋于卯时。

宣治门外兵甲林立,外殿门前汉白玉地砖上的暗红血迹未干,隐隐散发着腥秽气,像是在无声示威。

持芴守候的诸臣僚脸色皆很难看。

“诸公。”内阁首辅兼太子太傅周济面向同僚,浑然不顾周围披坚执锐兵甲的冰冷目光,一揖到底,哽语恳求,“先皇待吾等不薄,老夫恳请诸公深铭肺腑,感念先皇的一二恩泽。”

“阁老大人!”

“切莫如此,切莫如此!”

“折煞吾等啊!”

众官员急急围上前去,手忙脚乱将其扶起,蒙难的群臣抱在一处,哽咽痛哭。

陈今昭与鹿衡玉所站位置偏后,这等时候自也轮不上他俩上前,遂同周围大部分同僚一般,抬袖掩面拭泪。其间两人迅速对视上一眼,神色皆忧惧凝重。

周阁老言下之意,勿忘皇恩,莫要变节,皇朝神器不容窥伺,维持正统,竭尽所能辅佐太子于灵前登基。

可纵观如今形势,若兖王真能容太子御极,便不会任由先皇棺椁停在宫中至今未发丧。甚至还封锁皇宫有月余之久,期间宫里的消息传不出半分,此刻东宫情况如何尚未可知。

陈今昭余光瞥见,远处参将模样的将领正冷眼看向群臣这边,嘴角浮有莫名冷笑,让人看了不禁心中发凉。

卯正时刻,钟鼓声响起,宫门朝两侧徐徐开启。

百官整顿仪态,踏着钟鼓声进入宣治门,按序在殿前广场站立。文官位东面西,武官位西面东。

不多时,负责纠察的御史持册上台,开始唱名。

陈今昭隐没在群臣中,不动声色的以余光观测周遭。

宣治门内的兵甲之数比殿门外更盛,足多出一倍之余。无论兵将皆披坚执锐擐甲执兵,肉眼可见甲胄上喷溅的斑驳血迹,就仿佛是刚从战马上厮杀下来,其杀伐之气有如实质,让人甚至不敢多看。

强捺狂乱的心跳,她眸光随即扫过了正在关宫门的甲士。

宣治门厚重的两扇外门短暂开启后,又严丝合缝的缓缓阖死,几个甲士抬上红漆木闩,哐当声重重扣上。

竟关了宣治门!森严壁垒般将诸臣困于其内。

陈今昭与鹿衡玉简直要魂飞魄散了!

“从六品翰林院修撰,沈砚——”

“臣在。”

唱名声与清冽的应声先后响起,陈今昭方抖索的回神。

“正七品翰林院编修,陈今昭——”

听到唱名,她忙双手持玉芴颤巍朝上微抬,“臣在。”

“正七品翰林院编修,鹿衡玉——”

“臣……在。”

强抑的叩齿音让陈今昭忍不住朝旁侧隐晦瞄了眼,果不其然见到鹿衡玉如土般的面色。

两人短暂的无声对视,皆惊惶惊惧。

难道他们二人之前推断有误,此番要百死无生了?

半盏茶的时间过去,唱名毕。

御史将名册朝一侧黄门呈递过去,无声归列。

偌大的殿前广场安静下来。

过了卯时,该是天光渐亮了,但连日阴云密布,饶是有天光显露,也很快被乌云遮盖。

整个殿前广场是乌沉沉的压抑。

按往日惯例,唱名既毕接下来便是鞭响三声帝王出行,随后众臣工齐叩万岁,圣上则按部就班勉励几句以示恩泽。再之后便是圣上入内殿,四品官以上随之入殿朝议政事,剩余官员则各去衙署,按上峰指派公务办公做事。

但如今帝王已薨,太子不出,文武百官群龙无首,此刻除了原地寂候,无去无从。

好在未让群臣久等,跸道前那检阅完名册的黄门就高声唱道:

“宣,四品官以上大臣入殿参与朝议——”

“其余官员前往各自衙署履职,不得延误——”

出人意料,程序一如往常。不得不说,黄门尖细高亢的声音一落,殿前广场上半数朝臣紧绷的神色肉眼可见的松缓下来,不少人抬袖擦擦额上的冷汗,大有死里逃生之感。

可即将入殿朝议的高官们却依旧脸色阴霾重重。

他们下意识将目光投向队首的首辅大臣周济,周首辅仰首望向高台尽头的宣治殿,而后展袖一振,持芴抬腿拾级而上。

其余官员便也紧随其后。

待那些高官们皆沿跸道上了台阶,余下的官员方散了长队,三三两两的结伴朝各自衙署而去。

翰林院官署与六部衙门不在同一方位,所以通往翰林院官署方向的官员相对就少很多。环目四顾,陈今昭很轻易就能估算出翰林院的官员缺席了多少人。

林林总总加起来,约莫十数号人。若要再细算,那大抵是翰林院学士少了五人,翰林院侍读学士少了三人,翰林院侍讲学士少了三人,翰林院编修少了两人,翰林院检讨少了一人,庶吉士少了两人。

不消说,缺席的这些官员,只怕是凶多吉少。

虽说翰林院官员有几十数人之众,可身边一下子消失了这么多熟面孔,还是挺让人心头震悚的。翰林院尚且如此,其他衙署只怕也好不到哪里去,尤其是兵部、户部、刑部,权利重、油水足向来被官员们挣破头的这三部,只怕情况更为惨烈。

进了衙署,陈今昭与鹿衡玉默不作声领了公务回各自位子做事。于他们这些编修而言,往日里最重要的工作莫过于撰写诏令。当然这样美差也不是每个编修都能有幸接手的,能够能撰写诏令的,通常是才华横溢或受掌院学士看重的佼佼者,如她和鹿衡玉这样平庸的边缘人物不在其列。

他们二人平日做的多是校勘典籍或整理文档等琐事。

今日亦如是。

陈今昭翻开典籍一丝不苟的做着校勘工作,从未有哪刻觉得这份枯燥的工作竟也能来的这般亲切。置身在熟悉的衙署里,坐在熟悉的位子上,做着手里熟悉的工作,饶是外头局势尚未完全明朗,可到底心里踏实了不少。

尤其是对比此刻在那宣治殿里、不知正在直面何等腥风血雨的名公钜卿们,她此刻的这份安定更显弥足珍贵。

小人物有小人物的憋屈,可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安宁。

而此时,宣治殿的气氛剑拔弩张。

以周首辅为首的众臣立在殿中,与对面兖王帐下的骄兵悍将们怒目对峙。

周首辅脸色铁青,从来威严恢弘的议事正殿,何时成了这些低贱蛮子兵卒能踏足的地方,简直是礼崩乐坏!更令人发指的是,这些兵将竟敢剑履上殿,简直是不遵教化,枉顾祖宗法度!

那位果真是蛮夷之地待久了,行事做派也开始没了章程。

“兖王殿下既宣我等臣工入朝,何故避而不见?”

环视一周未见兖王身影,周首辅沉着脸大声发问。

话音刚落,就见一中年儒生拨开那些骄兵悍将缓步过来,笑容温和的拱手作揖:“老大人此言差矣,主公既宣召诸位大人们过来,又岂有故意避而不见的道理?实乃主公临时有急事耽搁,着实抽不开身,情非得已,还望诸位大人海涵。”

一声主公,听得这些皇都旧臣的心拔凉。

都已到了皇城地界,其帐下的人竟还以主公唤之,且当着衮衮诸公的面竟也毫不避讳!何用意?不承认其王爷的身份?那,想要承认何种身份?!

这种问题,容不得人细思。

周首辅虽老迈,可眸子却深邃锐利。

他在那中年儒生的身上打量两番,文人书生打扮,下颌蓄有胡须,气质温和沉稳。听闻兖王帐下有一常坐镇军中的幕僚,复姓公孙单名一桓字,深得兖王信任,想来大抵就是此人了。

“敢问这位公孙先生,兖王殿下今日是否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