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散养的走地鸡肉质滑嫩、皮脆骨软、味道鲜美。
鸡肉砍成小块,放进陶锅里,等水烧开后,撇走最上面的一层油,往里加泡开的香菇、姜片和大枣,加水齐平锅口,锅盖盖严实。
中火烧开水,转小火慢炖,加一小勺盐,等上一个半时辰,汤的鲜味能飘满整个院子。
姜宁捏着一把小白菜从后院菜地里出来,在排水沟边蹭了蹭鞋底的泥,“看天一会儿要下雨,先把东西收了吧,都淋不得水。”
“我跟你一起收。”朱氏正在收衣服,听后说道。
姜宁“啊”了声,往旁边棚子下边看去,卫长昀正在那儿敲敲打打,修补椅子。
小小和小宝在堂屋里玩五子连,一会儿一会儿能听到吵嚷声。
“玩游戏,不能吵架。”姜宁从门口经过,探头往里看了眼,“吵架就不玩了。”
正在为一枚棋子争执的两小孩,异口同声道:“没有吵。”
姜宁满意地点点头,“乖啊。”
拿着菜进了厨房,姜宁把菜放到盆里,端着到水缸边,舀水洗干净,又去蒸饭。
等他忙完,棚子里乒乒乓乓的声音还没消失。
姜宁擦擦手,把灶里的火控了控,别烧得太大,免得一会儿把水烧干了。
从篮子里,拿了几个洗干净的毛辣果,走到棚子下面。
“吃点水果,歇一会儿。”姜宁站在他旁边,也跟着蹲下来,看着那几张椅子。
“你会好多东西。”
卫长昀挽着袖子,一手握着锤子,一手扶着椅子,手臂一看就有劲,绝对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人。
“放旁边,我一会儿吃。”
他手上有灰,接不了。
姜宁“嗐”了一声,手往前伸过去,“旁边也没放的地方,吃吧。”
卫长昀抬起眼看了看他的手,红色的毛辣果堆聚在白嫩的手心,对比明显,衬得手心粉白。
“谢谢。”
“客气什么,都是自家兄弟。”姜宁一口气往他嘴里塞了好几个,“你修椅子吧,等着待会儿喝鸡汤。”
“……以前学的。”卫长昀含糊不清地说。
姜宁愣了下才反应过来他在回答刚才问题,笑了笑,“你这是十项全能啊。”
卫长昀和姜宁待得久了,也学会了开玩笑,“学得不精,是想着考不上,日后还有个傍身的技能。”
“得了,你这还叫不精啊。”姜宁擦了擦手站起来,“我去看看鸡,别给炖老了。”
姜宁才从木棚出来,还甩着手上的水,一转头,瞥见赵秋张着个嘴站在那儿。
姜宁冲他挥挥手,“秋哥儿?小心虫子飞嘴里。”
赵秋被他一叫,回过神来,立即闭紧了嘴,神色慌张,急急忙忙拉着姜宁往厨房走。
姜宁:“那个无赖又来了?”
赵秋一跺脚,“什么无赖,我是——哎呀,你先过来!”
姜宁一头雾水,很不明白。
进了厨房,赵秋还鬼鬼祟祟地四处看了看,确定没人注意到他们,立即松了口气。
姜宁靠着柜子,又拿了一把毛辣果。
酸甜酸甜的,可开胃了。
“宁哥儿,你刚才和……你家二郎在做什么?”赵秋小心问。
姜宁鼓着腮帮回想了下,“修椅子,说话。”
赵秋眼睛微微睁大,“还有呢?”
姜宁琢磨了一下,垂眸瞥到手里的毛辣果,瞬间反应过来了,“喂他吃这个啊。”
赵秋一听,毛都要竖起来了,“你小点声!就知道我看到,还好还好。”
唉,又来了。
这寡夫是一点不好当。
尤其是家里有个小叔子的,更难当了,怎么看都不清白。
“你怕什么,要被人看到,挨说的也是我。”姜宁往他嘴里塞了一颗毛辣果,“压压惊。”
赵秋嘴里咬着东西说不了话,好不容易咽下去,“我怕你被人说啊。”
姜宁窸窸窣窣吃东西声音停下,眨了下眼,瞅着赵秋。
“秋哥儿……”
赵秋一愣,对上他眼睛,往后退了步,“怎么了?”
姜宁“噗嗤”笑出声,手里毛辣果一扔,凑上前捏了一把赵秋的脸颊,“你好可爱。”
赵秋:“……”
完了,宁哥儿这是疯了吗?
“别瞎想了,我们就算是哥儿,那不还是男的吗?”姜宁松了手,“难道我还得跟他保持距离啊。”
那就更奇怪了,说心里没鬼都没人信。
赵秋怔住,望着姜宁,“那你和他真的……”
“要有什么,我第一个告诉你。”姜宁拍拍胸口保证,“现在肯定没有。”
赵秋耳朵一动,现在没有,那以后可能会有?
他悄悄往外看了眼,蹲在棚子下面的卫长昀,专心致志修补椅子,那模样的确生得好。
从前卫家父母和卫大还在的时候,谁见着他家都会夸一句有福,生了个好苗子。
模样好、读书好,未来肯定能光宗耀祖。
后来卫长昀十三岁就中了童生,又去镇上读书,那每次回来,一身长跑,布带束发,瞧着就更像是戏文里说的状元郎了。
姜宁看他出神,“看什么呢?”
赵秋纠结了下,终于还是感情战胜了以往受到的观念,“你俩挺配的。”
姜宁差点把嘴里的毛辣果整个吞下去,抚了抚脖子,“你就琢磨这个啊?”
赵秋老实地点头,“他头脑好,读书厉害,你聪明,会做生意,是般配。”
谁问你这个了!
他是在扭转观念好吧,不能因为哥儿这个第二性别,就觉得跟男的不一样了吧。
真要论起来,还多了一个器官呢。
能生。
不更牛。
“……算了,你夸人挺好。”姜宁叹了口气,往旁边挪了下,“今晚在这儿吃吧,炖了鸡汤。”
赵秋早闻见香味了,“你炖的?”
姜宁一听就明白,拿手戳了下他胳膊,“是,我炖的。”
赵秋脸上微赧,低咳一声,“那我不客气了。”
姜宁重新挽了袖子,“也没要你客气。”
-
山里的天变得比其他地方快,前脚他们才把院子里的东西收了,后脚就下起了大雨。
雨点打在屋顶上,啪嗒啪嗒地响。
土房跟石砖瓦房不一样,那声音是脆的,这是闷的。
家里厨房不是封闭的,下雨又刮风,没一会儿,雨就飘进了厨房里。
好在饭做好了,端去堂屋就行。
赵秋撑着伞,身边是端着碗的姜宁,“这雨下得太大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停。”
姜宁仔细脚下,怕滑倒,“估摸有一阵,要一直下,今晚你就跟我一块睡。”
赵秋扶着他手臂,点下头,“嗯,还好来的时候跟阿娘说了。”
大雨天其实撑伞的作用聊胜于无,就厨房到堂屋这几步,他俩都快被淋透了。
伞立在墙根,一块进了屋。
姜宁刚把碗放桌上,抬头就见卫长昀走来,“换好衣服了?”<
姜宁一觉醒来,发现成了新婚之夜死丈夫的寡夫郎,家里还有个十六岁的小叔子,及五六岁的龙凤胎弟妹。望着家徒四壁的土房子、嗷嗷待哺的弟妹,姜宁撸起袖子干了点活,累得够呛,一边养病一边琢磨点小生意。哪想到小叔子竟然为了养家悄悄退了学堂的课,他左劝右劝,终于说动了这倔脾气的小叔子,家里要有余钱,那明年开春去学堂好好上课。养鸡鸭、种土豆、卖小吃、摆闲摊,一天一天日子越来越好,陶罐里钱越来越满,姜宁表示很满意。短短一年间,卫长昀又长高了些,身材也更结实了些,十分听话地去了学堂,每日回家,姜宁表示,顾家才是男人最好的嫁妆。从小村子摆摊到京城酒楼,从穷苦学子到高中探花,姜宁和卫长昀心照不宣、默契十足。县衙人人都知道,新来的卫县令家有一对弟妹,还有个夫郎,生得一副好样貌,做得一手好生意。卫长昀听罢,与同僚告别,撑伞走到酒楼门口,嘴角含笑,“回家?”姜宁几步走到伞下,微微仰头看他,“回!”-卫长昀的前半生很简单,父母早亡的童年,大哥为他和弟妹支撑起了一个家。后来大哥病逝,身形尚不够高大的他想,他得养活这一家人才是。不料,那位刚过门的嫂嫂却道:“不怕,还有我呢。”卫长昀望着姜宁,暗自下了决心,他会一辈子对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