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洛摇头:“我不是来当皇帝的。”
“那你想干嘛?”
“我想撑得起这村,能不被人割,能让后面的人,不跪着吃饭。”
他说这话时,手里正一点点在画一张图。
仓、谷口、猎山、旧祠堂、磨坊、盐井,全都圈在图上。
狗剩看得眼睛直了:“你这要干啥?”
林洛盯着那图,低声说:“我要把这村变成个——咬不动的骨头。”
这一夜,仓门没关,火也没灭。
从这一刻起,林洛不仅仅是仓主,也不再是“靠打猎过日子”的山户了。
黄家倒台后的第七天,清岩仓门前贴出新布告。
不是追责,不是警示,而是——招募令。
“清岩村将设四户头,分管猎、仓、工、育。
选人不问出身,但求有本、有能、有心。
所有户头将轮值公示,三月一审,半年换选。
若愿参入,请于五日内自报名册。”
这张告示贴出不到一上午,门口就排了六七个人。
有的是村里原来的老猎手,有的是去年入村的流民,也有两个是黄家旧下人,主动脱籍来投。
狗剩看得嘖嘖称奇:“洛哥,你这招太狠了,把权摊开,人人都得靠着你走。”
林洛淡声道:“仓不是我一个人的,谁拿得住仓,谁就有活路。不是靠我,是靠‘制度’。”
柳夏搬出那口陈年的旧箱子,里头是过去三年的简历、物资调度账、仓外应急表,现在一一都被用上。
林洛把所有报上来的名都按三项标准一一划过——
会干活的,排前;
肚里有墨的,往中排;
嘴上没把门的,直接划掉。
最后定下四人:
猎户头:小虎,熟山路、识兽迹、练过箭,办事肯拼;
仓户头:秦月娥,账目清、口碑硬、人服她;
工户头:张老五,做磨修缸、识木石;
育户头:李秀娘,流民出身,认字多,愿教孩子。
这四人一定,清岩村第一次有了“分职而治”的雏形。
告示再一贴,附近两村立马来了人。
第一家,是东岭村。
他们来了个瘦老头,领着两个年轻人,站在仓门前问:“我们想带着村里的二十口人,迁来清岩,可行不?”
林洛问了情况:
东岭村地陷,山井被淤,连日吃不上干粮;村长外逃,族人四散。老头是原村中的“管水户”,手下三十年没出过差错。
林洛没多话,只回了一句:“来吧。但来清岩,有规矩。”
“第一,要入仓登籍,统一口粮配发,不许擅自囤积。”
“第二,要选户头,咱们选,你们服。”
“第三,清账入村,不带旧事,谁来闹的,谁滚。”
老头一口应下。
他带的那二十口,当天就被安排进旧祠堂,原本祭堂改为临时户籍所,柳夏拿出图纸、狗剩调炊口、张老五领人修灶……
一天下来,竟把原本荒废的小祠堂收拾得像样了。
当晚,林洛站在仓前,看着火光中那座新修的“育屋”,心里有些说不出的感觉。
秦月娥走过来,披着件粗布衣:“你这村,现在像个样子了。”
林洛看着那边孩子跑来跑去,一边点头:“像了。”
她轻轻靠过来,低声问:“下一步呢?”
林洛沉声道:“下一步,修水渠。”
她一怔:“不是再扩仓?”
“不急。”
“这山村最大的问题,不是仓,是‘断’。山路断、水渠断、信息断,人心更断。”
“水通了,地能种,山能连,人能来,仓才装得下更多。”
“仓是骨,水是血,必须先通。”
说完这句话,林洛在那本旧地图上,画出一条线——
从清岩村,绕过猎山,穿过断口,到达外山的老河汊。
这条路一通,不但清岩能灌田,连周边两三个村也能分水吃。
秦月娥看着那条线,有点怔住:“你想得太远了。”
“不是我想远,是这村活得太短。”
“这次能活过冬,是咱命好;但下次不靠命,要靠地。”
林洛合上图纸:“这口水,要从我手里开出来。”
第三天,周边的南岙村、溪坳头,也都派人来探。
这回不是求粮,而是问:“清岩的‘户头制’能不能给我们一份样章?”
林洛笑了:“能,拿去。”
“但记着,别只拿规矩,不干事。”
“规矩要命,干事才活。”
来人连连点头,转头就把清岩的户头公文和三月制度带回村里。
消息就这么传开了。
清岩——这个三个月前还靠“打野”糊口的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