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炆必不忘今日两位先生之恩!
朱允炆看着眼前为自己殚精竭虑的黄子澄和齐泰,语气沉重而真挚,郑重其事地说道,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
说实在的,朱允炆心中此刻确实是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感动。在这深宫之中,能得如此不计个人得失的辅佐,实属难得。
黄子澄和齐泰两人甘愿为了自己,主动去承担那可能招致非议的“恶名,背下黑锅,而将唱红脸、施恩惠的机会留给自己,以此助自己收服朱煐那等桀骜难驯却又能力超群之臣。为此,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最为看重的清誉名声。
两人都是读圣贤书出身的文人,朱允炆深深明白名声、气节对于一个正统文人而言有多重要,那几乎是比性命还要紧的东西。
而偏偏,就是如此看重名声的两人,为了自己这个学生和主公,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牺牲。这份决绝,令人动容。
这更是一场押上一切的豪赌!
赌的就是自己能够成功争得储位,最终登临那九五至尊的宝座。若是日后不能登基,功败垂成,那么今日他们所有的牺牲不仅将白费,恐怕连两人的身家性命都有可能受到牵连和清算。真正是做到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命运彻底捆绑。
所以,朝堂上有不少官员都是精明的中立派,在形势没有彻底确定明朗之前,在洪武皇帝这棵大树依旧参天之时,他们是绝不会轻易下注的,只会持观望态度。
甚至哪怕朱允炆当真被立为储君,在老朱去世、权力真正稳固交接之前,这些人之中的大部分也依旧不会采取什么明显的动作,只会暗中示好。
在朝廷里面混,最重要的是一个“稳
那么,最稳的选择是什么?
那自然是等一切都尘埃落定,等形势彻底明朗、再无变数之后再下注投靠,虽然这样获得的从龙之功和利益会小很多,但同样的,也几乎不用承担任何**风险。
正是因为大部分朝臣都是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所以朱允炆才愈发明白眼前黄子澄和齐泰这番早早押注、毫无保留的支持是何等可贵,何等义薄云天。
“殿下洪福齐天,只要能顺利登临大宝,开创盛世,我们现在做的这些微末牺牲,又算得了什么?
黄子澄摇了摇头,看着朱允炆真情流露的样子,心中很是慰藉,觉得自己一番苦心没有白费。
两人之间的交集并非仅限于简单的君臣之别,黄子澄是朱允炆正儿八经的启蒙老师,是亲自看着、手把手教着
听说和异性朋友讨论本书情节的,很容易发展成恋人哦
朱允炆从懵懂孩童长大的这样的深厚情谊让黄子澄在争储之事上根本没得选择
就像是今日朝堂上发生的事情。
倘若是换一个人像黄子澄这般在朝堂之上在尚未和朱允炆详细商议、取得明确首肯的情况下就贸然改变了朱允炆原有的计划甚至带着整个文官集团的人一起脱离了朱允炆预设的轨道。
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允炆必然要追究其僭越之责甚至因此大发雷霆也是正常的事情。可当这个做出“擅自”举动的人是黄子澄的时候朱允炆的第一反应却不是在怪罪而是在思考黄子澄此举是不是有着自己未能洞察的更深层考量是不是更好的应对之策.
这就是关系远近带来的一个巨大区别。
关系足够亲近信任足够深厚所以才能产生这种近乎本能的、毫无保留的信任。
而能得到未来君主如此毫无保留的信任这本身就是无数臣子梦寐以求却求之难得的殊荣和倚重。
“允炆。”
这时一直静静聆听、面色凝重的吕氏忽然开口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
“娘?”朱允炆疑惑地转头看向吕氏不知母亲为何突然出声。
“跪下!好好谢谢两位先生的擎天保驾之恩!”吕氏语气坚决带着命令的口吻。
吕氏话音刚落朱允炆没有丝毫犹豫“噗通”一声便直接屈膝端端正正地跪倒在了黄子澄和齐泰面前的地上。
“殿下不可!此礼万不敢当!”
“折煞臣等了!殿下快快请起!”
黄子澄和齐泰顿时脸色骤变惊得魂飞魄散两人手忙脚乱地抢上前去一左一右就要将朱允炆搀扶起来。储君跪臣子这于礼制不合乃是骇人听闻之事。
“两位先生就不要阻拦了先生们的大恩值得允炆这一跪。”
这时候吕氏再次开口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她走上前几步看着慌乱的黄、齐二人:“我和允炆这孤儿寡母的在这深宫之中无依无靠若是没有两位先生这般的忠直之臣倾力相助怕是早就被人欺负得没有立足之地了。”
她的目光扫过二人最终落在朱允炆身上语气郑重如同起誓:“两位先生都是真心实意为允炆着想的这份情谊我们母子永世不忘!允炆也定然不会忘了两位先生今日的恩情!日后若是上天庇佑允炆得以登基今日之恩必有重报!绝不让两位先生今日为允炆
你的朋友正在书荒,快去帮帮他吧
所做的牺牲白白付出!
吕氏说得极其郑重,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太子妃言重了,言重了!这些都不过是我等为人臣者的分内之事,值不得太子妃和皇孙殿下行此大礼,万万值不得啊!黄子澄在慌乱间,已经和齐泰一起强行将朱允炆从地上扶了起来,他心中又是惶恐于礼制,又是汹涌着难以言喻的感动。
虽然理智上清楚地知道吕氏这一手就是赤裸裸的收买人心,是阳谋。但知道归知道,当一位未来的大明皇帝真真切切地跪在自己面前,如此真诚地许下重诺时,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澎湃情感依旧无比强烈地冲击着他的内心。
这是未来的大明皇帝啊!就这么毫无保留地跪在了自己的面前!这让黄子澄心中作何感受?其心中翻涌的激动与誓死效忠之意,不言而喻
东宫之内,气氛凝重而深刻。
黄子澄提出了牺牲自己和齐泰的名声,以帮助朱允炆缓和与朱煐之间关系的策略。而朱允炆和吕氏,则以最真诚的态度和最高的礼遇,给出了沉重的承诺。
不得不说,在历史上能够最终登基称帝,从雄才大略的朱元璋手中接过权柄的朱允炆和其母吕氏,本身就绝非寻常人物。就冲朱允炆这毫不犹豫、真心实意的一跪,可以想象,经此一事,黄子澄和齐泰已经彻底成为了朱允炆核心圈层中毋庸置疑的死党,君臣关系牢不可破。
收买人心的最高境界,或许就是让对方明明知道你在收买人心,却依旧因为你所展现出的极致真诚和巨大“代价
而与此同时。
在京城另一边的朱煐府中,气氛则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热闹非凡,与东宫内的凝重形成了鲜明对比。
朱煐获封“中兴侯,可谓一步登天,圣眷优渥,引得众人齐来道贺。退朝之后,除了急匆匆赶回家中告知妻儿好消息的凉国公蓝玉之外,秦王朱樉、皇孙朱允熥、商贾胡老三、书吏张平、以及大儒方孝孺,全都跟着今日的主角朱煐,重新回到了他那座略显简朴的府中。
众人刚回到府中,就惊讶地看到府内已然张灯结彩,仆从面带喜色。穿过庭院来到会客厅,更是看到厅中已经摆好了一桌极其丰盛的酒席,珍馐美味,香气四溢
看到这仿佛从天而降的满桌酒席,饶是见多识广的朱煐也不由得愣住了,停下脚步,脸上写满了错愕。
“这是.谁安排的?朱煐不由得将疑惑的目光投向了身旁的朱樉。在他的第一反应里,能有这般手笔和心思提前安排的,最有可能
你的朋友正在书荒,快去帮帮他吧
的就是这位性情豪爽、又极力想结交自己的秦王殿下了。
然而,朱樉却是一脸的迷茫和诧异,左右环顾,显然,他对此也并不知情,并非是他所为。
“朱御史,这酒席倒是安排得恰到好处,喜庆应景。可惜,并非是本王安排的。”朱樉看出了朱煐眼中的问询之意,摇了摇头,苦笑着说道。
他心中暗暗后悔不迭,**,本王怎么就把这茬给忘了!多好的一个拉近关系、表现周到的机会啊!怎么就没想到提前准备呢?真是失策!
不是朱樉?
朱煐心中疑惑更甚,目光不由地又落在了一旁安静站着的朱允熥身上,不过很快就自行略过了。以朱允熥那内向怯懦的性子,加之年纪尚小,在宫中并无势力,定然也不会是他。更何况这小子也不是个能有如此细腻周到心思的人。
至于其他人.
张平和方孝孺定然也不是,两人性格刚正不阿,清廉自守,这种大摆宴席、迎来送往的事情明显不像是他们两人能够干得出来的,也非其行事风格。
那么排除了所有可能,就只剩下了一个人
朱煐的目光,连同其他几人的视线,都不约而同地、齐刷刷地落在了总是面带笑意、八面玲珑的胡老三身上。
显然,在目前看来,最符合标准、既有财力又有这般高情商和行事风格的,也就只有这位深谙世故的胡老三了。也只有他,才会想得如此周到,做出这般细致入微的安排。
然而,在众人灼灼目光的注视下,胡老三却是也苦笑着摇了摇头,冲众人解释道:“诸位明鉴,虽然小人很想说这桌为侯爷庆功的酒席是小人安排的,能借此聊表心意是小人的荣幸可.天地良心,这酒席确实是和小人没有什么关系.小人也是刚进府才看到。”
胡老三的话,让在场所有人都懵了,再次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不解。
也不是胡老三?
朱煐闻言,眉头深深皱起,心中疑云密布。也不是胡老三的话,那还能是谁?总不会是先前说要先回家一趟的凉国公蓝玉吧?可蓝玉一个粗豪武将,哪有这般细腻的心思和提前布置的时间?
而就在朱煐心中充满困惑,众人议论纷纷之际,一道爽朗而熟悉的笑声,从内堂方向传入了大家的耳中。
“哈哈哈哈,中兴侯,秦王殿下,诸位,你们可算是回来了,让我一番好等!”
听到这个声音,大家不约而同地抬头,目光齐刷刷地看向了声音的源头处.
“蒋指挥使?”
当看清从内堂走出
你的朋友正在书荒,快去帮帮他吧
、满脸堆笑说话的人时,朱煐也不由有些愕然,明显愣了一下神,完全没料到会在此情此景下见到他。
其余人,如朱樉、朱允熥、张平、方孝孺、胡老三等,就更愣住了,脸上写满了惊讶和不解,面面相觑,一时搞不清状况这位天子近臣怎会在此?
蒋瓛从内堂快步走了出来,一脸热情洋溢的笑意迎上前,一边对着朱煐拱手,声音洪亮地恭贺道:“恭喜中兴侯!贺喜中兴侯!
走到近前之后,朱煐再也忍不住心中的重重疑惑,好奇地看向蒋瓛,目光在那桌丰盛的酒席和蒋瓛之间来回扫视:“蒋指挥使,这桌酒菜这是
“诶!朱御史且慢,蒋瓛连忙摆手,眯着眼睛笑呵呵地再次拱手,身子微微前倾,压低了些声音,却又确保周围人能听见,“朱御史误会了,这酒菜可不是蒋某能安排、敢居功的啊。蒋某不过是替人跑腿办事的。真正安排这桌酒菜的,另有其人,是那位贵人特地吩咐,恭贺朱御史您高升中兴侯,在朝中大发神威,立下不世之功!
而蒋瓛的这番话,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水面,瞬间让在场的所有人心中都不由得一凛,原本轻松的气氛顿时凝滞了几分
安排这桌酒菜的,竟另有其人?
蒋瓛只是替人办事?
蒋瓛是谁?
那可是大明如今权势熏天、令人闻风丧胆的锦衣卫都指挥使!锦衣卫又是什么衙门?是直属于皇帝的亲军,是帝王最锋利的爪牙!
普天之下,还能有谁,能如此随意地差遣动一个锦衣卫都指挥使,让他甘心做这等布置宴席的琐事?
这让蒋瓛安排酒菜的人是谁,其尊贵的身份已然呼之欲出,不言自明!
“是是皇爷爷?是皇爷爷让蒋指挥使你安排的这些酒菜?
朱允熥率先从震惊中回过神,难以置信地看向蒋瓛,声音里带着颤抖。
蒋瓛笑着点了点头,脸上带着“你猜对了的赞许神色:“殿下猜的一点不错。早在朝会尚未结束之时,陛下便已密令下官提前出宫,快马加鞭,为朱御史张罗好了这庆功宴。陛下圣心独运,算准了时辰,正好让朱御史您退朝回府,便能立刻享用,连片刻都不需等待。
他转向朱煐,语气愈发谦和:“下官仓促之间,只点了些京城知名酒楼的拿手特色,也不知是否合朱御史和诸位的口味,若有疏漏,还望海涵。
蒋瓛满脸堆笑,姿态放得极低,不敢有丝毫托大,尤其是对待朱允熥,更是和颜悦色,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谨慎。他可是除了老朱之外,唯一一
如果喜欢本书请记得和好友讨论本书精彩情节,才有更多收获哦
个知道朱煐**和老朱心底那盘大棋的人对朱煐巴结讨好还来不及呢怎敢有半分托大?
其余的人听着蒋瓛这番详细的解释大家都不由得面面相觑暗中交换着震惊的眼神.
陛下亲自下令让锦衣卫头子提前安排酒菜?而且还是如此周到连时间都掐算得这般精准?
什么时候杀伐决断的洪武皇帝变得这般细心心思如此细腻竟会体贴臣子到这种程度了?
洪武朝开国至今就没有听说过老朱对哪个臣子有过这般近乎“宠溺”的举动!这简直是破天荒头一遭!
不过众人惊骇之余转念一想目光再次聚焦到朱煐身上时
以朱煐那鬼神莫测的本事短短数日便为朝廷筹措到数百万两赈灾银的滔天功劳无论陛下今日给予何等超规格的待遇似乎都变得合理起来甚至显得陛下此举颇有识人之明。
莫说是放眼洪武一朝便是纵览千年史册又有几人能创下如此经济奇迹?这般一想陛下此举反倒显露出一种爱才惜才的明君气度。
不过这更进一步地证明了老朱对于朱煐的超乎寻常的看重。
这一桌子御赐规格的酒菜所代表的殊荣即便是身为亲王、见惯世面的朱樉也看得频频咂舌心里五味杂陈。
这待遇.别说寻常朝廷官员了就连自己这个亲儿子也从未有过啊父皇何曾对自己这般细心关照过?
“皇恩浩荡既然如此那就多谢蒋指挥使辛苦奔波了。”
见朱煐似乎还愣在原地沉浸在思绪中张平赶忙上前一步代替朱煐向蒋瓛拱手道谢言辞得体。
“张大人客气了小事而已何必言谢。能为陛下和朱御史分忧是蒋某的荣幸。”蒋瓛连连摆手随即话锋一转意味深长地看了朱煐一眼声音压低了几分“日后啊说不定还得朱御史多多关照呢。”
“蒋指挥使这是说哪里话”张平的性情虽然刚正可并不代表着他没有情商和分寸此刻自然是笑脸相迎“以蒋指挥使的身份地位和陛下的信任再怎么着也用不到我老大来关照啊。倒是我们日后若有不周之处还需蒋指挥使在陛下面前美言几句呢。”他深知交友之道人何以待我我便如何待人。
“蒋指挥使事务繁忙若不嫌弃不如一同入席饮一杯水酒再走?”张平顺势发出邀请。
“不了不了”蒋瓛连忙拒绝神色一正指了指皇宫方向“陛下那边还等着下官回去复
如果喜欢本书请记得和好友讨论本书精彩情节,才有更多收获哦
命呢圣意不可违。我就不在此碍眼耽误诸位庆祝朱御史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