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的心情好极了。
朱煐在老朱的眼里就像是一块烫嘴的豆腐想吃却又不敢吃而眼下老朱名正言顺地吃上了一口朱煐的豆腐
朱煐看了眼忽然高兴起来的老朱心中疑惑且无语。
这老朱是人老了脑子也出了什么问题吗?
怎么这心情时好时坏阴晴不定的?
“不知陛下召臣前来所谓何事?”
“若是陛下想问臣与凉国公的关系臣只能告诉陛下臣与凉国公之间清清白白无非是出于公义为凉国公仗义执言而已。”
朱煐语气强硬试图引起老朱的反感。
没想到老朱大手一挥:“与此事无关朱御史的为人咱还是清楚的爱卿不必多虑。”
“来来来坐下说话。”
老朱将有些懵逼的朱煐拽到身边一路拽到了批阅奏章的桌案旁拉着朱煐坐下。
“陛下臣忽然想起来这锦衣卫卫所里还有些事情尚未处理臣先出去处理一下您看?”
老朱看了眼蒋瓛:“这卫所的事可是大事你且忙去有朱御史陪着咱这里暂时用不上你了。”
“臣告退。”
蒋瓛很有眼力地告退捎带着还关上了御书房的房门。
偌大的御书房里只剩下了朱煐和老朱两人。
平日里老朱节俭这御书房里除了批阅奏章的桌案旁点着几盏灯之外其他地方都是不点的省点灯油钱。不过眼下的御书房却是灯火通明摇曳的一束束火光映照整个御书房把朱煐的脸照得格外清晰。
老朱的眼睛就这么直勾勾地盯着朱煐仔仔细细地打量着。
这眼神把朱煐都给看的有些发毛了。
“陛陛下您这是看什么呢?”
朱煐摸了摸脸:“是臣的脸上有什么东西?”
“哈哈哈哈哈!”
老朱放声大笑:“咱看咱大明的肱股之臣啊。”
“这几日的朝堂有了爱卿才让百官感觉到了些许的压力活泛了不少不似之前那样一潭死水了。”
“朱御史你居功至伟啊。”
“朝中文武大部分都是庸庸碌碌尸位素餐之辈朱御史你日前的一番话让咱也是茅塞顿开啊!”
“仔细想想
老朱说着光明正大地盯着朱煐不断地上下扫视一边看还一边咂舌:“咱得好好看看咱的贤臣大明肱股国之柱石!”
你的朋友正在书荒,快去帮帮他吧
“能生出朱爱卿的,也是不凡。
老朱还不忘暗戳戳地夸赞自己一句.
朱煐看着老朱,心中暗道不妙。
怎么莫名其妙被老朱给欣赏了?
贤臣?
大明肱股?
国之柱石?
这我还怎么**?
不过朱煐转念一想。
这老朱杀的功臣贤臣还少吗?
照这么来看的话,好像也不耽误自己么.
朱煐正想着,老朱已经把一份奏章给摆到了朱煐的面前。
“朱御史,你替咱看看这所奏之事,换做你,你该如何处置?
老朱的话让朱煐回过神,朱煐扫了一眼。
这是一份有关河道治理的奏疏。
“陛下,这河道治理是常有的事,按部就班批复就是了,这需要有什么处置?
“朝廷诸事,除了极少数之外,大部分都依照惯例去做就好,没什么特殊的吧?
对于这些朝廷政事的处理,朱煐也算是得心应手,前几世的时候就干过辅政大臣,基本上朝廷遇到的事情都是大同小异,按照章程奏就好,只有少数事情需要特别处理。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朝代,哪怕皇帝中庸,不怎么管事,朝政也依旧如常运行不怎么会出乱子的原因。
老朱闻言不由一愣。
旋即眼前一亮。
他执政这么多年,太明白朱煐这话的意思了!
“陛下,臣以为,这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去解决就好,臣对这河道治理不太懂,陛下遣一擅长河道治理的人过去治理河道,这不就好了?
朱煐的话落入老朱的耳中,老朱心中连连点头,看着眼前的大孙更是满意了
而与此同时。
东宫。
朱允炆退朝之后就赶忙回到东宫给吕氏绘声绘色地说起了这朝堂上发生的事情。
“母后,这皇爷爷他到底是什么意思啊?这蓝玉到底杀不杀?
吕氏看了自己的儿子一眼,摇了摇头:“你皇爷爷的心思,谁能猜得准?不过至少眼下你皇爷爷是没有杀蓝玉的意思。这朱煐倒是个硬骨头,当朝与秦王激辩,当真是个不要命的疯子!
“这样的人,轻易不要招惹。
朱允炆点了点头:“孩儿晓得。
“允熥呢?他怎么样?
“回母后,允熥还是和前两天一样,魂不守舍的,想来确实没有争储的想法。
吕氏看了朱允炆一眼:“你啊,
听说看这本书的人都是很幸运的,分享后你的运气会更棒
身为大哥,要多关心关心自家的弟弟,允熥他的心里想什么,在做什么,平日里有什么需要,这些事情你都得仔仔细细地了解清楚,允熥年纪小不懂事,你这个当哥哥的得帮衬帮衬。”
朱允炆点头记下。
吕氏继续道:“还有你皇爷爷那头,皇储究竟是不是你,其他都是外物,最终还是你皇爷爷一言而断,你既然想坐上这个位置,其他事情都是小事,唯独你皇爷爷那头,你得好好亲近亲近,只要你皇爷爷认可了你,这位置也就十拿九稳了。”
“娘已经让御膳房炖了一锅鸡汤,你亲自去御膳房一趟取来端给你皇爷爷,你皇爷爷日理万机,身体得保重,你这当孙子的,每天都得去御书房问候几次,大明立朝,孝义为先,你得牢牢记着。”
“母后放心,允炆明白,允炆这就去御膳房。”
“去吧。”
吕氏的意思朱允炆已然十分清楚。
这皇储究竟是谁,还得看老朱的想法,只要能在老朱面前多露脸,积累到足够的好感,那自然,这皇储之位也就毋庸置疑了。
朱允炆来到御膳房取了炖好的药膳鸡就往御书房去。
御书房里,老朱正在考校朱煐。
原本老朱只是想着随意考考,可随着朱煐面对一本本不同的奏章,进行不同的批阅,条理清晰,理由充分,甚至处理起来显得经验十分老道,这彻底惊呆了老朱。
“难道这就是天赋吗?”
“雄英这孩子,是天生帝王?”
老朱瞪大了眼睛看着朱煐随意在奏章上批复,看似随意,实则滴水不漏。
老朱看着眼前的朱煐,已然惊呆。
咱大孙.这可二十都不到啊!而且还得了失魂正,自小在外漂泊,不可能有机会接触这般国家大事。
除了生而知之之外,老朱想不到第二个合理的理由!
天赋,这就是天赋啊!
老朱看着朱煐的眼睛愈发亮了,就像是在看一件稀世珍宝!
看着朱煐,老朱的内心感慨万千。
原本亲儿子去世,给了老朱一个重击,没想到阴差阳错死去多年的大孙子居然死而复生,而且还无比优秀,靠着自己考入了殿试。且有着常人所难有的气节,品行更是不用说,为了天下苍生,宁愿坦然赴死,这是何等操守?
拥有卓越敏锐的**嗅觉,比自己居然还更早留意到皇储之位背后留下蓝玉所会造成的危险。
而眼下,处理从未处理过的国家大事,居然天然地得心应手!
“
你的朋友正在书荒,快去帮帮他吧
这难道便是上天留给咱,留给大明的未来储君吗?”
老朱年轻时是不信命的,可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他越发信命。
人力有穷时,很多事情并非人力所能及,在命运面前,老朱感觉到了深深的无力。
而在朱标去世后,老朱更是绝望。
但眼下,看着年轻的朱煐,老朱忽然觉得,或许上天.也是怜惜上咱了?
“朱御史。”
“嗯?”
朱煐抬头,他批阅奏章早已得心应手,毕竟前几世中,在贞观朝的时候,李二这货死活不杀自己,反倒是逼得自己一步步成了辅政大臣,一直到李二去世,儿子继位才**,大唐的国情虽然和大明的不同,可大体还是差不多的,批阅奏章对于朱煐来说很轻松。
“这些奏章你见过?这奏章批阅的很熟练啊。”
“陛下,可能是这些东西太简单了吧,臣只是随便看看,就自然会了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