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衍生同人 > 那些即将消失的四川方言词汇 巴蜀散人

第183章 普通话口语几乎不用的“谙”字,四川话还经常在说

小说:

那些即将消失的四川方言词汇

作者:

巴蜀散人

分类:

衍生同人

我国各地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丰富多样,是世界上方言和语言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普通话、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多样化的灿烂民俗文化。

方言就是古汉语的“活化石”,一些古代汉语字词,普通话里几乎不咋用了,但是在不少方言口语里,还在继续使用。

今天就来说说“谙”字,普通话口语几乎不用了,只用于书面语。但是四川话还经常在用,只是不少人会说不会写。

“谙”,普通话发音ān,本义为熟悉。如: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四川方言中,“谙”发音ngán(“安”发2声),2声阳平调,动词,词义由熟悉引申为知道,又扩展为推测、估计、料想等。今义主要使用的是“估计;料想”。

谙:《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乌含切,音庵。 古汉语平声没有区分阴平阳平。“庵”音则是普通话的ān音和四川方言的ngān音,按照“含”韵则是今四川方言的谙ngán阳平调。

《说文·言部》: “谙,悉也。”“悉”即知道。《玉篇·言部》: “谙,知也。”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 “比者所发诸道南讨兵马, 例皆不谙山川,不伏水土。” “不谙山川” 即不了解山川。

贾岛 《送孙逸人》: “是药皆谙性,令人渐信仙。”“谙性”即知道药性。

以上皆是“谙”的本义:熟悉,知道。

“谙”在四川方言中的词义“估计;料想;猜测”,实际当是从它的否定形式“不谙/未谙”等衍生而出。

《敦煌变文校注·维摩诘经讲经文 (一)》: “世间之事,都未谙知。”

王建《新嫁娘》诗: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未谙”,即不熟悉、不知晓。新嫁娘因有小姑,故可遣尝;如无小姑,则只可揣测了。可见“谙”之估计、料想义亦寓于其中,逐渐演化而来。

清代以来的四川方言文献资料,“谙”已经几乎没有本义“知道”,都作“估计;料想”解了。

清·傅崇渠《成都通览·土语方言》: “你谙,你猜度也。” “谙” 即猜度、猜测。

唐枢 《蜀籁》附 《四川方言方音表》说: “谙,估计。”

清·刘省三《跻春台》卷一《仙人掌》: “只谙哥哥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