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地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丰富多样,是世界上方言和语言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普通话、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多样化的灿烂民俗文化。
今天说说“走人户”,它即是一个地道四川方言,又是一个四川民俗。
走人户,音zou rén fu,四川也有不少地区发生变音现象,例如笔者所在广汉话,“户”音fu,1声阴平调,即发音同“走人夫”。
“走人户”这一方言、民俗,近现代文献中也有记载。
清·刘省三《跻春台》卷一《过人疯》: “你二老走人户也不想下,丢女儿在屋时受尽????。”又卷二《吃得亏》: “我妈走人户,把钥匙带去了,要明天才回来。”
“走人户”在四川部分方言书籍释义为“走亲戚”,笔者认为解释不全面。
巴金《春》二十四: “看亲戚,走人户也是常事。”原注: “走人户: 即 ‘出门作客’ 的意思。” 这个比“走亲戚”包含面更广一点,但似乎还不够全面。
笔者认为:从四川方言的角度考虑,亲朋好友、街坊邻居、同事同学等,做生办酒、婚丧嫁娶、修房造屋、逢年过节的相互来往,都应该称之为 “走人户”,而不限于“走亲戚”。
或许最早的时候,“走人户”单纯指“走亲戚”,但是在今天的四川方言,“走人户”的概念范围大大的扩展了。
“人户”一词,见于《汉语方言大词典》,它的第一个义项是“人家,多指婆家”。比如四川方言中由介绍联姻而形成词汇“说人户”“看人户”“放人户”等,“说人户”收于《成都方言词典》:“给女孩子介绍婚姻对象。 “放人户”亦见于《成都方言词典》:“姑娘订婚或出嫁。”
从“说人户”、“看人户”、“放人户”这几个词来看,或许最开始,“走人户”应该是姻亲之间的来往走动,然后词义扩展为亲戚之间的来往走动,到后来来往走动的对象进一步扩展为街坊邻居、同事同学等。
所以,“走人户”一词应该这样解释:
1亲戚之间逢年过节或平时加强联系的相互来往走动。这个概念,活动范围主要以家庭为主,吃饭多为家宴。
2亲朋好友、街坊邻居、同事同学等,做生办酒、婚丧嫁娶、修房造屋等的来往走动。这个概念,活动范围可能在家庭(多为农村家庭),也可能在酒店、农家乐等。吃饭即可以是农村坝坝宴,也可以是酒店、农家乐等容纳客人较多的地方。
从民俗的角度考虑,“走人户”则可以单纯的解释为“走亲戚”。下面简单聊聊四川地区“走人户”风俗。
民俗“走人户”,指亲戚之间逢年过节时的来往走动,以加强感情交流。
过去最常见的就是春节期间“走人户”,因为农业社会时,平时大家都不得闲,春节期间同时又是农闲时节,正好走动来往。
春节期间的“走人户”,本质就是“拜年”。这种属于传统民俗,主要是亲情维系。包括新婚不久的小夫妇,有去自己姑姨娘舅家“拜新年”的习俗,拜新年正月里要趁早。<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