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介绍了几个“部分保留”古汉语发音的字:煎、居、讎。
本文介绍“部分保留”古汉语发音的“下”字,因为它使用场景广、频率高,还包括衍生而出的几个常用词汇,所以本篇内容只介绍这一个字。
下,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作xià。
《康熙字典》【下】
《广韵》:胡雅切。《集韵》《韵会》《正韵》:亥雅切,遐上声。
可见“下”字古音,声母为h,近代发音颚化为x,演变成今天普通话的xià音。
“下”字在作名词和动词时,四川方言音义基本同普通话一致,都发xià音,如:上下、下来。
“下”字在作副词、量词、以及量词衍生的名词“下数”时,四川方言保留古汉语发音hà。下文如不做标示,“下”一律发音hà。
一、副词“下”
词义:全部;一起。也作:一下
文献例句:
清·刘省三《跻春台》卷三《比目鱼》: “还望大老爷免我刑杖,与我一个快性,到阴间一下受刑,就沾恩了。”
杨树达《长沙方言考》百二十一《一 下》: “《吕氏春秋·长攻篇》云: 反斗而击之一成,脑涂地。高注云: 一成,一下也。今长沙云一下,读下xia如哈,下xia之古音也。”
笔者举例:
1、来晏了一步,下都莫得了。
2、你们一下上,老子都不得怕!
3、(父亲对娃儿说)放暑假了,作业下做完了,就带你去旅游。
二、量词“下”
(一)表示动作的次数
文献例句:
《敦煌变文集·孔子项托相问书》: “夫子共项托对答,下下不如项托。”项楚《敦煌变文选注》说,“下下” 即次次,回回。
元佚名《蓝采和》第二折: “扣厅打四十,下下打着者。”
清·刘省三《跻春台》卷四《孝还魂》:“何氏细小,极其伶便, 熊氏足大,转便极迟,下下被人打着。”
唐枢《蜀籁》卷四: “运气不对头,吓吓马咬牛。” “吓吓”为记音,实际为“下下”。“下下”叠音,后字可变读为阴平hàhā,也可不变。
笔者举例:
1、打几下?打两下就够了嘛。
2、(抢着买单)下下都是你在给钱,今天高矮不得行了。
(二)表时间的单位,义为“一小会儿”,也作“下子”
例句:等我下。或:等下子嘛。
衍生词汇:两下,也作三两下/三不两下。形容动作快而匆忙。
《金瓶梅词话》第六回: “一面七手八脚,葫芦提殓了,装入棺材内,两下用长命钉钉了。”武大郎死于非命,西门庆买嘱何九焚尸灭迹,故而草草殓过,三两下用长钉钉了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