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衍生同人 > 归义非唐 北城二千

第208章 河西动乱

小说:

归义非唐

作者:

北城二千

分类:

衍生同人

第208章 河西动乱

“额啊……”

“疼!疼……”

“取茉莉根粉来!快!”

十二月初,随着大雪降临河西大地,山丹城内哀嚎不断,血腥味浓得令人干呕。

校场上临时搭建诸多帐篷,军医来回奔走各个帐篷,时不时有尸体被转移至其它帐篷,时不时有伤重者转入急症帐篷。

山丹的军医体系,还是刘继隆当初留下的,因此相较于这个时代的军医体系,这里的救治存活率很高。

“窸窸窣窣……”

满身尘土张淮深走入校场,他披着重甲,甲胄上沾染着鲜血,显然刚刚经历了一场恶战。

“九臬,如何了!”

张淮深找到了此时的山丹县令,当初年少的李氏李明振。

十六岁便能担任山丹县令的李明振,自然不是靠能力爬山来的,毕竟自刘继隆经营山丹后,山丹便成为了河西的富庶大县,仅次于姑臧、昌松和张掖三县。

李恩扶持李明振在甘州山丹担任县令,本来是想着熬资历,等待日后接任甘州刺史的。

不曾想,自大唐宣布回鹘、嗢末为大唐臣属后,甘州回鹘与凉州嗢末休养不过数年,便开始挥师南下,屡次进犯甘凉二州。

去年张淮深才出兵重创他们,本想着他们会在草原舔舐伤口,却不想他们竟然又南下了。

李渭不善军略,刘继隆昔年留下的龙首山防线,此刻却如筛子般,怎么都拦不住回鹘人。

在刘继隆庇佑下,好不容易太平五年的山丹县,也重新燃起了战火。

本以为是镀金,却不想真成了前线。

“使君,山丹阵没者不下六百人……”

李明振满脸疲惫,论起军略,他也不算出色,但好在刘继隆修葺的山丹城足够坚固,因此过去半个多月的时间,李明振勉强守住了山丹。

只是可惜,山丹军阵没的兵卒也超过了四百人。

闻言,张淮深心中抽搐疼痛,但他还是安抚道:

“此事不怪你,山丹军老卒被我抽调大半去了凉州,不少人又跟随高进达他们去了陇西,胡虏举数万众前来,你能守住,已然不易。”

“况且我击退胡虏是看见了,你们杀伤胡虏数量不少,你不必自责。”

话虽如此,张淮深心底却还是难受得紧,而李明振也看向张淮深染血的虎口道:“使君,您受伤了,我让军医来为您处理。”

“不必,先让他们救治伤重的兵卒。”

张淮深打断了李明振,随后端着马札坐在帐篷之间的角落。

两刻钟的时间缓缓过去,期间有不少伤重的兵卒都成了尸体,被人抱到了停尸的帐篷中。

对于张淮深而言,看着这么多河西将士战死,他的心在滴血。

“使君!”

都万孟狼狈从远处快走而来,在距离张淮深三步外便作揖道:

“回鹘退出了龙首山,向北边居延海撤去。”

“我们返回路上收获七百多套甲胄,在城外又获一千四百多套甲胄,都是重扎甲!”

都万孟的话让张淮深攥紧了拳头,毕竟五年前的甘州回鹘,可是连三千甲兵都拉不出的逃亡者。

如今成为大唐臣属不过四年时间,竟然能带这么多甲兵南下入寇,其势凶猛,可忧可叹。

张淮深思虑时,李明振也道:“此半个月来,胡虏阵上所见甲兵不下四千,另有精骑在外巡哨,而轻骑者不下三万众。”

“使君,朝廷若是继续这样扶持胡虏,河西恐有失陷一日!”

张淮深闻言站起身来,冷着脸道:“我会向朝廷派出轻骑禀报此事,眼下当务之急是修葺龙首山内的石堡。”

话音落下,他立马对二人吩咐道:“都万孟你率两千精骑和三千民夫前往龙首山修葺石堡。”

“九臬你以缴获甲胄编练新卒,开春后派兵卒驻守石堡。”

“是!”二人作揖应下,而张淮深也向外走去。

不多时,他在几名精骑护卫下走出军营,而山丹街上也不复昔年刘继隆镇守时的太平,许多百姓都在守城搬运物资的过程中负伤,不少门户更是挂上了白色的麻布。

“若是刘折冲还在,胡虏哪里能越过龙首山……”

“别说了……”

“唉……”

几名负伤百姓一瘸一拐的离开,张淮深听得不是滋味。

他埋头向城外走去,不多时便来到了城外。

鲜血几乎染红了山丹城墙,数千具尸体在城下重叠,将护城河都填满了。

民夫们正在打捞尸体焚烧,染血的甲胄被简单清洗后,便被擦干放在一旁的挽马车上。

空气中弥漫着难闻的味道,飘荡着滚滚篝火中飘飞而出的灰白败絮。

称勒没能攻下山丹,还死了两千多甲兵和三四千轻兵,而河西军的死伤也随着时间推移,从四百多增长到了五百多人。

除了甲兵,为了守城而死难的民夫也多达六百余人。

坐在牙帐内,洗漱干净的张淮深提笔不知道怎么落笔。

河西汉人不过十一万,成丁者不过三万多,而甘州草原上的嗢末与回鹘人部众二十余万乃至

三十万。

这样打下去,即便他们能把回鹘、嗢末击败,但河西的汉人也会绝种。

张淮深的手指发颤,沉默许久后才落下毛笔。

不多时,这份帛书被张淮深装好并封上火漆。

只是不等帛书送出,他的帐外便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

张淮涧掀开帐帘,憋屈道:“北边传来消息,嗢末入侵凉州了!”

“吸……”

张淮深深吸一口气,似乎已经料到了此次入寇是回鹘与嗢末联手促成的局面。

“传我军令,休息三个时辰,三个时辰后拔营凉州……”

“是!”

没有休息的机会,张淮深只能派李明振去接手龙首山石堡的修葺工作。

东边距离更近的焉支山官道,已经因为腊月大雪而封闭,不然他们也不会耗费近半个月才来到山丹城。

现在留给他们的路,只剩下北边的甘凉草原,而这条路注定凶险。

正因如此,不等天亮,张淮深便带着不足数的三千甘凉铁骑越过龙首山,沿着甘凉草原向东边的凉州驰去。

战火充斥着凉州,嗢末人选择进攻凉州第二大县的昌松。

时间仿佛是一个轮回,当初杜噶支就是在昌松折戟沉沙,败退北归。

而今他的对手依旧是哲多悉别,依旧是昌松城,只是昌松的城头更换了旌旗。

“哲多悉别,你既然能投降张淮深,为什么不能投降我家大汗?!”

“哲多悉别,我家大汗说了,你若是愿意投降,你依旧还是昌松的县令!”

“投降吧……”

黄昏下,乌泱泱的精骑甲兵列阵城外,数量不下三千。

在这三千精骑甲兵左右的,则是人数近两万的嗢末轻骑。

杜噶支的大纛在黄昏下招展,而昌松城下是被派出招降的几名轻骑。

哲多悉别站在昌松北城楼前,扶着女墙俯视嗢末大军,脸色不变。

在他左右,两名汉人别将紧盯着他,生怕他做出什么不对的举动。

在他们的注视下,杜噶支从腰间的弓囊中取出弓箭,对外张弓搭箭。

瞬息之间,两只箭矢飞射而出,分别命中城外叫嚣的两名嗢末轻骑马匹。

马匹中箭受惊,将两名轻骑掀翻在地,而哲多悉别也笑着叫嚷道:

“我已经投降过一次,这次不会再投降了!”

“滚回去告诉杜噶支,想要昌松,就自己来取!”

话音落下,他收起弓箭,转身看向那两名别将:“求援的轻骑看来是突围成功了。”

眼见哲多悉别没想过投降,两人对他的态度也立马改观,先后作揖道:

“姑臧没有太多兵马,而兰州的李仪中已经好几次不听宣调,我们真的还有援兵吗?”

闻言,哲多悉别朗声笑道:“我一个吐蕃人都能坚信有援兵,你们反倒不相信了,哈哈哈哈……”

他的笑声让四周的汉兵尴尬,但原本低沉的士气也因为他这句话而慢慢抬升。

连哲多悉别这个吐蕃人都相信会有援兵,他们身为汉家儿郎,又怎么能不信任自己的同袍呢?

在他们重拾信心的同时,城外的嗢末轻骑也连忙逃回了阵中。

杜噶支及长大的杜论悉伽看着他们退回,当下也知道了哲多悉别不愿投降的选择。

杜论悉伽看向杜噶支:“阿耶,我们真的要攻打昌松?”

“不!”杜噶支摇头道:“我们好不容易才练出三千甲兵精骑,怎么能用在攻城上?”“更何况张淮深善战,称勒他们根本就拿不下甘州。”

“等张淮深击退称勒他们,回过头来便是要为昌松解围,我们即便拿下昌松,也守不住。”

“既然如此,还不如把他们藏在南边山谷中的牧群给找到并掠走,用于交换铁器。”

“想要拿下凉州,必须等凉州的唐军自己内乱才有机会!”

自从上次被刘继隆耍了一遍后,杜噶支也认清了嗢末杜部没有拿下凉州的实力。

眼下他们要做的,是韬光养晦,等待凉州唐军内乱。

说罢,杜噶支调转马头,开始沉稳下令。

他以精骑包围昌松四门,派两万轻骑搜寻昌松城外的牧群。

哲多悉别见他这般安排,便知道南边诸多山谷的牧群是保不住了,脸色不由难看。

可是昌松城内仅两千甲兵,是万万不可能出城野战的。

眼下凉州的精骑都被张淮深带去驰援甘州了,哪怕张淮深速度够快,也需要八九日才能抵达昌松。

想到这里,哲多悉别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守住城池,等待援兵。

与此同时,酒居延已然集结了番和、嘉麟、姑臧的兵马,共精骑八百,步卒四千人。

“酒刺史,嗢末叛贼果然去了昌松,昌松的轻骑已经突围将军情送来了!”

姑臧城衙门内,一名校尉将军情汇报给了酒居延,酒居延则是看向张淮满:

“六日前北边塘骑回禀嗢末南下时,我便派轻骑前往甘州通知使君了。”

“算算时间,使君应该在返回的路上。”

“以你我能力,不足以带兵解昌松之围,唯有等使君

抵达,方能出兵!”

张淮满脸色难看,但还是点头承认了这个事实。

见状,酒居延也对面前传信的校尉询问道:“昌松胡虏,兵马数量与此前探查的可否一致?”

“回刺史,兵马在两万左右,此外昌松还往广武派兵求援了。”

校尉作揖回应,酒居延眉头微皱,而张淮满也冷哼道:

“李仪中手上有六百精骑,一千四百甲兵,可他几次不听调遣,此次也不会应援。”

“他既不投靠使君,也不投靠刘继隆,他在想什么?”

张淮满说出了酒居延的疑惑,那就是李仪中眼下到底是怎么想的。

他捉摸不清,张淮满同样,但他们可以肯定一件事,那就是李仪中肯定不会响应昌松的求援,而事实也正是如此。

当酒居延与张淮满等待张淮深回援的时候,昌松的精骑也疾驰越过了洪池岭、乌逆水,一路沿着乌逆水南下兰州广武县。

此时的广武县在李仪中的经营下风生水起,近万军民屯垦城外十万亩耕地,所有钱粮产出都收归州库,仅拨发军饷和百姓足食的粮食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