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辞凤冠·和知县一起斗地主 岁岁重火

8. 第八章 以身入局 惠妃过继幼子给皇后

小说:

辞凤冠·和知县一起斗地主

作者:

岁岁重火

分类:

穿越架空

众嫔妃今日无事讨论,请安之后皇后单独留下了惠妃让其他人各自回宫。

皇后看着眼睛红肿、面色憔悴的惠妃也有些同情,让惠妃坐下谈。

惠妃此时拘谨不安的坐着,不敢抬眼看皇后。

皇后淡淡地问她:“惠妃为何要将皇三子过继给我?”

惠妃忍住泪说:“殿下既然问了那妾身也就实话实说了,妾身的弟弟突然被人告了,说他写了一首大逆不道的诗,被锦衣卫给抓了。妾身不能替娘家申冤只能出家,可妾身一旦离开皇宫,皇三子就没了母亲。”

说到此处惠妃涕泪俱下,赶紧拿起手绢擦拭泪痕,定了口气接着说:“妾身想把皇三子过继给皇后,也想请皇后帮忙查明我兄弟的冤屈。”

原来如此,皇后听她讲明实情后冷静地说:“后宫不得干政,我不能帮你这个忙。”

惠妃提醒说:“皇后的父亲是锦衣卫指挥使,妾身的兄弟也是被锦衣卫抓走的,应当能查明此事。若皇后不愿插手,就当妾身什么都没说,等时日到了妾身自会出家,皇三子就当没有我这个母亲了。”

皇后想了想,长叹了一口气说:“你先回吧,这件事我再考虑考虑。”

周惠妃恭敬地行了礼就回了。

周惠妃走后,皇后认真的考虑了一个时辰,终于下定决心让国丈进宫详谈。

“父亲,今日让你来是有事商议。”

“皇后的事自然不能是小事。”

皇后抿嘴一笑:“父亲可听说惠妃娘家出了事?”

“知道啊,她家可出了不止一件事,不知皇后说的是哪件事?”

“我今天说的不是她们家在宫外的事,我说的是宫里的事。”

李国丈一时摸不着头脑:“这惠妃在宫里还有事?”

皇后说:“惠妃要出家,给太后祈福。”

李国丈更迷惑了:“她家里出了这些事,她想明哲保身?”

皇后笑了:“是不是明哲保身我不知道,但她想让我收养皇三子。”

李国丈眼睛一亮:“她想把自己的儿子过继给你?”

皇后止住笑容:“父亲,此事你觉得是否可行?把皇三子过继给我,那就是我的儿子了,以后就是嫡子,也会成为太子。而周惠妃一旦出了家,是不能再入后宫的。”

李国丈一下沉默起来,片刻之后,说:“臣觉得可行,必须行,此事若是成了,皇后在后宫里的地位将牢不可破。”

皇后微笑着点了点头。

转而又说:“只是还有一事,惠妃有个要求,想请父亲帮忙。”

“让我帮忙?是什么要求?只要对皇后有利,臣愿意帮这个忙。”

皇后字字讲明:“她娘家兄弟不是被锦衣卫抓进去了嘛,查清楚他兄弟是否真的有谋逆之心,没有的话就跟放出来吧。”

李国丈语气坚定地说:“这事儿我也听说了,惠妃的兄弟就是喝醉酒满嘴胡咧咧,然后被田贵妃的兄长田曈给拿住了,请皇后放心,这事儿臣一定办到。”

当天晚上皇帝在皇后宫里用膳,皇后一脸笑意地说:“最近听闻宫里风言风语,说什么惠妃想要出家?”

皇帝边吃边说:“惠妃想要出家,为太后祈福。”

皇后说:“惠妃妹妹难得如此孝顺,不知陛下是否要满足她的心愿?”

皇帝喝了口茶说:“朕已经应允了。”

皇后岔开话说:“惠妃妹妹来找我,想请我抚养皇三子。”

皇帝笑了一声说:“那皇后是什么意思,愿意还是不愿意?”

皇后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微笑着说:“皇三子也有十岁了吧,很懂事,那眉眼可太像皇上了,平时又爱读书,听说现在每天都在念四书,又爱念唐诗,字也写的工整。”

皇后这话里话外确实是想要这个孩子,她是在试探皇帝,看皇帝是否真的愿意把皇三子过继给她。

皇帝笑着说:“皇后既然疼爱这个孩子,若能做他的母亲,一定是有母子缘分的,那也是惠妃的福分。”

“皇上既然这么说,那就成全我和皇三子的母子缘分吧,这样惠妃妹妹出家后也就不用挂念自己的儿子每人照顾了。”

皇后满面笑容。

第二天早朝。

李国丈站了出来,说:“陛下,北镇抚司现已查明,周绍并未写反诗,一同喝酒的人也作证说周绍那日喝了不少酒,所写的诗只是酒后胡言乱语而已。所以这只是个误会。”

皇帝说:“既然已经查清楚了,就不必再追究了。下朝后国丈去诏狱传朕的口谕:周绍题反诗实乃酒后无心之失,现已受到惩戒,可归家反省。”

国丈:“遵旨。”

皇帝接着在朝堂直接宣布:“惠妃自愿出家为太后祈福,现将皇三子过继给皇后抚养,立为太子;封皇长子为祜王;封皇次子为僖王;封皇长女为康宁公主;封皇次女为康安公主。”

这一次文武百官再也没有为了立太子之事在朝堂上为难皇帝了。

先前绝大部分文官仗着“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祖训拥立皇长子,现因王宁妃娘家查处贪污受贿一案,也不吭声了,而巴结田贵妃一家想拥立皇次子的那一小部分,见国丈此时站在这里,怕他动用锦衣卫报复自己也不敢吭声了。

就在此时,李国丈站在皇极门前高呼:“立皇三子为太子,陛下英明!”百官此时也就只能齐声颂贺:“陛下英明。”

皇帝一看就乐了,说到:“这么多年了,百官难得一致赞同,朕心里倒也痛快,终于治好了朕的这块儿心病。”

皇帝高兴了自然就好办事了,下朝后李国丈去了诏狱,见到周绍说:“陛下口谕:现已查明,周绍题反诗实乃酒后无心之失,现已受到惩戒,可归家反省。”

下朝后,王恩禄去长春宫宣旨。

“奉天承运皇帝 敕曰:

惠妃心生慧根,早悟道法,愿领众修持,恳请出家。其志不可夺,其心不可灭。今封惠妃为圣安仙师,五日后去广慈观弘扬妙法,并为太后祈福,以尽孝心。另赏赐白玉流珠一串、浮尘一柄,白莲花冠一顶。故敕。”

周惠妃目光坚定,定然不悔,跪接敕书。

周绍终于被锦衣卫送回了家,看到门楣两侧贴着白色对联,两侧还高挂着白纸糊的灯笼,他一时惊恐,家中何人去世?

进了院子,那白色的“引魂幡”还未撤走,院子里的纸钱还未清理。

在他回家之前宫里已经传来旨意,他姐姐即将出家,而他也会被无罪释放。

他满脸沧桑的站在院子里,失魂的看着一切,他母亲走了出来,看着他一身的伤痕,一路小跑过来,双手抓着他的胳膊嚎哭着,骂他害了祖母、害了姐姐,也心疼他这一身的伤。

当他听闻姐姐因为他要出家后悔恨不已。

宫匠们日夜赶制道袍。

皇后宫里的人要来带走皇三子,周惠妃捧着孩子的脸,又将他紧紧搂在怀里。

曹尚宫说:“太子该去见见皇后了。”说着命人拉开母子俩。

周惠妃不舍,曹尚宫严肃地说:“还请圣安仙师放手。”

皇三子想哭,周惠妃红着眼哄着儿子说:“去吧,在皇后那里比在这里好过,你还能经常见到你父亲。”

皇三子被带走了,周惠妃流着泪站在宫门口目送他的离去,那孩子也眼泪汪汪的一直回头看她。

她作为一个母亲实在庇佑不了自己的孩子。

周惠妃终于达成所有心愿,接下来她要遵守承诺,用余生去吃斋祈福。

自此皇帝皇后有了嫡子,有了太子,帝后二人终于去了心病,国丈一家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田贵妃和王宁妃则又震惊又恼怒。

王恩禄上禀皇帝说田贵妃在宫里又哭又骂,王宁妃不光摔了杯子,还把宫女给打了,皇帝不理睬的说:“不用管她们,都想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却没有一个好好管教读书的。”

周惠妃自被封为仙师之后,褪去绫罗,解下珠钗,每日只穿素洁简练的衣服,在长春宫吃斋看道经,当念到丘处机的名言“一念无生即自由,心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