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二嫁公主 尤忆思

27. 成亲

小说:

二嫁公主

作者:

尤忆思

分类:

现代言情

一月二十一。

曦光苑上下入眼皆是夺目的鲜红。

窗子上贴着双喜剪纸,红绸绕在各个角落,桌上点着雕龙画凤的红烛,帷幕换成了红纱。

视线穿过随风飘拂的薄薄红纱,只见七八双侍女、嬷嬷们的巧手落在怡安身上。

青丝一缕一缕被挽起,钗环一件一件按上,金冠上长长的流苏扫在怡安肩头,发出清越的脆响。

待那件佛母孔雀神女朝天服披上时,女使们发出此起彼伏的惊呼。

“殿下不似去成亲的,倒似去位列仙班的。”女使吃吃笑着。

怡安侧坐在铜镜前,她偏头窥见镜中严妆的自己,头上沉甸甸的镶翡翠金冠精致华美,礼服上的孔雀翎羽点缀着细碎的珠贝流光溢彩,神圣而高贵。

她泛空的思绪不由得恍惚一阵。

喜娘笑盈盈道:“离接亲的吉时还有三刻,殿下再休息一会儿。”

怡安点点头。

窗子紧闭,瞧不见外头天色,她问:“今日天气还好吗?”

俞嬷嬷站在一旁笑着答:“殿下大喜的日子,自然是好的。清晨出宫时,瞧见起了好大的雾,方才去看,雾都渐渐散去了”

“雾散天明、拨云见日,殿下必定往路生辉。”

怡安对她道:“辛苦嬷嬷起这么早来府里陪我。”

俞嬷嬷注视着怡安,目光温柔如两汪潺潺流水,“殿下哪里话,承蒙陛下隆恩,许老奴在殿下大喜之日出宫伴驾,能亲眼见到殿下出嫁,已是老奴不胜之荣幸。”

百景趁这时将备好的参汤端给怡安,“白日礼成之前不可进食,殿下先喝点参汤。”

“好。”怡安接过,头上的金冠太重,她不得不用银勺小口小口饮用。

女使和嬷嬷们站作一排,围着她,生怕婚事会出什么差错。

这时,一群人中突然有人小声开口,“错了。”

怡安动作一顿,抬眼。

众人的目光都聚了过去。

说话的是一位褐衣女孩,十八九岁的光景,方才帮怡安梳了头。

她的师傅是京中小有名气的梳妆娘,专门替新娘子梳妆挽发,她是跟着师傅来的。

今日帮怡安梳妆的不只有她府里的女使,还有其他宫里的嬷嬷。这对民间师徒便显得有些局促,只在挽发时搭了把手。

此刻,年长些的师傅脸色稍白,扯着褐衣女孩的胳膊,带着她下跪告罪,“殿下恕罪,小丫头言出无状……”

怡安不甚在意地拂了拂手,她望向褐衣女孩,“你说‘错了’?是哪里错了?”

女孩被众人注视得脸烧了起来,目光中仍有怯意,但还是缓缓抬手,指着怡安眉心的花钿道:“殿下的花钿用错了,与您的衣裳不相称。”

怡安对着镜子瞧了瞧,眉心贴的是金制朱红梅形花钿,多看几眼她也发觉了这红色的花钿与翡金服制不般配,她道:“哦,那便不带了。”

她抬手将花钿取下,不忘安抚那女孩,“你起来吧,你说得很对。”

女孩师傅方松了口气,便听女孩又鼓起勇气道:“殿下,可否让奴婢一试,为您描画一个新的花钿。”

“大胆!”女孩师傅连忙呵斥,“这里尽是经验老道的嬷嬷和姑娘们,哪里轮得到你这黄毛丫头为殿下改妆?弄坏了殿下妆面,误了吉时,你脑袋……”

“慢。”怡安打断,她打量着褐衣女孩,饶有兴致道,“不是什么要紧的事,画坏了擦去重新敷粉盖住便是,左右时辰不急,让她试一试也无妨。”

“你起来吧。”

褐衣女孩喜极,从地上爬起来,“谢殿下,奴婢一定好好画!”

只见她从随身的衣包里取出一只铁盒与纤细的毛笔。

褐衣女孩将铁盒打开,露出里头远山青黛一般的翠色颜料。

怡安见到盒里的东西后眼眸半眯起,她道:“这样一盒颜料可不便宜,你小小年纪倒是舍得。”

女孩腼腆一笑,答:“回殿下,这并非是奴婢买的,而是奴婢自己调的。”

“自己调的?”怡安挑眉。

“奴婢跟着师傅为贵人梳妆,得了一些赏赐,其中便有孔雀石。奴婢将孔雀石研磨成粉,再加以蓼蓝、菘蓝这些寻常蓝草调染,烧制而成这盒颜料。”

怡安赞许,“颜色调得很漂亮,足以见得是心思灵巧之人,便由你为我添上额妆罢。”

“是!”

褐衣女孩敛息上前,用细笔蘸了翠色,小心翼翼地在怡安光洁的额上描摹。

众人皆屏息地看着这一幕。

怡安低垂眼眸,只能感受到额上略显冰凉的触感。

一刻钟多一些时候,她才听见女孩小声道:“画好了。”

不待怡安照镜子,边上俞嬷嬷便已经夸出声了,“哎呀,手好巧的小姑娘,这额纹添得真是神。”

边上的百景咽了咽口水道:“这回殿下真像是要成仙了。”

怡安抱之一笑,侧目。

铜镜照出她的脸庞,翠色额纹爬满她半个额头,其色若烟雨渺渺的远山,映着眉眼更显清冷出尘。

这翠色额纹与这身翡金色的服制再般配不过,低眉与抬首之间竟流露出几分悲悯。

怡安手指拂过黛眉,然后望向犹在紧张的女孩,她道:“你的心思与手都很灵巧。”

褐衣女孩终于松开抓着衣摆的手,露出笑颜。

怡安又对百景道:“赏,记下名字留用吧。”

褐衣女孩喜极,忙下跪谢恩。

怡安环视一圈屋里众人,点点玉指,道:“你们都做得很好,一并有赏。”

“谢殿下恩典。”众人喜气洋洋地谢了恩。

喜娘适时道:“殿下,吉时将至,该移驾了。”

怡安最后再回首望了一眼铜镜中的自己。

女使捧了托盘上前,上面放着孔雀翎羽制成的翠扇,上有无数金玉点缀,华美异常。

怡安握住冰冷的扇柄,将翠扇横于面前,道:“走吧。”

-

怡安是有府邸的公主,自府中出嫁,出行的轿辇与仪仗是依着泷朝嫡公主的最高规格置办。

外头的礼乐吹奏不止,昂扬着热闹的喜气。

只听门外的礼官高呼,“驸马到——”

怡安站在阶上,她的目光越过手里羽扇,望见门外迎亲的队伍已至。

打头的便是骑在高大的白马之上的陆策宣。

只见他一袭玄色红纹喜袍,发丝束起,戴着冠,冷峻的面容在周围的喜气之中也渲染出几分温度。

只见他单手勒停白马,模样是说不出的风流得意。

陆策宣抬手叫停了身后吹拉的喜乐,他抬眼扫视曦光苑的牌匾,接着翻身下马。

怡安默默将手中翠扇上移了几分,遮住视线。

不多时。

陆策宣入内,双膝落地,行的大礼,“臣陆策宣,前来接驾。”

怡安开口:“驸马免礼。”

接着,礼官向怡安请示过后,高声道:“吉时已至,公主起驾!”

怡安挺直脊背,两手奉着翠扇,一步一步迈下石阶。

陆策宣上前,虚扶着她的小臂,迎着她往外走。

走出曦光苑后,陆策宣又侧身替怡安挡住冬日里的朔风。

玉辇降下,陆策宣替怡安掀帘。

待怡安坐上轿辇之时,二人的视线这才短暂交织。

陆策宣望见怡安的容颜,沉静的眸子闪烁着微光,眼中划过惊艳。

怡安轻声道:“起驾吧,将军。”

说罢,她将手中翠扇上移几分,再次遮住面容。

陆策宣低沉的声音答:“是。”

他放下帘子,叮嘱轿夫过后,转身利落地翻身上马。

“起驾!”

礼乐之声这才又起。

玉辇的帘子用的是昂贵的金纱帷幔,在冬日不足以御寒,却叫夹道围观的百姓得幸窥见那轿辇之中犹如天人的倩影。

美丽尊贵、宛如神女出行。

气派威风得不行,一时令夹道百姓无不跪伏高呼千岁。

今日虽是晴天,料峭的风吹到身上仍是冷的。

顾及怡安身体,仪仗绕着半个京城走了一圈,便打道往琅华苑去。

怡安维持着端庄的姿势,坐在辇中,不知过了多久,轿夫的脚步才停下,玉辇缓缓下降。

帘子被掀开,天光照进来,伸到怡安面前的是一只修长白皙的大手。

怡安一手握着翠扇,另一只手落在陆策宣掌心。

这一回,她的手被不偏不倚、稳稳牵住。

他掌心的温度是如此之安心。

陆策宣牵着怡安的手,一路从前厅,走至大堂。席上宾客见了怡安的装束,无不惊叹,天人下凡。

高堂之上坐的是定远王妃殷氏。

在礼乐烘托与众人欢呼声中,怡安与陆策宣拜过天地高堂、拜过彼此。

-

许多繁琐的流程走完,终于等到送入洞房。

陆策宣还需迎宾待客,因而房中只余怡安和一干女使喜娘。

只听陆策宣离去后,围在新房外的宾客也渐渐散去,四下归于寂静。

怡安本端坐在喜床上。

“呼——”只听她长舒一口气,将手中翠扇放下。

怡安的身份摆在这里,喜娘们看在眼里也不敢置喙。

百景则难抑兴奋地扑上前,她趴在怡安膝前,双眼亮晶晶的,“殿下可累坏了吧?您都不知道您这一路走来有多威风!”

“百姓与宾客都说您是天女降世!”

这边如瑜与如璋则拿出荷包,熟练地打赏了屋里当差的女使与喜娘。

众人得了赏,只有谢恩的份。

怡安手支在床上,肩膀也卸了力,半瘫软下来,她眯着眼道:“你只见威风,不见你家殿下的脖子都快断了。”

百景从善如流,“嘿,我给殿下捏一捏。”

怡安点了点搭在肩上的流苏,“先将我左右两支最大的簪子卸下来,稍后再簪回去。”

“欸。”百景应道。

左右两支镶有金玉宝石、坠着长长碎金流苏的簪子最是沉重。

待簪子取下,怡安的脖子稍得放松,这才抽出空打量起这间新房。

这是陆策宣的寝居,虽布置了不少喜庆的吉物,但仍能看出原主人简朴的之风。

这屋里他的东西极少,几支昂贵花瓶看得出也是临时取来撑场面的,与屋里风格显得割裂。要说最贵重的私人物品,怕就是洗舆台旁挂着的宝石弯月金刀了。

一日光阴,去得飞快。

转眼夜幕低垂,窗外天色暗淡,新房里靠一排排喜烛燃灯续昼。

见时辰差不多了,怡安整理了妆束,恢复端庄模样,重新捧起翠扇。

不知过了多久,推门声响起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