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无所谓,我会发疯(快穿) 从南而生

第 199 章 我不懂她的理想,但我爱她(二)

小说:

无所谓,我会发疯(快穿)

作者:

从南而生

分类:

穿越架空

楚玉虽然假装是个睁眼瞎,但她并不打算折磨宝贝孙女。

“你这个字昨天不是这么写的,这不是‘楚’字”楚玉说着,甚至还翻出昨天的那张纸来。

杨秋看着上面两个几乎一模一样的“楚”字,整个人陷入沉思。

“哪里不一样?”杨秋忍不住问了出来。

楚玉指着其中一撇,说道:“昨天这一笔你拉得更长,也翘得更厉害,明显不一样。”

杨秋听到这话,眉头皱起,说道:“奶奶,这就是一样的,很难有人写出两个一模一样的字……”

杨秋眼睁睁看着楚玉拿出一张纸来,那张纸上了写了许多个“楚”字,全都一模一样,跟印刷的一样。

杨秋傻眼了,问道:“奶奶,这是你写的?”

楚玉点点头,说道:“为什么不能一模一样?这不是很简单吗?”

杨秋还是觉得这事玄幻得很,她忍不住说道:“奶奶,你能再写一遍吗?”

楚玉压根就不需要对着模板描摹,拿了另外一张纸,在上面刷刷写了两个“楚”字,恰巧和杨秋前后写过的两个“楚”字一模一样。

杨秋昨天才开始教奶奶认字,教了几个简单的字,又给她写了一遍“楚玉”,奶奶本来没有名字,昨天奶奶掏出随身携带的玉佩来,当场给自己取名楚玉,这一通操作下来,杨秋居然觉得出乎意料地合理。

杨秋本来以为年纪大的人,学认字会非常艰难,但楚玉却展现出惊人的天赋来,无论教她什么,她都能一点就通,第一次拿起钢笔,她就能握得很好,理由是见孙女握过许多次。

更可怕的是,她的记忆力。

几乎学过一遍,就能牢牢记住。

杨秋这么多年,都未曾注意过奶奶的这部分特质,但她仔细回忆起来,似乎以前也是如此,每次她找不到的东西,奶奶总能轻而易举地说出放在什么地方,只要奶奶见过一次,就能牢牢记在心里。

过目不忘,这个天底下所有读书人全都梦寐以求的能力,落在一个平凡普通的老太太身上。

杨秋心里也忍不住为奶奶惋惜,因为女子身份,奶奶活了一辈子,从未有过读书认字的机会,明明有这样的天赋,却没有生根发芽的土壤,若不是这次阴差阳错,可能一身本事就这么

一直明珠蒙尘。

楚玉写完之后,见杨秋只顾盯着发呆,脸上适时露出一抹害怕来,问道:“小秋,奶奶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杨秋陡然惊醒,看到老人家诚惶诚恐,好像做错事一样的表情,赶忙说道:“没有,奶奶你什么都没做错,只是你有这样的本事,不能告诉别人。”

楚玉点点头,说道:“小秋,奶奶都听你的。”

杨秋又夸道:“奶奶的记性真好,见过一次的东西就忘不掉,平常人压根没有这样的本事,您要是个男人,放在前朝就是状元之才。”

楚玉立马说道:“我哪有你说的这么厉害,只要能帮上你就好了。”

杨秋又大力表示肯定,她是真心这么想,随口说道:“我奶奶有这样的本事,以后说不定能我都要靠您呢。”

楚玉又说道:“这算什么大本事,我教你,很简单。”

杨秋听到这话半信半疑,真以为像楚玉说得那样简单容易好上手,但三分钟后直接放弃。

学不来,完全学不来。

楚玉满脸奇怪地看着她,一个劲地说道:“明明好简单的,怎么会学不来呢。”

杨秋:……

在楚玉展现出这样的本事之后,杨秋的教学变得简单许多,她甚至觉得教学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她还懵懵懂懂地想着,等毕业以后,自己找个学校当老师似乎也不错。

杨秋读的女子学院,再有一个月便能毕业,如今已经没多少课程,杨秋已经接连好几天没有去学校,而是四处找工作。

杨秋的同班同学们,一小部分和她一样寻求工作,但大部分还没毕业就已经定下婚约。

女子学院的**,对于她们来说,不过是一份好看的嫁妆,以显示自己被娘家重视,又找了个格外开明的夫家。

杨秋本来也是其中一员,直到她接触到救亡社。

如今她还只是救亡社发展的外围成员,并不算核心。

楚玉学的速度比杨秋想象的快,杨秋不得不加大教学力度。

结束一天的教学之后,楚玉忽然说道:“他们说读书能让人明白事理,读得多了,听得多了,我也许就能理解你在做的事。”

杨秋闻言鼻头一酸。

楚玉又将一本封面翻出毛边的

书递到杨秋手上说道:“我看你老是捧着这本书在读我也试着看了看但很多字都不认识小秋你能读给奶奶听吗?”

杨秋点点头接过那本书翻开之后找到最喜欢的那篇文章朗读起来:“华夏有四万万同胞……”

楚玉一直佝偻的身子坐得笔直侧耳细听听着听着眼睛就红了起来。

“不能让同胞们白白牺牲……活着的人更要铭记生命的可贵……”

杨秋念完这篇文章眼睛都红了。

楚玉擦拭掉眼角的泪水说道:“小秋我这些年都白活了。”

杨秋一愣她看着穿着一身破旧衣服头发梳的一丝不苟坐在那里一板一眼如同小学生的老太太身子被昏黄的烛火渡上一层金边浑身上下看起来都是陈旧的但偏偏一双眼睛却明亮得好似天生的星星看起来都生机勃□□来。

“我有时候觉得自己命好又觉得自己命苦。”

“青年守寡老来丧子命苦。”

“婆母没刁难、妯娌不针对我还能有你爹你娘这样的儿子儿媳还有你这么好的孙女和其他寡妇比我又是命好的。”楚玉娓娓道来原身的半辈子。

“我稀里糊涂地过了大半辈子哪里意识得到我现在的安稳只是一时的小秋你说得对国家兴亡是我们每个人的事。”

听到楚玉这样说杨秋眼睛又红了志同道合真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词语也再没有比得到家人的支持理解更让人感到幸福。

一老一少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这一刻她们不再仅仅只是祖孙也是并肩作战的战友。

楚玉表完态度之后

杨秋也跟着点头说道:“张伯伯是个好人所以我更不能嫁给他儿子。”

杨秋父亲杨乐明当年能来淞城便是好友张鸿途介绍的工作。

杨乐明是个颇有决断的人世人都说故土难离他却能狠下心来卖掉分到手上的田产房舍换来了淞城小巷子里的一栋两层小楼。

虽是小楼但面积并不大

,楼下有两间卧室,楼上只是阁楼改建的书房并一个小客厅,原本一家四口住着刚刚好,如今祖孙俩住着,倒显得有些冷清。

即便是这处不大的房产,这些年也曾被不少有心人盯上,张鸿途在大洋行里当掌柜,白道□□都能说得上话,有他的情面在,祖孙俩才磕磕绊绊保下房子。

这些年,祖孙俩过得节省,日常开销全靠老太太给人洗衣服挣的微薄薪水,偶尔遇上独身女人,老太太考察一番后也愿意将阁楼租给她。

杨秋的同学许多都家境富裕,但杨秋从来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