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重启2006 天生二愣子

44. 合纵连横

小说:

重启2006

作者:

天生二愣子

分类:

穿越架空

“山野清风”工作室接到海外诱惑的消息,像一瓢冷水浇在李铭心头。对方不再与他正面纠缠,而是直接渗透他试图构建的生态根基,手段更为高明,也更为致命。他仿佛能看到那只隐藏在暗处的巨手,正试图将他精心培育的幼苗连根拔起,移植到未知的土壤。

危机迫在眉睫,但李铭反而彻底冷静下来。愤怒和恐慌无济于事,他必须应对,而且要利用这次危机,反过来巩固自己的阵地。

他立刻让李梓晴以平台官方名义,联系“山野清风”的负责人,不是施压,而是提供支持。“梓晴,你亲自去一趟,带上我们能提供的所有资源清单——流量倾斜、技术支援、以及我们正在为‘星火计划’申请的政府专项扶持基金资格。坦诚地告诉他们,选择海外渠道短期内可能条件优厚,但也意味着脱离本土生态,面临数据出境、文化隔阂、支付结算等未知风险。而留在‘星火’生态,我们是命运共同体,共同成长。”

他选择“利”和“理”结合,既展示诚意,也点明风险。同时,他授意王浩,在“星火计划”的测试环境中,为“山野清风”临时开放一个更高级别的数据看板权限,让他们直观地看到其作品在平台社区内引发的真实反响和潜在价值,用数据增强其留在本土生态的信心。

这是一场争夺“价值节点”的无声战斗。

就在李铭全力应对“山野清风”危机时,张雷那边也传来了新的动向。他的助理正式通知李铭,雷耀资本的“战略考察团”将于下周抵达晋阳,对“铭宇科技”及“星火计划”进行为期两天的实地考察。考察团规格很高,由张雷麾下一位以眼光挑剔、注重数据著称的合伙人带队。

这既是意料之中的审视,也是一次严峻的考核。张雷需要确认“星火计划”是否真的如李铭所描绘的那般有价值,以及“铭宇”是否值得他继续投入“保护”资源。

李铭不敢怠慢,将公司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接待准备中。他亲自审核每一份展示材料,确保数据准确、逻辑清晰,既不过分夸大,也能充分体现“星火”的潜力和独特性。他甚至提前组织了模拟问答,预演了考察团可能提出的各种尖锐问题。

然而,就在考察团抵达的前一天,一个更坏的消息传来——赵振的“振华商贸”,突然宣布启动一个名为“繁星计划”的项目,目标同样是赋能中小商户,其宣传口径和功能描述,与“星火计划”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但在资源投入和补贴力度上,远超“铭宇”!

“铭哥!赵振这分明是抄袭!而且是要用钱砸死我们!”刘强气得脸色通红。

王浩盯着“振华”发布的“繁星计划”技术架构图,眉头紧锁:“架构很粗糙,明显是仓促上马,但……他们直接照搬了我们‘数据主权’和‘价值记录’的核心概念外壳。”

李铭看着屏幕上“振华商贸”那铺天盖地的宣传稿,心中雪亮。这绝不是巧合!赵振背后是雷耀,张雷刚刚表示了对“星火”的兴趣,赵振就立刻推出了一个山寨加强版!这无疑是张雷的意志体现——他既要考察“星火”,也要用赵振的“繁星”作为制衡和备选,甚至可能是一种警告:我能捧你,也能随时用另一个替代你。

前有海外势力挖角,后有赵振山寨围剿,头顶还有张雷的审视,“铭宇”仿佛陷入了三面合围的绝境。

考察团抵达的当天,晋阳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以那位姓严的合伙人为首的考察团成员,个个神色严肃,提问专业而犀利,几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们仔细查看了“星火计划”的代码仓库、测试数据、用户反馈,甚至随机抽取了几名内测商户进行电话访谈。

李铭全程陪同,应对得体,但他能感觉到,严合伙人的眼神始终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和怀疑。尤其是在听到赵振“繁星计划”的消息后,考察团成员之间的低语和交换的眼神,明显多了几分比较和权衡的意味。

第一天的考察在一种压抑的气氛中结束。晚上,李铭接到内部消息,考察团内部对“铭宇”的评价出现了分歧,一部分人认为“星火”理念超前,根基独特;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其模式过重,变现缓慢,不如“振华”的“繁星”简单粗暴、见效快。

压力,如同窗外阴沉的雨幕,重重压在公司每一个人的心头。

第二天,考察进入尾声,到了最关键的综合评议环节。会议室内,气氛凝重。严合伙人总结陈词,先是公式化地肯定了“铭宇”团队的努力和“星火”理念的创新性,但话锋随即一转:

“……不过,商业终究要回归商业本质。‘星火计划’的愿景很美好,但投入产出周期太长,商业模式有待验证。相比之下,‘振华’的‘繁星计划’依托现有体量,更容易快速规模化,也更能满足资本对回报率的期待。”

他目光扫过李铭,语气平淡却带着决定性的力量:“雷耀资本重视创新,但也注重效率。我们可能需要重新评估对‘铭宇’以及‘星火计划’的资源倾斜力度。”

这话几乎等同于宣判了“星火”的死刑,也意味着“铭宇”可能将失去张雷的最后一点耐心和支持。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李梓晴脸色发白,王浩紧抿着嘴唇,刘强更是急得额头冒汗。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大局已定时,李铭却缓缓站了起来。他的脸上没有任何沮丧或慌乱,反而带着一种异样的平静。

“严总,各位考察团的老师,”李铭的声音清晰而稳定,“感谢你们的坦诚评价。关于效率和回报,我完全认同。但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当所有的平台都在用同样的模式、更低的价格、更强的补贴去争夺同一批用户、同一批商户时,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自问自答:“是内卷,是零和博弈,是赢家通吃背后无数小微个体的凋零。而‘星火计划’要做的,不是加入这场已经能看到天花板的战争,而是开辟一条新的赛道——一条基于信任、价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