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重启2006 天生二愣子

41. 惊蛰

小说:

重启2006

作者:

天生二愣子

分类:

穿越架空

那个神秘海外势力承诺的“礼物”,像一颗被悄悄埋设的定时炸弹,让李铭在接下来的三天里,每一分每一秒都如同在刀尖上行走。他照常去公司,处理着那些被雷耀技术小组“优化”得面目全非的日常事务,参加着各种合规会议,甚至在一次与张雷助理的例行通话中,语气平和地汇报了公司“稳定向好”的态势。

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内心深处那根弦绷得有多紧。他无法预测对方会以何种方式送出这份“礼物”,更无法预料这份“礼物”会引发怎样的连锁反应。是会让赵振焦头烂额,从而暂时转移张雷和“第七研究所”的注意力?还是会引爆更大的危机,将他也卷入更深的漩涡?

第三天,一个看似平常的工作日下午,风暴的征兆,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悄然显现。

最先察觉到异常的是王浩。他在例行检查平台与外部数据接口的日志时,发现了几条极其隐蔽的、来自某个境外IP的、针对“振华商贸”核心数据库的试探性扫描记录。手法之高明,与之前攻击“铭宇”的风格如出一辙,但目标却截然不同。

“李铭,”王浩通过内部工作系统,用加密暗语发来消息,“有客人去‘邻居’家敲门了,手法很眼熟。”

李铭心中一动。来了!这就是那份“礼物”的前奏?对方在用这种方式证明自己的行动力和针对性?

他立刻回复:“保持观察,记录所有痕迹,但绝对不要有任何介入行为。”

几乎就在王浩发现异常扫描的同时,晋阳本地的几个科技论坛和财经聊天群里,开始零星出现一些关于“振华商贸”利用大数据进行“杀熟”和“价格歧视”的匿名爆料帖。帖子内容详实,列举了不同用户在同一时间搜索同一商品时出现的显著价格差异截图,分析逻辑清晰,直指“振华”算法背后的垄断和不公。

这些帖子起初并未引起太大关注,但很快,就被几个拥有大量粉丝的科技博主转发,热度开始悄然攀升。

李铭密切关注着舆情的发酵。他注意到,这些爆料的角度非常刁钻,没有涉及更敏感的“数据来源”或“与雷耀资本的关系”,而是紧紧抓住了“消费者权益”和“算法公平”这两个最容易引发公众共鸣的点。这显然是一次精心策划的、界限分明的攻击。

第二天,风暴骤然升级。

国内一家颇具影响力的财经媒体,在其网站头条位置刊登了一篇深度调查报道,标题赫然是——《算法之困:透视‘振华商贸’大数据背后的价格迷宫》。报道不仅详细印证了网络上的爆料,更深入挖掘了“振华”如何利用其市场支配地位,通过复杂的用户画像和动态定价模型,最大化攫取消费者剩余价值的商业策略。文章引用了大量数据和专家观点,论证严谨,杀伤力巨大。

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篇报道如同投入滚油中的冰块,瞬间引爆了全网舆论。“振华商贸”、“大数据杀熟”、“算法不公”等词条迅速冲上热搜。无数消费者涌到“振华”的官网和APP下留言抨击,要求给出解释。竞争对手们也开始暗中推波助澜,一时间,“振华商贸”陷入了巨大的舆论漩涡。

赵振显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振华商贸”的公关团队仓促应战,发布声明否认“杀熟”,辩解称价格差异源于“复杂的优惠券和促销策略叠加”,但苍白无力的解释在汹涌的民意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其股价应声下跌,市值短时间内蒸发惊人。

李铭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网络上关于赵振和“振华”的口诛笔伐,心中并无多少快意,反而更加沉重。这份“礼物”的威力超出了他的预期,也让他对那个海外势力的能量感到心惊。对方能够如此精准地发动舆论攻击,并且选择了这样一个恰到好处的时机和角度,其情报能力和策划水平,绝非普通黑客组织所能比拟。

张雷和雷耀资本会如何反应?他们会保赵振,还是弃车保帅?

果然,当天晚上,李铭就接到了张雷亲自打来的电话。电话那头,张雷的语气听不出喜怒,但带着一种山雨欲来的低气压:

“李铭,赵振那边的事,你听说了吧?”

“看到了,张总。舆论闹得挺大。”李铭谨慎地回答。

“哼,”张雷冷哼一声,“树大招风,也有人浑水摸鱼。你怎么看?”

李铭心中凛然,知道这是张雷的试探。他沉吟片刻,说道:“‘振华’的模式确实激进,这次被抓住把柄,也是必然。对我们而言,或许……是个机会,可以更凸显我们‘铭宇’稳健、注重用户价值的差异化路线。”

他没有落井下石,也没有表现出任何与己有关的迹象,而是将话题引向了“铭宇”自身的发展,符合他近期塑造的“安分守己”人设。

张雷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才缓缓道:“你能这么想,很好。记住,有时候,跑得快的未必能跑到最后。安安稳稳,未必是坏事。”

“我明白,张总。”李铭恭敬应道。

挂了电话,李铭知道,张雷暂时应该没有将这件事与他联系起来。那份“礼物”成功地吸引了火力,为他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然而,就在他以为可以稍微松一口气,继续推进自己那个“去中心化生态网络”的构想时,那个海外势力的加密联络通道,再次主动亮起了提示。

对方发来的信息依旧简短:“礼物已送达。效果如何?一周之期将至,架构稿准备得如何了?”

李铭看着这条信息,眉头紧锁。对方这是在催促,也是在施压。他根本还没有准备好所谓的“完整架构稿”,那个构想还仅仅停留在思路层面。而且,他极度不愿意将这份关乎“铭宇”未来真正出路的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