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大明第一书商 昆仑山上玉

9. 第 9 章

小说:

大明第一书商

作者:

昆仑山上玉

分类:

现代言情

“哎哟……哎哟……春和你下手轻一点嘛!”

晏宜委屈巴巴地看着自己被包成大粽子一般的一双猪蹄,没忍住,又开始眼冒泪花了。

她的眼睫毛又密又长,还天然带着点微卷的弧度,就像两把小刷子似的。眼下这两把小刷子沾上了星星点点的泪珠,又变成了花间里游弋裹了一身露水的蝴蝶,在那张巴掌大小的脸蛋上扑闪个不停,看起来真是可怜极了。

春和看着,心都碎了。

“老太太这是老糊涂了!”春和没好气地骂了一声,“也开始向着融雪轩那对狐媚子母女了!”

晏宜心想,那倒也未必。什么心爱不心爱,偏疼不偏疼的,这就是一位高高在上地掌管着小辈生杀大权的封建大家长罢了。不论是她还是姚韶仪、姚妙仪,对于姚老太太来说,最大的价值就是攀上一门显赫的亲事,好维持日暮西山的姚家在士林中的地位和声望。

所以大姑娘姚维仪要远嫁到山西那么远的地方;

即使二姑娘姚妙仪婚后不幸,作为娘家的姚家也一向不置一词;

而姚晏宜芳华早逝之后,姚家为了拢住萧凤翥这个乘龙快婿,更是趁着热孝就把姚韶仪这个亲妹子塞了过去。

这就是封建社会啊。

她刚才辩论上头的时候怎么好意思说什么“父父子子,亲亲相隐”的?分明她本人就是封建礼制的牺牲品啊!

晏宜不禁想起自己中学时读《金瓶梅》的感受。潘妈妈将九岁的女儿卖进王招宣府中,得了三十两银子。王招宣死后,潘金莲长成了一个色艺俱全的佳人,潘妈妈又闹着带走了女儿——好把她卖第二遍。

但就是这样一个把女儿前后卖了两回的妇人,还敢在李瓶儿面前哭诉女儿金莲对自己不孝顺,不像李瓶儿每回都待她那么热络,每回来都忙前忙后地准备热茶点心。

晏宜看的时候只觉得是潘妈妈脸皮厚如城墙,现在回想起来,原来这就是古代父母子女之间的常态。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起,儒家这个在中国古代盘桓近两千年的学派,天真而理想地将所有的君主设定为明君,所有的父亲幻想为慈父,建立起一套上对下能够生杀予夺的伦理体系。这套体系在上位者具备相应的素质的时候,或许能够发挥不错的作用,但当君主昏昧、父祖不仁的时候,下位者就悲剧了。

不说别人,如今在位的永光帝,其生母徐太后,当年不就是被亲生父亲卖进王府当丫鬟的吗?

后来徐氏被永光帝的生父庆王看中,生下庶长子,但过了十来年,庆王又再娶年轻的继妃,把年老色衰的徐氏彻底抛到了脑后,徐氏很快病故。

永光帝登基之后深深地觉得自己的生母受委屈了,因此竭力施恩舅家。但问题在于——他恩宠的定国公,那是徐氏的生父拿着女儿的卖身钱纳妾生下来的呀!

也就是徐氏的亲生父亲这个时候死了,不然怎么也得捞个国公爷当当。饶是如此,永光帝对这个素昧平生的外公也可以说是恩宠备至了,又是追封国公,又是修建家庙的,还把他的小妾都封了个一品夫人。

晏宜现在还是躺在那张漆金螺钿拔步床上,但已经完全失去了一开始穿越的时候的激动劲儿。

吃人的封建社会,尤其爱吃女人。

她举起自己涂了药膏的两只猪蹄,左看右看,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唉,好想念互联网,好想念小X书。过去她经常觉得网络上的智障实在是太多了,现在却开始深深地怀念起网友。

即使是X手上的三娃妈也不会在男朋友家里人明摆着已经看不上女生的时候还劝女生多加忍耐,不要给男方退婚的机会吧!

“姑娘,我能进来吗?”

这时候,绛树的声音在屋外响了起来。

不比晏宜屋子里几个贪吃懒做还没大没小的丫鬟,绛树一向是又勤劳能干又识进退的。没有晏宜的准许,她从不近晏宜的身。日常给晏宜做点什么贴身的小东西也总会询问晏宜的喜好。

晏宜对她的观感很好,听到她的声音,懒洋洋地应了一句:“你进来吧。”

绛树是拿药来的。

她问春和:“不知嫂子给姑娘涂的是什么药?”

春和说是金疮药,永安堂的成药,专治跌打外伤的。

绛树听后,摇了摇头:“不要用金疮,姑娘这伤又不见皮破流血,全是淤血,用了金疮反而不好,不如用红花油,活络消淤血——听说朝中那些老大人受了廷杖就用的是这个。”

春和听着前半段话,如小鸡啄米般时不时点头表示认可,待听到最后一句,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她没读过什么书,大字不识几个,但是在她看过的那些戏曲故事里,挨打砍头的都是直言进谏的忠臣,不免就攀附道:“既是忠臣用的良药,想来姑娘也是能用的。”

晏宜满脸黑线,但用什么药她说了不算,只能做个乖宝宝任人揉搓。

绛树很是细心,动作轻柔地挑开晏宜手上包着的白布,用干净的帕子擦去刚才春和给晏宜涂上的药膏,等到晏宜手上干透之后才给晏宜重新涂上红花油。

晏宜不由感动道:“绛树姐姐你真好,要不你别回我哥那边了,就留在我这儿吧。”

话还没说完,就被春和轻轻地拍了一下手臂,“姑娘多大人了,净说孩子话。”

怎么就是孩子话了?她不是在挖墙角吗?

莫非是她给的待遇不如姚启元给的?

那倒也是了。姚启元毕竟是长子嫡孙,别说是明代了,就是现代把全部家产都给儿子的也不在少数。

虽然她这儿是有一些生母、祖母、继母给的金银首饰和衣服什么的,但比起姚家日入斗金的丝绸生意和苏州、松江两地的万亩良田来说,确实不算什么了。

想到这里,她不由握紧了拳头,下定决心一定要在明代做出一番事业来。哼!风流才子算什么?以后她要做大明第一出版商!

绛树并没有斩钉截铁地拒绝。她只是低着头,温婉地道:“奴婢全听主子们的安排,主子们让奴婢伺候谁,奴婢就伺候谁。”

不知怎的,屋子里其他几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