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番外三(前世)5
知青点效率很高,说干就干,大家分头行动。
烧砖通常用到的是壤土或者黏土,前者是一种可以用来种植的土壤,乡下耕地很重要,烧成砖就不可逆了,他们不可能用这种土来烧砖。
黏土一般存在于河、湖等水边。
一说到水,孟秋就想到了流经生产队的那条河。
孟秋在河边挖了一些,检查了一下,质地似乎不太符合,她取了部分作为样品。
李乐的奶奶马大娘看到孟秋蹲在河边,就喊道:“孟知青,你在哪儿干什么呀?”
“我来找黏土。”孟秋问她,“马大娘,咱们队附近还有其他的河吗?”
马大娘道:“河没有,湖倒是有一个。”
孟秋就问在哪儿。
马大娘指着后面那座山:“就在那座山的山顶上,几十年前有一个大湖,水特别清澈,都能直接喝。”
孟秋疑惑,她怎么都没听人说过,当时旱情严重的时候,也没人提到那个湖。
马大娘道:“那是因为现在那湖没了!还是我生我们家老大那年,秋里发生地震,湖底裂了道口子,水哗啦啦就不见了,消失得干干净净,也不知道到哪儿去了。”
“要说附近的湖,就只有那里了。”
孟秋谢过她,背上背篓上山。
马大娘在后面喊:“孟知青,你要找那什么土,不然让我们家李乐去吧!”
孟秋摆摆手:“不用,我先去看看。”
人一溜烟儿走远了。
马大娘纳闷,孟知青找土干什么?文化人干事儿真是看不懂!
雪天地面湿滑,孟秋捡了根棍子充当登山杖,走了一路,在雪地里留下了一排洞。
到了一个上坡的地方,厚厚的雪盖住了路,让人无处下脚。孟秋找到前面人留下的脚印,踩上去,登山杖戳进雪里,借力往上。
最后一步时,不小心踩到了冰上,脚下一滑,整个人朝后仰。
一只手扶住了她,慌乱之下,孟秋下意识地抓紧了这只手。
站稳后,她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抬头一看。
是他。
那位“碰瓷”同志。
两人对视一眼反应过来齐齐松开手。
“谢谢。”孟秋道。
对方没有说话大步离去身影很快消失。
孟秋看了看他离开的方向继续朝自己的目的地去。片刻后她终于找到地方。
面前是一个大坑大概有篮球场那么大。
想到以前这里是个湖不经让人感慨真是沧海桑田啊。
孟秋走下去找了个地方铲开雪开挖。她高估了自己的力气天气冷地面冻住了挖到半天才伤到皮毛。
孟秋挖得身上热解开围巾一抬头前面站着个人不知道站在那里看了多久。
孟秋挠了挠脸她以为对方会走没想到他却走了过来。
季屿伸手。
孟秋:“?”
季屿看了看她手里的工具孟秋递给了他。季屿蹲下来从自己的背篓中拿出一些干草点燃放在地面烘烤。
看着他的动作孟秋恍然真是傻了竟然忘记用火烤。
烤了一会儿雪化成水地面湿润了许多。季屿一铲子下去撅开地面。
一直挖到地下十几厘米深果然出现了一种颜色偏深质地似细沙的土。
孟秋高兴道:“就是这个。”
一连挖了十几铲他还要再挖孟秋忙道:“够了够了。”
季屿将工具扔进背篓中背好自己的背篓顺手提上她的。
孟秋:“哎?”
看到对方走了她忙跟上他是往下山的方向原来是帮她提。
孟秋在后面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感慨这位同志真是个大好人!
他的步子尤其地深回去的路上踩着他的脚印方便多了。
到了上山时她差点滑倒的那个山坡对方下去后忽然停了下来。
孟秋哧溜下来不解地看着他他没说话继续往前。走了一段路孟秋才反应过来他应该是怕她滑倒
到了前面这座山就是孟秋熟悉的地方了。
对方又走了一段突然将背篓放下孟秋看向他他转身离开很快不见。
“小孟?小孟?”
前面传来喊声是她的同伴们。
“哎我在这
儿!”
“我们听马大娘说你上山了这大雪天你怎么一个人上山?”
“来背篓给我。还挺重这什么呀?土?从山上找的吗?”
“嗯……”
“走吧咱们回去吧。”
孟秋回头看了看林中空无一人。
“小孟你在看什么?”
“没什么走吧……”
几人下山树后走出来一道身影。季屿朝他们看了一眼转身往牛棚的方向走去。
知青点的第一次烧制以失败告终。
看着面前的残渣大家丧气果然没那么简单啊。
胡家俊就是那个有同学亲戚在砖厂的他懊恼道:“唉我要是能知道砖厂的配比就好了!”
陈国强道:“那是人家的核心机密不让咱们知道也很正常。”
孟秋安慰道:“没关系万事开头难咱们这才第一次多试几次
大家再接再厉继续尝试。
孟秋再一次上山又看见了那位同志。两人一前一后都往山上走。
到了那个陡峭的上坡她惊讶地发现不知道是哪个好心人弄了一些碎石头在坡上刚好形成一条路走在上面一点儿都不滑了轻轻松松就上去了。
孟秋心情颇好到了山顶发现那位同志就在前面不确定是不是在等她。她加快脚步走过去对方示意工具给他。
原来真的是在等她。
这怎么好意思呢?孟秋道:“我自己来吧……”
对方长臂一伸从她的背篓里拿走工具孟秋只好道:“谢谢。”
不能活都让人家干孟秋主动承担起生火的任务。
“咳咳……”烟飘过来孟秋咳了两声。季屿挪了个位置挡住了风。
火生起来孟秋找其他工具翻到背篓里还有个红薯顺手扔到火堆里。
她拿着工具戳了戳地面能戳进去应该差不多了。
季屿挖开坑将土铲到上面孟秋再将其放到背篓里。这次他们挖得多了一些大约小半背篓。
天空不知道什么时候飘起雨孟秋仰头黄豆大小的雨滴砸在她的脸上她闭了闭眼睛。
季屿从坑里上来背上两人的背篓道:“跟我来。”
他带孟秋到了一处山洞将背篓放进去让孟秋进去。
山洞不大却很干净里面有一些干草中间有一小堆灰烬像是有人来过。
孟秋一边擦着脸上的雨水一边打量山洞一抬头见他背对着她站在洞口。
雨下得越来越急打在他的身上孟秋道:“同志你往里面站一站吧。”
“不用。”
什么不用衣服都快淋湿了孟秋上前将他拉了进来。
两个成年人挤在一个山洞里空间稍显逼仄季屿不着痕迹地往外挪了一步没有再动。
孟秋坐在干草上看着外面雨噼里啪啦地砸在地上她跟小伙伴们说过上山要是迟迟没有回去他们大概又会来找她。
他们没有雨衣只有雨伞这么大的雨雨伞根本挡不住要是淋了雨感冒可就不好了。
又是怀念现代的一天
孟秋胡思乱想着手碰到兜里什么东西热乎乎的她想起来了红薯。
走的时候她随手把红薯塞兜里没想到竟然还在。孟秋将红薯掰开一人一半。
季屿没有接孟秋道:“还热着呢。”
确实还热半颗红薯还冒着热气季屿定定地看了她两秒接了过去。
孟秋注意到他手背上的冻伤大雪天出门他也没有戴手套她刚才还让人家挖了那么久的土。
真是太不应该了。
孟秋咬着红薯食不知味。
第二次开窑知青点准备得更加充分。
冬天里没什么事儿队里人都来围观。
“你们之前找土找土是为了烧砖啊?”
“能成吗?砖厂的人都可牛气了!”
之前百张生产队村支书家有个儿子当兵他们家条件好家里面要盖砖瓦房还是他儿子找战友帮忙人家才给送了一车砖来。
就这都给他们家得意坏了说是他家儿子托了多少多少关系才弄到的。
依队里人朴实的想法砖要是那么容易能烧出来人家也不能这么牛气对吧?
“解放前那个钱地主家
记不记得?”
“哦那个乡下有几百亩地城里还有铺子的?”
“对就是他家!听说他家就烧过砖方子都是当传家宝的!”
那这事肯定更不简单了!
因着孟知青大家没说不可能但心里是不相信这事能成的。
半山坡上也有人在关注这边的动静。
陆广山揣着手蹲在一块大石头上。
他旁边谢行舟也蹲着放在以前他是不可能做出这样没有形象的动作。现在嘛还讲究啥?
陆广山问:“你说他们能行吗?”
谢行舟坚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摇头:“我不知道我没亲自烧过砖对这事不了解。”
陆广山说:“你不是盖房子的吗?”
谢行舟道:“我学的是建筑设计不是盖房子。”
“差不多差不多……”
谢行舟心累看着山下干劲十足的知青们道:“他们好像和以前不一样了。”
以前得过且过一眼看过去跟队里的人没什么区别现在朝气蓬勃像是一团火。
外界的关注于知青们不重要对他们来说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眼前这一窑砖。
成败在此一举了。
大家完成各自手上的任务炮制黏土、制作砖坯、阴干成型、入窑烧制……
这次他们放入了好几种不同配比的砖坯就看哪一种能成功了。
也有可能一种都不成。
大家深深地吸了口气。
孟秋看着记录的流程道:“接下来就是烧制了大约24小时。大家轮流守着其他人可以先回去了。”
陈国强道:“我先守吧。”
康平道:“陈大哥那我俩一组吧。”
“行。”
两人一组每组守三个半小时就差不多了。
等待的过程很无聊队里人一开始还看热闹见没什么看头了纷纷回家。
这天晚上队里的大多数人家都在议论这件事。
大队长斜倚在炕上
大队长将烟袋锅子在炕桌上磕了磕说:“要是孟知青他们真能烧出砖来咱家能不能盖三间砖瓦房
?”
他媳妇都笑了:“你就那么相信他们能烧出来?那可是砖!”
大队长躺回去:“你看他们那一套一套的,像是闹着玩儿吗?孟知青,是个能耐人。”
老支书家,老支书也在说起这事。
他感慨道:“人哪,还是要多读书!”
就像那些知青们,平时看着还不如他们队里的年轻人,可人家说烧砖就烧砖。
放到他们队里的年轻人身上,都不知道人家砖厂的大门朝那边开,更别说去考察了。
他叮嘱自家的小辈们:“有事没事去那边转转,跟人家多学学。”
第二天,队里人都来了。
到时间,开窑,火灭烟散,庐山真面目显现出来,一堆码得整整齐齐的砖!
真烧成了?!
队里人伸长脖子看,不敢置信。
孟秋他们很淡定,只是形状有了而已。他们将砖块按照做好的标记分别搬出来,分成几堆。
接下来开始测试每一类的质量。
一番测试,孟秋将其中一类单独拎了出来:“这一类与胡家俊同志带回来的样品相差无几,质量达到标准。”
听到这话,知青点的人这才高兴起来。
“咱们是不是成功了?”
“对!”
“噢噢噢!咱们的厨房、活动室就在眼前啦!”
“别忘了还有咱们的新宿舍、洗澡间、厕所呢!”
“对对对……”
虽然一时半会儿没打算建,但不妨碍他们畅想。
看着面前的砖块,大家心头鼓涨,这种做成某件事的感觉真是太好了。
队里的人上前摸了摸他们烧出来的砖,红色的,瞅着还真跟百张生产队村支书家当年买回来的差不多。
知青们在他们眼里的形象,又高大了几分。
这些知青,真有本事啊,连砖都会烧!
试验成功,孟秋他们就要开始建新窑了。
之前那个窑只是为了试验用的,太小,一次只能烧制几十块砖。两间房,预计需要三四千块砖,用那个窑太慢了。
他们打算建个稍大些的,一次至少能烧制上千块的那种。
这可不算大,胡家俊去考察的那家砖厂,一次就能烧制几万
块。
和人家相比他们只能算是小打小闹了。
新窑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