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之前,六十年代期间,我们空中运输部分用的还是从果军手里缴获来的C-46、C-47,以及少量苏国制造的里-2。”
孟秋想多了解了解现在正在进行的运输机这个项目,叶总师和袁主任手头有事,便安排了人陪她四处看看。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袁主任的学生洪亮。
洪亮继续介绍道:“C-46、C-47就不用说了,这俩还是四十年代生产的。二战期间有过亮眼的表现,但缺点也很明显,C-46还有个绰号,叫作‘飞行棺材’。”
他说到这里停了停,脸上写着“问我,问我”。
孟秋便问道:“为什么叫这个绰号?”
洪亮如愿以偿,更加兴致勃勃地介绍。
“因为它的部分设计很不恰当,尤其是燃油系统,它的机翼不通风,燃油一旦泄露,很容易发生爆炸等事故。据统计,在二战期间,C-46曾经发生过多起因爆炸、火灾或其他缺陷导致的坠机事故……”
“至于里-2,那也是个‘老同志’了,三十年代生产,四十年代服役,在苏国国内,早在45年,这款运输机就已经停产了。”
“这三种主力运输机其实都已经是严重落后了,可咱们没办法,只能先用着。”
孟秋问道:“咱们现在不是有了Y-5运输机了吗?”
“是。”洪亮点头,“Y-5是六十年代后期,咱们自己研究生产的,也算是摆脱了空中运输机只能依赖进口的困境。”
“不过,Y-5只是一款轻型运输机,运载能力相当有限,续航能力也不行。”
他们这款Y-5实际上是仿苏国的一款多用途运输机生产的,苏国的那一款多用途运输机也不是为了军用研究的,人家主要是用于农业上的。
所以,Y-5能不能满足空军部队的需求可想而知。
Y-5的核定载重只有1.5吨,能搭载的人数不过十几个。
但同时期,国外的运输机就不一样了。
M国有一款C5运输机,最大载重超过一百吨,足足是他们的十倍!
人家那运输机才叫人眼馋呢,一架运输机就能同时搭载士兵两百多人,要是换成武器装备,能同时运输轻型车16辆,或者换成直升机,能装6架
,就是重型的主战坦克,人家也能装下2辆。
类似的运输机,苏国也有,最大航程能达到5000公里。
这个航程是什么概念呢?从苏国的首都到他们国家的首都,直线距离也不过五千多公里。
苏国的那款运输机还能搭载导弹、导弹运输车、火箭发射车等等。差不多两辆运输机同时行动,就能部署一支机动部队,还是带导弹的那种。
人家那个空中部队才是真正地实现了机动作战。
相较之下,他们国家的现状和国外的差距就很大了,根本就不能满足空军部队的发展需求。
“……咱们国家现在的空中运输机,正处于‘后继无人’的境况。所以,研究中型乃至大型的运输机,迫在眉睫。”
前面吐槽C-46是飞行棺材,洪亮还是一种半开玩笑的语气,说到这里,他的表情也认真了起来。
“目前我们研究的Y-6,目标很简单,先翻一番,无论是载重,还是最大航程,至少要比Y-5提升一倍!”
洪亮说“目标很简单”,实际上一点儿都不简单。
飞机上最重要的一个部位——发动机,Y-5上用的还是活塞发动机,马力才九百多。这个动力显然是不够的。
孟秋问道:“那Y-6呢?没有采用涡轮发动机吗?”
运用在飞机上,活塞发动机都能称得上是老古董了吧?
洪亮倒没有意外孟同志对发动机也有所了解,之前她发表的那篇说发动机的文章中就提到了涡轮增压发动机,只不过说的是柴油机而已。
当时他们正在研究Y-6使用的发动机,还从中得到了一定启发呢。
洪亮答道:“用了。Y-6就尝试采用涡轮发动机,不过目前还没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刚好走到一间实验室门口,洪亮指着里面道:“这里就是研究发动机的部门。”
孟秋隔着窗户往里看了看,叶总师和袁主任都在里面,除此以外,还有不少人,个个脸色都不太好看。
洪亮只看了一眼,便带着孟秋快速离开。
他叹了一口气:“进展估计不顺利,咱们先去其他地方看看吧。”以免打扰到里面的人。
孟秋点点头,沿着走廊往前走,要拐弯的时候,
回头看了一眼,那间实验室的门牌上写着“动力组”三个字。
发动机吗?
她若有所思。
到基地的前几天,除了材料上的事,其他时间,孟秋都跟着洪亮在各组转,差不多把各组都跑了一遍,对运输组项目也算是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
基地研究所的人见她这样,有些疑惑,她不是搞材料的吗?怎么对其他组也这么关心呀?
或许是没参与过飞机相关的项目,第一次见,好奇?
应该是这样的,众人心想。
好奇的孟秋在将整个项目组逛了一圈后,打开了系统。
系统资料库中和飞机有关的书不要太多,光运输机就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本。孟秋仔细地比较了一番,看上了一本名为《“蓝鲸”解密》的书。
虽然名字写的是蓝鲸,但实际上这本书介绍的是一款叫“D-22”的运输机。
D-22运输机外号“蓝鲸”,有“空中桥梁”的美誉。
整架运输机机长六十多米,翼展超过七十米,高15.53米,货舱内容积超过八百立方米。
孟秋想象了一下,八百立方米,差不多有四个教室那么大。
D-22的一项成绩,是曾在某座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被围困时,为这座城市架起一座空中桥梁,成功保障了该城市人民的正常生活。
它的运输能力不言而喻。
而这款运输机用到的正是涡轮发动机。
准确来说,是涡轮发动机中的一种——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简称涡桨发动机。
涡桨发动机是一种以螺旋桨产生的推力或者说拉力为主要动力来源的发动机。
这种发动机和活塞式发动机相比,有个最大的优点,功率大。Y-5的发动机功率才九百多,而涡桨发动机的功率最大可以超过一万马力。
D-22使用的发动机功率就高达一万五马力。
除此以外,内部减少了做往复运动的活塞,涡桨发动机运转稳定性更强,噪音更小,工作寿命更长。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涡桨发动机于活塞发动机而言,性能上差不多是上了一个台阶。
孟秋看着书里的介绍,毫不犹豫地选择购买。
她想她知道另一篇论文该
写什么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孟秋一边忙正事——协助项目组以新材料来实现减重,另一边在沉浸在系统中学习航空发动机。
孟秋毕竟是客人,还是叶总师亲自邀请来的客人,大家对她还是很客气的。
再加上她负责的材料在飞机上的应用很广,其中就有发动机中的某些零部件,因此,很顺利地混进了动力组。
或许是孟秋在相关方面知道的有点多,其他人没想到是她这段时间补课的原因,还以为她之前研究过。
混熟了之后,大家说话随意了一些,有人就好奇:“孟同志,你之前是不是参与过飞机相关的项目啊?”
对此,孟秋笑笑:“算是吧……”
无人机,那不也是飞机的一种吗?
众人恍然大悟,难怪呢,她对飞机的各方面这么了解,有时候他们都怀疑她不是临时过来协助的,而是一开始就是他们这个项目组的。
忒像自己人了!
叶总师注意到孟秋的好学,把人叫了过来,让她之后跟着她。
跟叶总师能学到更多,孟秋自然求之不得。
基地研究所里的人见叶总师走哪儿都把人带着,更加惊讶了。
叶总师对孟同志也太另眼相看了吧!
有人就说:“你要是像孟同志这样,总师也能这么看重你。”
大家都没话说了,确实,这位孟秋同志还真是名不虚传。
难怪能在内部刊物上发表那么多文章!
孟秋并不知道大家私下里的感慨,她太忙了,加上晚上在系统中学习,时间都有点不够用。
叶总师把她叫到身边,不止让她有机会能接触到更多部门,闲暇时间还会指导她。
有了这位“老师”的帮助,她的学习事半功倍。
孟秋就觉得,不能浪费这么好的机会啊,一咬牙一跺脚,干脆把系统里其他几种发动机也学了。
技多不压身嘛。
涡轮发动机可不止一种两种,除了涡桨发动机,还有涡喷、涡扇、涡轴。
其中涡桨发动机适用于中小型运输机,涡喷发动机一般多用在二代战机上,涡轴则多是直升机。
涡扇发动机就更高级了,像什么三代机、四代机、大型运输机、民航客机
都能用得上。
了解到各种发动机适用的飞机类型,孟秋看哪个都想要。虽然有些他们现在可能生产不出来,但先提出个概念可以吧?说不定什么时候生产力达到了,这不就水到渠成了吗?
学,必须学!
发动机的内容本就复杂,现在还一口气把四种都加进了学习清单,饶是她的智力、记忆力等已经提升过了,时常还是学到头晕脑胀。
孟秋揉了揉太阳穴,不行,她得把特殊属性再往上提升提升。
不够用了都!
她的账户里本来还有十几万星币,防弹衣只是《单兵装备手册》中其中一个章节涉及的内容,虽然他们已经研究出来两种防弹衣,但给她带来的收入有限,加上原来的,账户里总共才五十六万多星币。
上次无人机项目完成,她又购买过一次特殊属性,现在如果还想买,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