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尧章的宅子在太仆寺后面的灵境胡同,有三进院落。萧其臻领着郭四坐车前往,走到大门口忽然转念,让车夫绕到胡同背后温霄寒的住处。
那本是柳家后院一扇供仆妇出入的便门,温霄寒租下这里后就改成了他家的正门。
郭四先下车扣关,连续两遍,两扇黑漆门扉方吱呀开了,一个穿蓝布短打的稚嫩小厮从门缝里打望他,礼貌道:“我家先生不在家,敢问是哪个府上的?小的回头好通报,或者留下名帖,等先生回来呈递。”
看来这几日来寻温霄寒的人已踏破门槛,郭四是随主人来公干的,拿出衙门里的派头吩咐:“宛平县萧明府①前来查案,还不开门。”
小厮连忙告罪,敞开大门,垂首哈腰地迎萧其臻入内。
院内天井约三丈见方,与柳家后院原为一体,后在东面砌建一堵砖墙做隔断,房椽屋瓦都与邻舍贯通相连。
总共三间房,北侧是厅堂,南侧两间分别是卧室和书房。隔断墙边载着数竿苍翠的方竹,竹下密植一圈花卉灌木,皆木槿、栀子、素馨、月季之属,秋来花叶凋残,意态冷清。
纵目望去,只见墙那边耸出一株高约四丈的海棠树,此刻仍枝繁叶茂,亭亭如盖。天光在翠梢顶上嵌了一圈金边,色泽好似云母琉璃玲珑剔透。
萧其臻忍不住驻足赏玩片刻,他常到柳尧章家去,知道他和夫人住在更东边的跨院里,便问那名叫瑞福的小厮:“墙那边住的是谁?”
瑞福稍迟作答:“听说柳家大小姐常去探望兄嫂,有时就在那小院里留宿。”
柳尧章是状元,其父柳邦彦现任工部左侍郎,两个哥哥也都是进士出身,赴任在外,加上他已故的祖父,一门五进士,是名副其实的诗宦大家。可现今他祖父兄弟五个加起来都不如他小妹有名。
要说这柳大小姐怎么个有名法,连萧其臻也替柳家汗颜,不愿多想,径直走进糊着碧窗纱的书房。
室内窗明几净,水磨石地板擦得一尘不染,陈设简朴,三面墙壁全是书架,上面密密麻麻挤满书盒书卷,估计有上万册,真个书山翰海。
萧其臻绕架浏览,书目包罗万象,可见温霄寒涉猎广泛,还喜杂学旁收。在当今读书人只知埋头陈朱理学,抱着《四书》死啃的风气下尤为难得。
他看罢书籍,来到书桌前。桌上文房四宝排列整齐,右上方摆一只花梨木果盘,里面盛着佛手、香橼,氤氲香气与书香交融,彰显屋主人高雅简素的品味。
萧其臻不是来做客的,目光只留意对案件有用的线索,须臾停留在一本《元氏长庆集》上,发现书里夹着一张艾青色的花笺。翻开查看,乃一页诗稿,字迹鸾翔凤翥,蔚为可观。时人说温霄寒的书法“得大欧②之真传”,数行可值百金,确非谬赞。
他没来得及细看,瑞福进门送茶,见他翻动主人的东西,眼里飞过一丝惊诧。
萧其臻佯做不见,问他:“你家先生几时出门的?”
瑞福说:“既望③那天一早就走了,说是去访友,也没说是谁。”
“那这几天都有谁来找过他?”
“前前后后来了有二三十拨人,名字小的记不清了,但都留了名帖,小的这就取来给大人过目。”
瑞福告退,萧其臻接着看那页诗稿,上书七律一首,名为《夜读元氏诗文有感》。
“闲来览卷秋棠荫,元氏词章实勘嗤。西厢绕梁琴瑟怨④,校书⑤犹念两相思⑥。生时贫贱长忧戚,十万营斋岂赎之⑦。可叹古来辜幸辈,污名只为不吟诗。”
元稹是晚唐大诗人,萧其臻读过他的诗集。这前辈才华横溢,人品却不堪恭维。先是诱拐良家闺女崔莺莺,对其始乱终弃还作诗大肆渲染与女方的床笫之欢。
后来游宦成都,勾搭名妓薛涛,相好数月便弃之不顾,害一代才女抱恨终天。
原配夫人韦丛本是名门闺秀,嫁给他以后吃苦受穷,更因丈夫的花心受尽委屈,心力交瘁以致早夭。
元稹许是良心不安,写了三首《悼亡诗》凭吊发妻,竟由此被奉为痴情典范,可谓文过饰非之能手。
温霄寒大概是在闲暇时翻阅元氏词章,被这负心汉的虚伪作态激怒,随手写诗讽刺。
萧其臻心想:“常听人说他善于讽喻,言辞尖刻,今日观其文笔果然如此。”
再从头默念一遍,惊异像蜂刺猛然扎中脑门。
“闲来览卷秋棠荫”,“秋”字说明作诗时间就在近期,温霄寒家的院子里并未栽种海棠树,隔壁柳家后院倒有一棵高大茂盛的海棠,莫非那树下就是他看书的地点?
海棠树种在柳家大小姐寄宿的院落里,温霄寒一个有妇之夫大晚上的怎会造访?男女有大防,萧其臻和柳尧章知交数年尚未见过他家的女眷,就算柳尧章与温霄寒做了通家之好,也不会让自己未出阁的妹子接见外男吧。
难道温霄寒也学那翻墙的张生,与柳大小姐暗通款曲?
女人视名节如性命,萧其臻平日遇到通奸案,都不愿轻易给女方定罪。事涉好友的亲妹妹,却控制不住猜疑。
怪只怪柳大小姐出了名的不检点,把这份猜疑说给旁人,都不会怨他多心。
柳大小姐名“竹秋”,小字“季瑶”,乃柳邦彦续弦夫人所生。自古重男轻女,唯西蜀例外。当地一般人家生了女孩都会悉心抚养,若本人好学,照样送进学堂念书识字,故蜀中自古多文妇。
柳竹秋天资聪颖,有过目成诵之能,幼时与三个哥哥一道上学受教,其灵气颖悟万中无一,号称“女神童”。
十四岁那年随父迁居京师,过了一年三哥柳尧章春闱占魁,同时大哥二哥奉诏入京述职,合家欢聚一堂。
是日柳邦彦带家人们去城外的永宁寺礼佛,眼见膝下芝兰玉树⑧环绕,好不得意,故带头在寺院回廊的粉墙上题写诗句,命四个儿女各自做诗相和。
过了一个月,庆德帝驾幸永宁寺,偶然目睹墙上的诗句,知是柳家父子所做,品鉴多时,评定:“老柳用字工整凝练,是长者口吻。大柳二柳差强人意,三柳的诗娓娓清谈,气旺笔婉,不愧为状元。但四首加起来都不及这柳家女郎之诗格洒脱超逸,浑然一气,具行云流水之妙,更兼意兴豪发,几近唐风。教人不敢相信出自闺人手笔。”
继而叹息:“白凤⑨不栖于乔梓⑩,竟钟情于女萝,可惜不得为吾儿妇。”
直言柳竹秋的文采盖过父兄。
彼时皇室正准备为十六岁的太子择妃,本朝《皇明祖训》规定:皇家必须在清白良善之家挑选后妃,若女方出自宦门,一行册立,其父兄都必须改任散官,终生不得执掌要津。以此防范外戚势大,干预朝政威胁统治。
柳竹秋的父亲是有实权的朝官,三个进士哥哥也都是栋梁之材,庆德帝欣赏她的才学,却不能为了娶儿媳妇断送柳家老少的前程,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故发此叹惋。
他这番金口玉言随即流传出去,柳竹秋顿时成为京城家喻户晓的才女,提亲者一拥而上,使得柳家门前的街巷日日车如流水马如龙。
柳邦彦立志为女儿结一门好亲,往后她得享荣华,哥哥们也能受亲家关照。千挑万选相中户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陈良机的小儿子,行过媒妁,交换过书文定,约好翌年成礼。
故事到这里都很美满,不料婚期将近时事情急转直下。
一日兵部狄尚书为夫人做寿,邀请众多京官和他们的家眷过府欢宴。男宾的宴席设在东院,女宾的设在西院,分别请了各色杂耍艺人并戏班子演出助兴。
去西院演出的是“玉林班”,当中有个唱正旦的小唱名叫苏韵,字韵之,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