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京都为中心,覆盖周边几十个州县,百姓们的生活正在好转。
春回大地,不仅是气候的变化,更是凛冬将过的无声宣告。
灾年即将和冬天一样,成为可以丈量的往事。
社稷图的修复卓有成效。
江玉织原想设法把体内不剩多少的残力,彻底传给白砚,奈何那一点缠她缠的死紧。
仿佛是何稷余烬在告诉她,即便你做鬼了我也不想放过你。
酆都大帝携四方鬼王回到地府,黑白无常手头的公务终于回归正常。
他们俩本就是负责外派的事宜,甚少长期留在下面处理文书。
于是,启程去左淮的队伍又壮大了。
还有个未确定人选——白砚。
“怎么,你想带那小子一起去?”谢必安在清点铺子布匹库存的空隙,随口问江玉织。
“他想去左淮找他爹。”江玉织坐在旁边的矮凳上看着谢必安整理,“我担心他走了,京都的气运不稳,会有变故。”
“那倒不会,按如今的状况,社稷图的力量充盈,只要他的状态不恶化,那小子爱去哪去哪儿,不过,我不同意他去。”
谢必安不假思索地拒绝,在她意料之内。
范无咎把铺子外面打点妥当,正巧听到他说不同意。
“谁?”
“总不是社稷图附身那个。”谢必安颇有些咬牙切齿。
“左淮尚未被纳入社稷图范围内,若白砚去,或许可以依靠本体影响当地的气运。不过,是否要带上他,还得你自己决定。”
江玉织心里还是想和白砚一块去的,知道不会产生不好的变动,几乎算是做好决定。
见小织神色缓和,谢必安心知那小子是要一起了,他仍不死心地补充,“你可要想好啊,带上他,我们就只能在大路上走,至少需要个一两个月,不带他,我们从地府走,晚上出发晚上到。”
江玉织有些动摇,转念一想,在大路上走除了慢一些,也没什么不好,还能看看沿途的恢复状况。
“带上吧,他爹在左淮有产业,指不定还能帮我们安排。”冠冕堂皇的借口,在场的鬼没一个信的,他们要想知道什么,直接隐去身形进人家家里,光明正大地看,还需要劳什子的安排?
出发那天,白砚足足赶来五架马车,三架拉人,两架拉行李。
她有点后悔了。
几个鬼可以说是没有行李,不用吃也不用喝,最多是谛听嘴馋,到时候捉点野味烤给它。
一行人鬼,真正开心的独有白砚一人。
江玉织还得额外弄个包袱出来,掩他耳目。
铺子交给周家母子和小金。
算上赶车的车夫,浩浩荡荡一大群就这么缓慢前进。
白砚其实是想和娘子坐一车,他也知道大舅子们不会让他如愿,但还是抱有侥幸。
三个男子挤在马车里相对无言。
后面两架江玉织和织珥、谛听一车,剩下三个织一车。
织珥开始还有些害怕谛听,鼎鼎兽威在他们鬼差里如雷贯耳。
但是很快就加入江玉织,同她一起给谛听换衣服玩。
谛听受不住两个没轻重的鬼,对他上下其手,毛都掉了好几根,索性钻出马车,跟在边上小跑。
江玉织也不觉得无聊,织珥给她讲了很多抓鬼的趣事。
包括被石磨地狱那只厉鬼伤到,不过普通鬼差知道的或许还没有江玉织多。
一路上,除了马匹要休息,基本都在赶路,白砚见江玉织的次数还不如在京都,只有扎营时,才能搭上几句话。
距离京都越远,周遭的环境就越差。
江玉织那颗早不跳动的心,又凉了几分。
整整两个月,江玉织不能出手参与凡人的因果,路上饿死的人不少,大多是执着留在原地的老人,他们不愿跟随逃荒队伍离开,怕拖累年轻人和孩子,也不相信走出村落真的能吃上饱饭。
不如等死,等着落叶归根。
白家的车队已经沿着这条路走过一遍,流民们有的跟着去左淮,有的结伴往京都的方向去。
朝廷的救灾速度快不起来,灾民实在太多。
越靠近京都的州县,物资越丰富,流民们便路过一个州县就留下一些,缓解救灾压力。
江玉织猜测,白无岚是奉命前往左淮,带着大批粮食,明面上是巡查,实则是怕失智的百姓抢夺。
左淮算是夏朝的边境,临海,捕鱼能暂且缓解粮仓的压力,从那里开始,包围式救灾,分散流民去向。
要说为什么在社稷图破损,气运失衡的情况下,海里没有发生暴动、海啸,是因为海里有一条龙,保佑海面平和无事。
是一位想去左淮投靠女儿,却没撑住死在半路的婆婆告诉他们的。
江玉织心有不忍,偷偷躲在装行李的马车上,改制出一套寿衣,给婆婆穿上,埋在一颗快枯死的枇杷树下,眼睁睁看着鬼差把迷茫的魂魄带走。
谛听告诉江玉织,海里那条龙是天上难得的勤快兽,常年住在人间,受渔民的香火,才会费劲维持海的稳定。
他们在树下住了一晚,临走前发现,枇杷树的枝桠居然冒出了一颗嫩绿的芽。
这一刻,江玉织终于对社稷图的能力有了真切的感受,没忍住重重地抱了一下白砚,在谢必安生气前快速放开。
白砚莫名其妙获得娘子的亲昵,见到沿途困苦的阴霾都散去一些,露出个傻气的笑。
在能看见左淮城墙的地方,便能遥望城外的棚屋,聚集着不少人。
正值午后,午休能很好的缓解疲惫。
车架停在棚屋不远的地方。
一行鬼和人纷纷下车,观望前面的情形。
有个守城门的官兵,应当是认识白砚,见到他就赶忙迎上前,抱拳行礼,“白公子,白会长几天前就收到殿下的传信,早早安排好住处等你们来了,我带你们进去?”
白砚点头,看娘子环顾四周,在观察什么,便没有提出上车。
他们踩在干裂的土地上,一步一步走进城里。
路过棚屋,才发现呆在这里的都是些不修边幅,胡子拉碴的汉子。
官兵注意到江玉织打量的眼神,出声解释:“这些都是等着施粥不愿意干活的,小姐不用怕,他们伤不到你,愿意干活的早都进城去了。”
有个汉子,堪称有碍观瞻,偏又十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