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崇之和子安。”何生恭贺彦博远和向文柏。
他自己成绩不稳定,遇上擅长的考题,还能上一上榜,遇上不擅长的,能掉到尾巴梢去。
向文柏则是常年居第二,这回越过许伯常,成了第二名。
原因无他,有彦博远这个重生开挂的在旁督学。
向文柏悟性强,和彦博远辩论几回,就大有进益。
书院红榜与廪生数目相当,取二十人。
兴宁县归属安平府,先天地理位置好,百姓富饶,有点闲钱便愿意送子弟读书。
继而吃到读书人的甜头,便更愿意供孩子科考,良性循环。
有些偏远地区读书人少,全县秀才加起来两只手数得过来。
朝廷定下的名额固定,考上秀才去县学读书哪怕学问再差,每月奖学花红照拿不误。
学奖金额不大,区区两百文,刚够一刀纸钱。
对于家境富裕的学生来说一顿饭钱都不够,但对农家子弟来说,笔墨就是每月最大的开销了,能少一项是一项。
再者,涉及成绩排名,他们都是要考科举的,谁榜上有名,谁落榜,意义重大。
开学和放榜是书院门口人最多的两个时间点。
榜单告示牌下,许伯常望着上面彦博远的名字,他得了第三,耳朵听着周遭人的恭维,却怎么也忽视不掉何生的那句恭喜。
眼皮微阖,隐晦地撇向一边,精准锁住彦博远。
彦博远的声音从那头传来:“侥幸罢了,镜明可得加把力,上月还是第八这回二十八,你夫郎知道了,又得拧你耳朵。”
何生家经营着丝绸这座金山,又得长辈疼爱,妥妥的纨绔预备役。
何生不当纨绔,但也不求上进,除了在娶表弟这件事上拼尽全力,其他事都是以差不多得了的心态了事。
何生第一次考秀才时还未成婚,将何笙尧迎进家门后,表弟就给他下了军令状。
把何生赶进书房,考不上秀才,不许回房睡。
第二次乡试,何生成绩突飞猛进,乡试第五的成绩爹娘都震惊,使得家中长辈看何笙尧都顺眼了不少,这孩子旺夫啊!
可见他想回房想得多急切。
夫郎的温柔乡使人进步。
现在老夫老夫,何生一个人在书院读书多有懈怠,何笙尧鼓励他拿学奖,得了学奖有惊喜,没了学奖得红耳朵。
何生拿了奖励就飘,被拧耳朵再上进。
这也是他成绩忽上忽下的原因之一。
何生摸摸自己尚且完好的耳朵,嘿嘿笑了下,希望回去夫郎下手能轻些。
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的许伯常不屑撇撇嘴,一群粑耳朵。
但偏就这群粑耳朵,将他顶了下去。
殷柏还在一旁拍马屁,拍得许伯常心里不是滋味,说话语气有些冲:“行了,第三有甚恭喜的,你要恭贺也是恭贺彦博远和向文柏。”
许伯常一甩袖子,青着脸转身离开。
殷柏是许伯常头号马屁精,这一看拍到马腿了,赶紧收声,跟紧对方。
殷柏虽是书院学子,但更有些像许伯常的书童。
许伯常祖父许梁,任陵远府通判,正六品有实权的官,父亲则是距离兴宁不远的度县知县。
兴宁县是许家老家,朝廷任官不得回原籍,但只限制在县级。
于是许伯常就在祖籍考学,在兴宁县县学受教。
殷柏父亲是许家客卿,父子二人均在许家底下讨生活。
俗话说宰相门前三品官,殷柏在外头本事能有多大,全仰仗许家,仰仗许伯常。
主子不开心,下面人又能开心到哪去。
新仇加上之前被向文柏当众下脸面的旧恨,殷柏心里对彦博远和向文柏恨得牙痒痒,势必要将这些讨回来。
彦博远尚不知自己被人记恨上了,放榜第二日正好是旬假,彦博远准备拿闲时画的字画送去画斋,顺便再买匹布料回去。
天气渐热,云渝准备给他做两件夏衣,在他上次休假时,特意嘱咐他下回带些布料回去。
云渝在陶安竹那做工,每月拿的钱在村里也花不出去,一道让彦博远捎上买布料用,李秋月和彦小妹的份也不能落下。
云渝掌握彦博远的财政大权,彦博远赚钱后,只留下笔墨纸砚钱,其余都上交。
奖学这类外快等,则是自个留着。
云渝想让彦博远当零花,彦博远准备拿来给云渝买零嘴。
时刻记住重生第一要务,那就是养夫郎!
自己乃身外物,夫郎才是一切。
满脑子夫郎的彦博远,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和夫郎贴贴。
小别胜新婚,十天见一面夫郎,彦博远怨气颇深,云渝压制得吃力。
但彦博远回来,总归是开心的。
一家子热热闹闹聚在一块吃饭。
“陶夫郎想把糕点铺子重新开起来。”
云渝和彦博远说自己的日常,以及日后的打算。
“是在镇上还是县城?”
彦博远问完后扒拉两口饭,挑块鱼肚子肉夹到云渝碗里。
鱼是彦博远从河里摸来的,统共三条小鲫鱼,云渝和小妹、娘三人都能吃到肚子肉。
红烧鲫鱼汤汁浓稠,云渝把鱼肉吃了接着说:“镇上,县城铺子租金贵,暂时租不起。”
李秋月问:“那他开铺子后,你还去做工吗?”
同村时过去做工没几步路,如果要去镇上做工,就得早起晚归,李秋月不放心他一个哥儿。
“我想和他一起干。”
陶安竹的肚子越来越大,糕点也越卖越好。
他早就想将糕点铺子重开,只不过困于自己月份大。
和云渝接触下来,云渝勤快肯干,糕点手艺也是学了个十成十,陶安竹便又起了念头。
陶安竹虽然没经历过刘家鼎盛时的热闹,但婆母在时,时常念叨从前,他知道那不是乡野小摊能比的。
云渝于他有恩,陶安竹不想落下云渝单干。
具体事宜还得等他生完孩子,现在跟云渝打个招呼,好提前有个准备。
陶安竹将想法和云渝一说,云渝也觉得好。
对于陶安竹想开铺子,彦博远不意外,上辈子陶安竹将摊子铺得极大,辐射周边几个府县,以哥儿之身闻名商贾之间。
云渝能得这机遇,彦博远举双手双脚赞同,“万事有我在后头担着,夫郎放心大胆去做就好。”
既然要去镇上开铺子,那就不适合再住村里了。
柳溪村去镇上少说一个时辰的路,让云渝自己去,彦博远不放心。
青竹书院在县城城郊,去洛溪镇只需一炷香的工夫。
彦博远思索完毕,放下碗筷,郑重道:“渝哥儿、娘,我们去镇上住吧。”
彦小妹也没被落下,“小妹,你想住去镇上吗?”
彦小妹嘴里的饭都没来得及咽下去,兴奋道:“想,娘,我们和哥哥嫂嫂去镇上住。”
大人不像小孩子想当然。
李秋月略一思索,迟疑道:“能去镇上自是好的,只不过,我们手头有置宅子的银子吗?”
云渝追言:“银子还要留着给你科考,哪能说去镇上就去镇上。”
彦博远心中已经想过一遍,解释道:“秋闱三年一考,明年就有一届,我准备下场,考上举人后便要去府城求学,到时我们全家一起去府城。
渝哥儿先在镇上,跟着陶夫郎开个铺子练练手,熟悉生意,要是喜欢,到时夫郎还能在府城开个点心铺子。”
云渝想不明白,这都还没开铺子呢,彦博远就把去府城开铺子的事都提出来了。
这都算不上畅想未来了,这算画大饼。
“开铺子哪有你说得这么容易。”举人也没那么好考的。
后面一句云渝没说出来,他相信彦博远能考上。
但彦博远那话,把科举说得太过容易了些。
七老八十还没中举的大有人在,万事稳妥才是真。
可怜彦博远彦大人,在自家夫郎眼中喜提瞎忽悠形象。
“你点心手艺好,陶夫郎又有开铺子的经验,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