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织为云外秋雁行(GD) 鹿鸣溪

16. 直线与心跳

小说:

织为云外秋雁行(GD)

作者:

鹿鸣溪

分类:

现代言情

得知第二天可以开始尝试织直线,权志龙几乎一夜未眠。不是焦虑,而是一种混杂着兴奋与紧张的期待。平织是基础,是机械的重复,而直线,哪怕是最简单的一条,也意味着“塑造”,意味着他开始真正意义上地介入经纬,去创造一种有意识的形态。

第二天他顶着淡淡的黑眼圈出现在工作室时,沈清音似乎并不意外。她指了指织机,上面已经绷好了新的经线,旁边放着一小绺颜色较深的靛蓝色丝线,与白色的经线形成鲜明对比。

“今天,只织一条直线。从左边,到右边。”沈清音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静,“要求:平直,均匀,不断线。”

要求依旧简洁,但权志龙知道其中的难度。在密集的经线中保持一条纬线的绝对平直,需要眼、手、心的高度协调,力道稍有偏差,直线就会扭曲成波浪。

他深吸一口气,在织机前坐下。指尖的伤口经过一夜休养,疼痛稍减,但触碰丝线时依旧敏感。他拿起那绺靛蓝色丝线,像握着一支无形的画笔,而面前白色的经线,就是他的画布。

第一梭,他小心翼翼,几乎屏住了呼吸。纬线穿过,他用拨子推紧,眼睛死死盯着那一点蓝色,生怕它偏离分毫。然而,越是紧张,动作越是僵硬。织出的第一段蓝色,虽然大致是直的,但细看之下,边缘有些微的锯齿感,不够光滑。

他没有停下,继续第二梭,第三梭……他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条逐渐延伸的蓝色直线上,仿佛整个世界都浓缩成了这一条线。他忘记了疼痛,忘记了时间,甚至忘记了身后的沈清音。

然而,织到约三分之一处时,问题出现了。或许是因为太过专注于“直”,而忽略了“均匀”,他某一梭推得过紧,导致蓝色直线在这里微微向内凹陷了一下,像一个流畅音符中突兀的顿挫。

权志龙的眉头瞬间拧紧。一种熟悉的、对于不完美的焦躁感开始升腾。他几乎下意识就想拿起剪刀拆掉重来。

“继续。”

沈清音的声音适时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冷静。

权志龙动作一顿,不解地回头看她。

“看全局,而非一点。”沈清音走到他身侧,目光落在那条有瑕疵的直线上,“瑕疵已成,记住它的位置和成因。但若因一点瑕疵就放弃整条线,你永远织不出完整的图案。”

她的话像一盆冷水,浇熄了他心头躁动的火焰。是啊,追求极致没错,但不能因噎废食。他重新看向那条直线,将那个凹陷记在心里,然后,调整呼吸和力道,继续织造。

接下来的过程,他努力让自己放松下来,不再死死盯着每一梭,而是用一种更流畅的节奏进行。他尝试去感受整体的行进,将意念放在直线的“气韵”贯通上,而非每一个点的绝对完美。

奇妙的是,当他不再执着于“点”,那条线反而变得更“直”了。后面的部分,虽然依旧能看出新手的稚嫩,但那种因为紧张而产生的滞涩感减少了,蓝色的线条以一种更自然、更顺畅的姿态在白色经线间延伸。

当最后一梭完成,一条虽然略带瑕疵但整体平直连贯的靛蓝色直线,赫然出现在白色经线的中央。

权志龙放下拨子,长长地、彻底地舒了一口气,一种巨大的成就感混杂着疲惫,席卷全身。他看着那条线,仿佛那不是丝线,而是他用自己的意志和疼痛雕刻出的作品。

沈清音俯身,仔细审视着这条直线。她的目光扫过起针的平顺,中间那个微凹的瑕疵,以及后半段逐渐流畅的走向。

“这里,”她指着那个凹陷,“力滞了。”又指向后半段,“这里,意通了。”

她的点评依旧精准而吝啬。但权志龙听懂了。她看到了他的问题,也看到了他的进步。

就在这时,工作室虚掩的门被轻轻推开,一位挂着相机的游客探进头来,用英语礼貌地问:“Excuse me, is this place open to the public?(请问这里对公众开放吗?)”

权志龙背对着门口,沉浸在完成直线的喜悦中,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沈清音抬头看向门口,正要回答,那位游客的目光却越过了她,落在了背对门口坐着的权志龙身上。权志龙虽然穿着普通,但那头标志性的发色和侧脸的轮廓,对于熟悉他的粉丝来说,辨识度依然极高。

游客的眼睛瞬间瞪大了,她下意识地举起相机,镜头对准了权志龙的背影,激动地用韩语低呼:“???!(哥哥?!)”

这一声低呼,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打破了工作室的静谧。

权志龙身体一僵,意识到自己被认出来了。他几乎是本能地低下头,用手挡住了侧脸。

沈清音微微蹙眉,她上前一步,不着痕迹地挡在了权志龙和门口之间,用中文平静地对那位游客说:“抱歉,这里是私人工作室,不对外开放参观。”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