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双年展的参展邀请,对沈清音而言,既是机遇,也是将她与她的缂丝艺术推向世界舞台的必然一步。筹备工作进入了最紧张的冲刺阶段。那幅名为《元·素》的新作,已逐渐在织机上显露出它震撼的全貌——它剥离了传统缂丝繁复具体的物象,以极度精密的“通经断纬”技法,构建出一个充满抽象韵律的视觉空间。丝线本身的质感、光泽与色彩,成为了主角,交织出如同微观生命脉络或宏观宇宙星云般的意象,既保留了东方式的空灵意境,又具备了强烈的当代艺术表现力。
沈清音几乎将所有时间都投入到了最后的织造中,工作室里日夜响着规律的机杼声。权志龙也进入了新专辑最后的录制与制作期,两人联系的时间被压缩到极少,但每一次简短的交流,都围绕着创作最后阶段遇到的具体问题展开,是同行者之间最高效的砥砺。
首尔,录音室。
权志龙刚刚完成一段人声录制,摘下耳机,揉了揉眉心。制作人李允希(此前绯闻事件的主角)递给他一杯水,笑道:“这段情绪把握得很准,那种内在的挣扎与最后冲破束缚的释然,表达得非常到位。看来这次的‘东方养分’吸收得不错。”
权志龙接过水,道了声谢,目光落在手机上沈清音刚刚发来的消息上,是关于《元·素》最后一部分,在几种相近的灰色丝线选择上难以决断的询问,附上了极细微的差别对比图。
他仔细放大图片,凝神看了片刻,回复道:
「左边偏蓝灰的,更冷,更有距离感,像黎明前的雾。右边偏暖的灰,带一点赭石调,有土地的温厚感。看你最终想强调‘元’的初始冰冷,还是‘素’的包容温度。」
他顿了顿,又加了一句:「我个人倾向左边,更极致。」
片刻后,沈清音回复:「同意。极致。」
这种跨越国界的、近乎本能的理解与支持,让权志龙疲惫的脸上露出一丝暖意。他抬头对李允希说:“努那,最后那首《经纬》的混音,我想再调整一下,背景里那段模拟织机节奏的电子音色,透明度可以再高一点,不要那么满,给它留出呼吸的空间。”
李允希挑眉,了然地点头:“明白,想要那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对吧?跟你家沈老师学的?”
权志龙笑了笑,没有否认,重新戴上了耳机。
苏州,工作室。
沈清音根据权志龙的建议,选定了那种偏蓝的冷灰色丝线。当最后一根纬线被割断,《元·素》终于完成。她缓缓从织机前站起,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让她的腰背有些僵硬,但看着眼前这幅耗尽心血、几乎突破了她自身技艺与理念边界的作品,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与平静笼罩了她。
作品被小心翼翼地取下、装裱,准备运往威尼斯双年展的展场。这一次,她决定亲自前往。这不仅是为了确保作品以最完美的状态呈现,也是一种姿态——她,以及她所代表的缂丝艺术,准备好了接受更广阔天地的审视。
出发前夜,她接到了权志龙的视频通话。屏幕那头的他,似乎刚结束工作,背景是凌乱但充满创造力的工作室。
“都准备好了?”他问,声音带着些许疲惫,但眼神明亮。
“嗯。”沈清音点头。
“别紧张,”他看着她,语气笃定,“你的作品,本身就拥有与世界对话的力量。”
“我知道。”沈清音的语气平静,却蕴含着强大的自信。这份自信,源于对自身技艺的掌控,也源于这段时间与他交流中不断被激发和确认的艺术信念。
“我会看网络直播的。”他说,“虽然不能在现场,但……精神与你同在。”
沈清音看着屏幕里他认真的眼神,轻轻“嗯”了一声。
威尼斯,双年展预展现场。
衣香鬓影,觥筹交错,来自全球顶级的艺术家、策展人、评论家和收藏家汇聚一堂。沈清音穿着一身她自己设计的、改良过的缂丝素色长裙,图案是极简的水纹与云气,站在《元·素》前,沉静得像一株空谷幽兰。她的作品被安排在一个位置颇佳的区域,与几位国际知名的装置艺术家和多媒体艺术家的作品相邻。
起初,人们被《元·素》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