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衍生同人 > 请夫君献上和离书 青旗沽酒

第二卷 北疆行 第四十二章 行路难

小说:

请夫君献上和离书

作者:

青旗沽酒

分类:

衍生同人

李娇儿说要同薛镇一起北去需要点儿勇气;薛镇去向陛下求了可以携妻北去的旨意需要点儿智慧不过说到底都是嘴上功夫并不很麻烦。

但真正行路起来李娇儿才真真儿明白为何老话说“在家一日好出门千日难”了——官道虽在出京城后仍有一段青石路但再往北走走就都是普通的土路了。

李娇儿的车都是机巧阁改造过的车轮有伏兔、当兔车轮上裹着皮革车内还有厚厚的软靠已算是极舒服的了可即便这样一天赶上三四十里的路打小没离过京的李娇儿依旧觉得身上的骨头和散了架似的难受。

因此自己十个人、四辆车顺着官道走的才走到三天竟然就掉队了。

沿途亦有被落下的军丁与民户或坐或倒在路边一个个目光都显得茫然呆滞可他们都是徒步李娇儿一行人坐着马车

这些军丁民户都是良民人家其中并无匪类见李娇儿有一群人服侍还有四辆马车之多就知道绝非等闲人家自不敢来寻衅**只接了东西口称谢又在负责收容的后军催促下继续赶路。

又走走停停些时候有从前军回转的军丁追来赶着掉队的人快些往前吆五喝六的。

纵然李娇儿有身份但心中还是害怕的而她尤其不愿的是被薛镇看轻笑她嘴上说得慷慨行动起却娇弱无能便忍着不舒服催车快走。

反而是那回转的前军队将本是对人横眉立目的忽见李娇儿的车马也落在掉队人群里脸都紫了和个小兵说了些什么那小兵转身就往前面跑去追了。

不到半个时辰薛镇领了三个副将从前面策马过来了后面还跟着一队跑得飞快的军丁。

他过来的时候李娇儿已经往前追了一阵马车到底比人快这才将其他掉队的人甩在身后约二里处但依旧没追上大队伍。

如此一来这荒凉古旧的官道上只他们四辆马车而已了。

薛镇本来面色还算平静可到了他们狼狈赶路的景象皱起眉来。

如今天上仍未大定纵然这里是大昭疆域但匪患流贼并非新鲜事而豪车骏马十余人落单即便在官道上也很危险的——要不怎么能叫山贼强盗呢?

薛镇不由开始反省——他怎么就同意了李娇儿的话呢?

“可还好

?”他勒马停在车边隔着车帘问道。

副将与军丁们很识相地站在了丈余之外。

“小女还好耽误世子正事了抱歉。”李娇儿歉然道还解释说“我能跟上的

“……”薛镇忽得不好意思生气了。

他脾气并不算坏的虽在军事上惯了一言定乾坤也会在需要力排众议时发狠但在私下里他是个与人为善的人人望颇高。

他这次带到北疆去的十万之众三万新兵之外七万都只是民夫走不快、多掉队、甚至可能会多逃役的情况他都想到了自然不会为此生气。

横竖这批队伍后面还有押粮队、收容队还时常有人来回巡视确保后军无事。

他对李娇儿的脾气实则是因那些烂糟破事以至于刚才听见人说李娇儿掉队时他的第一个念头是:

她要借机逃走?

所以他的火气才会升腾起来才会亲自带人到后面来瞧。

可现在听她如此说薛镇转而暗中嗤笑自己又开始以小心度君子之腹了。

他想着伸手过去掀开车帘。

李娇儿因为颠簸不舒服而略显苍白的脸庞映在他的眼中。

瘦了杏目中失了流光连那对酒窝瞧着都少了生气。

“闻龙。”他放下帘子转身点了身边的一名副将。

“是。”一个三十出头满脸大胡子的男子立刻拱手。

“你再领二十人与孙将军策应带了粮食、水、药材和夫人一起在队伍之后沿途照料、收容掉队之人”薛镇吩咐“若抓到逃役捆了到北境再处理。”

“是。”

薛镇吩咐完再次掀起帘子对李娇儿很和气地说:“闻将军是我的副将我很信任他你也不必急走到时能与押粮队伍一同到北境即可。”

纵然李娇儿对行军之事一无所知但也明白他的安排是为了照顾自己心下感激:“是多谢世子世子放心。”

*

有了薛镇的吩咐又军丁相护李娇儿的马车队走走停停的竟然比之前还快一些——因为这次驾车的换成了闻龙将军特点的四名善于驾车的军丁立刻就比前几天颠簸得轻些了。

如此这般走了二十多天他们终于进了北境的地界但距离驻地之城仍走上七天之久。

不过这一段的官道比之前的路更为平整车马行于上更舒服了些。

“竟然就到了,我还想着刚出京的时候,还不如自己走呢。”李娇儿趴在车窗上,瞧着外面多了不少人烟的北地风光,如是感慨。

云团觉得她说得不靠谱,急忙摆手道:“罢了罢了,马车走都这样,真要小姐走,只怕走不了一里地,脚都要磨掉了。”

李娇儿对她做了个鬼脸,嘟囔道:“这北来的驰道经常行军,朝廷每年都征人修路都这样,那其他年久失修的地方,还不知道怎么样。要是都铺成青石板,或者砖路,就好了。”

“可是呢,都修成青石路才好。”云团赞同道。

那车外驾车的军丁听见车内的对话,忍不住搭话道:“夫人这话可说错了。”

李娇儿听见,挑起车帘坐在车边上,感受着北地的劲风,好奇道:“怎么说错了?”

那军丁比李娇儿大不了几岁,黑矮,但很是壮实,健谈,姓卢名四山,因为给李娇儿驾车所以熟络起来,李娇儿和云团路上看见什么新鲜事,也会问他。

卢四山道:“夫人,石板路是要银子的。咱们有这一路上千里,您也瞧见了,有人烟的地方不到三成,这虽是因为连年战乱的缘故,可听老人说,即便盛世时,这路上多也是荒山野岭,因此有土路官道不错了,哪儿还有财力修青石板路呢?”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