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农门长姐太泼辣[九零] 尚云端

45. 第 45 章

小说:

农门长姐太泼辣[九零]

作者:

尚云端

分类:

现代言情

姜兴民晚上回来阴沉着一张脸,别看昨天闹得这么凶,晚上张小燕对他一通温柔小意,他已经原谅她了,夫妻两人重归于好。

此时看见他生气,张小燕心情却很好,难得跟公婆站在一起帮陈春花说话:“哎哟,小孩子去县城读书好啊,大家都想着他有个好前程,为什么你当爸的反而生起气来?怪没有道理的。”

姜兴民也不是对小浩要被带到县城去上学这件事情生气,小孩养那么大他连块尿布都没帮忙洗过,他气的是陈春花不把他放在眼里,家里人偏偏还帮她说话。

但张小燕可高兴坏了,谁愿意养一个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啊?她巴不得姜兴民赶紧把小浩送走,等她的孩子生下来了,成为姜兴民唯一的孩子,所有的东西都是她儿子的。

陈春花竟然把小浩带走了,她挺着腰也要大笑三声,暂时原谅她在结婚当天让她没脸了。

生米已经成了熟饭,别人说几句又不会死,反正她不嫁都嫁进来了,孩子都快生了,还怕别人说几句?

把小浩送走,姜兴民就跟没结过婚的没区别,以后只能对她生的孩子好,她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所以自然会帮着公婆说好话了。

姜锦源跟沈秀莲没把陈春花要抚养费的事告诉姜兴民,家里都靠姜锦源当村长的收入养着,姜兴民有个屁的钱!

他们心疼陈春花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在县城上班,直接答应了每个月给陈春花200块钱,比陈春花提的还高。

陈春花惊讶:“我都没想到他爷奶竟然这么大方,这钱他们肯定提都没跟姜兴民提。”

姜爱华笑道:“源伯这些年当村长,应该还是有些家底在的……”这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村子里再穷也是会有一些人情往来跟资源的,否则村长家怎么会是整个上社村最早建楼房跟买摩托车的人?

要知道一栋楼房建起来起码得三万多,一辆摩托车一万多,光是这两样家产就已经过五万了。

陈春花当了这么多年姜家的儿媳妇,自然是知道这一点的:“我就只当这钱是姜兴民出的,也不问他们怎么付,他们寄给我,我就收着。”

有这200块钱在,她就不用再另外出钱让房东太太帮忙带小浩了,两个孩子都跟在她身边,她心里踏实。

只是这样一来,她就不好找对象了。

她妈不是没有劝过她的,带着姜玲她还可能找个不错的,但带多一个儿子,这就不好说了。

陈春花想都没想就否认了她妈的提议,她没打算再婚,目前最重要的是好好赚钱,把孩子养大要紧。

进入十一月,天气突然一反常态地变得不好起来,一时晴一时雨的,姜爱华家田里的稻子熟了,玉米、番薯已经陆陆续续提前收成了,土豆还得等上一个月,姜成才跟罗家珍要上班,姜爱华怕一直下雨影响晒稻谷,挑了个好天气一口气请了10个人,一天的时间就把五亩地的水稻全部都割完运回了家里。

晒稻子的时候也非常辛苦,经常能碰到下雨天,反反覆覆晒了差不多有一周左右才晒干了,厨房的位置又堆满了粮食。

尾稻不用交税,口感较好,一般人都是留下来吃整年的,五亩地的水稻收了四千斤左右,比不上第一季的产量,但也不差了。

四千斤的稻谷也足够全家人吃全年了。

姜爱华家没有养猪,倒是建了两间猪圈,猪圈空出来打扫干净,把地里收回来的玉米跟红薯都堆了进去,一亩地的玉米跟红薯,把一间猪圈堆得满满当当,这是养鸡场半年的口粮了。

她在9月底的时候又多捉了300只小母鸡,现在养到半大了,每天消耗的粮食也不少,趁着姜成才放月假的时候又多修了两间鸡窝,现在也挤满了小母鸡。

刚晒完稻子,气温突然急转直下,枝头一下就挂霜了,又加上这雨连连绵绵不断,人只要一出门就一脚泥,进出变得非常不便。

姜爱华庆幸自己挑了个好天气一口气请了那么多人帮忙,这才赶在还有太阳的时候把稻谷全晒干进仓了,村子里那些地种得多的还有好些稻谷没有收回来,被雨一淋,再一冻,直接在枝头就结出冰霜来,太阳出来后再照一照,发芽了。

而大部分人虽然把稻子收回来了,可是没有太阳晒,在家里一直堆着,也开始发芽,整个上社村,不,应该说是整个梨花镇的人们都焦虑得不得了。

尾稻比早稻一百斤要贵十块钱,种田为生的农民都指望着尾稻能卖点钱好过年的,现在稻谷没晒干,不是发霉就是发芽,甚至还有很多烂在地里没收完,就没有哪个人不焦虑的。

只有五亩稻谷的姜爱华家反而是村子里少有的没有受灾的了。

但天气骤冷又下雨,她出入也很不方便。

姜成才夫妻从每天晚上都回来变成了几天回来一次,就这样还因为路太烂摔了好几回,姜爱华心疼了,让他们一周回来一次就好,怕姜成才担心家里只有她跟月华,她还去梨花镇买了一条半大的黑狗回来守门。

天气一冷也影响了母鸡下蛋,150只下蛋的母鸡平时每天能下一百二十多只鸡蛋的,这几天只有一百只左右,每天也就捡个八九斤鸡蛋。

姜爱华算了一下,现在才十一月,已经有三分之一的母鸡不爱下蛋了,等到十二月一月二月这三个最冷的月份来临,下蛋的母鸡肯定会更少,收入可能要锐减了。

哎,搞农业,真的很难赚钱啊!

她也想到县城去生活,但她没有本钱,暂时还离不开农村。

这天一大早天色就阴沉沉的,九点多开始,从小雨下成了中雨,清溪里的水都上涨了不少,姜爱华抱着月华坐在家里,从大门往地里看去,发现还有人在冒着雨收割留在地里的稻谷。

唉,遇到天灾,农民的日子可真难啊!这个时候还没有收完稻子的,基本上在枝头也冻坏了,收回去得另外放着,免得跟好的混在一起,当了来年的谷种,这种有□□成都是不会再发芽的了。

一直下雨,温度很低,姜爱华家没有温度计,但她估摸着现在也就六七度左右,嘴里呼出的气都是白色的,家里的火盆一早就烧上了,她跟月华两个人就在门口烤火,火里还烤着几个番薯跟芋头当早餐。

这雨淅淅沥沥地下了一天,不但没停,到下午的时候反而越下越大了,这时候就算是披着雨衣也不可能在田里割稻子了,冻坏了身体要看病,花的钱说不定比这收回来的稻子还贵……

姜爱华下午披着雨衣喂完了鸡,回来的时候看了一圈家里的泥房子,连续下了这么多天的雨,今天还这么大,泥墙根都泡得湿湿的,看着更危险了。

她进屋后把存折跟现金都拿了出来,在数家里现在有多少钱。

自从月华找回来后,家里的经济大权就名正言顺地交到了她的手上,连姜成才跟罗家珍的工资也都交给她保管,她每个月去一回梨花镇上的农信社,把大头都存进去,如今看了一下存折的余额,有7500块钱了。

加上零散的现金五百多块钱,一共就八千块钱左右。

今年村子里建楼房的人多了许多,姜福添家拿到卖山的钱后就开始建,建了两层的小楼房,用大白抹了一遍就住进去了,虽然看着简陋,但在这个年代已经算是非常好的房子了。

旁人问一问花了多少钱,姜福添伸出了两个手指——两万,并表示还有材料费跟人工没有还完。

所以村子里现在对于建楼房有一个说法,存款不到万元不打地基,因为光是打一楼的地基就需要六七千块钱了,另外几千只够建起一楼的壳子,要想盖二层,那得再加一万。

姜爱华家的存款不够一万,所以一直没有动工。

姜成才跟罗家珍都觉得到明年年中的时候,家里的存款怎么说也能凑够一万了,到时马上就开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