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付鸿民合作开发的字帖赶在年前,海城中小学生放寒假那会儿上了市。
本来周景山老先生很爽快地写了范字,海城有的是雕版高手,只要出的价钱合适,做一副好雕版,一点问题都没有,然而,好事总是多磨。
方校长那天在付鸿民面前说的话,不全是编来周旋他。春妮建议的硫酸纸造价过于昂贵,华国工业几乎等于无。因而,浓硫酸也不易得,而且那纸一般用铅笔来绘制建筑图纸,韧性太差,钢笔笔尖一钩上去就是个小洞,做描摹用的纸还差点意思。
如果能有其他材料替换,自然更不错。
他们找了几家造纸坊,最后是杨大强从油印的蜡纸上得到灵感,几人将蜡纸放在磨石上反复打磨,制出一种可以使墨迹顺利附着的蜡光纸,才解决了这个难题。
那年杨大强爷爷被倭国人当街打成重伤去世之后,他被方校长招到学校印刷室当半工半读的油印工人,他利用蜡纸的特性钻研出了独到的彩印方法之后,就被方校长破格任命为印刷厂的技术主管,如今他手下也有了两个学徒。
玩具厂发展起来后,印刷厂也沾光换了几台新设备,加上吴江大学以前淘汰下来的旧印刷机,日夜不停的话,一天至少可以印一千张四色拼图纸张。一千张彩色拼图看似不多,但现在通行的彩印均是套印技术,若一张图有三种颜色,比起单色印刷,至少要多印三次,若有五种,则要套印五次,以此类推,彩图的颜色越多越繁复,套印工艺越复杂。印一千张四色拼图,比单印四千张单色印物需要耗费的时间人力只能是更多。
一本小小的字帖,他们现在已经有了实力自己刻自己印。
描摹用的蜡光纸解决,字帖才真正付梓发行。
正好逢着大年下,大人办年货,给孩子买一本字帖当新年礼物,也算应了节气。
此时,作出这等丧心病狂营销策划的春妮等人,完全不觉得,自己等人的未来将会受到多少海城中小学生扎小人诅咒。
借由这本字帖,校长他们结识了大书法家周景山先生。
老先生听闻学校在不靠别人的情况下收留了两千多个孩子免费读书,深为动容。不顾病体未愈,将校长和春妮几人介绍给他的朋友们,请他们有空上门为那些学生们作指点。并承诺他们,等年后天气暖和一些,他组织一场义卖会,所得将全部捐献给他们的学校。
周景山的圈子来往的,能是一般人?
学校在赶制字帖的工夫,方校长被带着认识了一圈这个国画大师,那个印章大家,还有那个……
到字帖发售之时,校长已经在海城的文人圈子混出了点小
小名气。
方校长与周老先生因字帖结缘因而每每被人介绍必要先说一说那正在赶制的字帖。几次聚会下来他许诺过不下十位大家等字帖试印出来将会先送到各位先生案头品鉴。如果先生们喜欢还请留下墨宝推荐云云……
于是校长转悠几圈下来他们的字帖有了周景山先生写范字钱松龄先生写题跋孙允祥先生绘制封面……这本华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本硬笔书法字帖注定不会平凡。
春妮在其他方面迟钝但她听韩厂长将这些题字的画画的大师们都给她介绍一遍便模糊明白了要紧处。等试印本下来她豪掷三块大洋先买了十本吓得夏生以为自己又要加练晚上硬是没敢回家睡觉。
其实春妮完全是囤积癖发作她是意识到这本华国第一版的字帖的价值提前多囤几本当投资了。
以校长普及教育的心态这样一本名家专属订做的字帖才只卖三毛钱一本便宜上天了好不好?现在一本软皮笔记本都要两毛多呢!
然而这本字帖书的身价会不会涨是以后的事。字帖上明打明写的钢笔字帖光是“钢笔”这两个字就先拦住了多少没有钢笔的人家。这年头一支钢笔少说都在好几块钱以上这个价钱买普通的毛笔能买好几支了。
海城读书人虽多舍得多花一笔钱买字帖练字的人家又不多。加上现在学校的财政不再那样紧张校长一心韬光养晦这本意义非凡的字帖在问世之初只是按照常规程序由他们跟书店谈妥夹在一堆字纸中正常摆在店中售卖不像睡美人的浩大声势除了字帖发售那日请几名文人在报上捉刀写了两篇软文之外一分钱的宣传费用都没多出。
如此仅是年前这几日仍然卖了近一千本之多各大书店商铺相继发来库存告急让他们加急送货。
幸好有去年卖多米诺的经验在方校长考虑到几位大家的名头原本就印的不少再紧急让工人加班总算顶过了年前这一拨小高峰。
只是几天功夫就卖到将近一千本也着实有些吓人。方校长抽空让几个学生去书铺里打听怎么卖得这样快才知道原来好些人家听说有钢笔字帖卖一买就是好几本有的大户人家成摞成摞地朝家里搬。买字帖的人有相当一部分不是给孩子买而是自家买来用的。
书肆老板问起那些人就说现在政府公文大部分都以钢笔书写以前市面上没有钢笔字帖售卖大家各写各的没个标准不知写的讨不讨上官欢喜现在有了字帖
说的?买啊!
周景山擅写行草,他的楷书字还没有多少人见过呢。
要知道,大总统都曾求过周景山老先生的字。总统喜欢的字,自己照着练总不会有问题了吧?
商家都是趋利,见到字帖好卖,当下有不少书肆将剩下的存货摆在显眼处,“民国第一本硬笔字帖”的名头一打出来,又迎来了销售的小高峰。
不止是自己买,亲戚朋友,上司下属,家里有小孩的,人人一份,个个不空,自然多多益善。家里没小孩的,写文书,做笔记,想练字的有字练,不想练的,放在家里欣赏,也是一件拿得出手的雅物。何况它定价三毛钱,平民百姓少买两斤糖,这钱便省了出来。过年走礼,说出去好听,送出去也有面子啊。
学校字帖的问世,正好填补了市面上的一项空白。
如此,这个年一过,到了三月间,周景山钢笔字帖的名声已是传得很广了。江南文风重,如金城,明州这些周边大市的书商听说之后,打听到学校地址,纷纷找上门来求购。新鲜印出的字帖还没走出校门,便全卖了出去。
没想到,他们的睡美人经营了一个夏天,影响力还没怎么出海城,倒是钢笔字帖先一步在周边铺上了货。
只是三毛钱一本,就是卖出一万本去,也最多一千块钱的纯利。比起睡美人,这个钱少是少了些,但是,赚得既不扎别人的心,又不扎自己的手,借此,学校拓展了人脉圈子,还是个细水长流的生意,除了付鸿民可能不满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