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商战 > 民国小百姓 昆山玉

第234章 234 枪毙

小说:

民国小百姓

作者:

昆山玉

分类:

都市商战

时针飞快地走,转眼便是来年三月。

春妮跟着常校长做助理也有好几个月,从募资重建到招生返校,这期间少不了跟政府部门打交道。

她早对这届政府的嘴脸有所了解,见过的,诸如处长行贿索贿,司长公然在办公室招舞小姐玩乐,甚至某司公务员集体嫖宿某堂子……荒唐事不能算少,却再怎么也比不上今天

“那个人……那是徐公傲?我没看错吧?”春妮眨眨眼睛,跟同来的文清嘀咕。

今天她找来一群学生,跟他们一道来教育局搬运书籍回校。这是教育局知道他们学校重新开课,在别处采购来的一些教辅书籍。每种书数量不多,门类却很丰富。春妮叫了不少人,就在教育局大厅先分类打包,再一车运走,直接分发给各院系,对先前晃眼看到的那个人影,并不能十分确定。

她只是去过徐公傲老家,知道他是伪政府财政厅高官,老徐家的祖居地现在成了她们的地盘。她对那些隶属财政司,穿一身黄狗皮收税的吏员没有一点好感,以前在家乡,这些人伙同王地主,就没少欺负过村民,由此春妮连带着对这人也是印象深刻。故土收回后,春妮在报纸上见过一回这人的照片,配的文字是此人已经收审待判决,怎么现在……她忍不住揉了下眼睛。

“我去看看。”文清丢下书本跑进去。

未几,他走出来,一脸的不可思议:“真的徐公傲,他真的竟然跑到海城来了!”

“什么?文清,你看到徐公傲了?”

原本春妮只跟文清在小声说话,他这一声喊顿时让其他人都炸锅了:“你没看错吧?徐公傲那是大汉奸,他现在不是应该好好在牢里呆着受审吗?”

“对啊,我也看过报道,是这样写的没错。是不是只是个跟徐公傲长得很像的人?”

“是真的,我骗你们干什么。我见过他,这人左脸上有颗痦子,一模一样!”常文清急了,甩出个惊天大消息。

“不会吧?那人在哪?我去看看。”

这下大伙全没了收拾的心思,一窝蜂往里头涌去。闹哄哄等找到文清说的地方时,那里已经是人去屋空。

文清说得有鼻子有眼,学生们不问出个究竟,哪里肯干休。要不是春妮还记得手头上的事,约束了又约束,只怕当下就要出事。

只这一出插曲后,人心也散了。几个学生将书籍整理完搬回车上,男生们匆匆打了声招呼,就跑得不见了人影。

事情在第二天得到了证实,这批学生们很多出身于官僚家庭,徐公傲都能大摇大摆进出政府部门,他们打听这些半公开的消息更不是难事。

一个父亲是

警署官员的学生说,徐公傲是中央方面某大员亲自下令放出来的,对外的说法是他身在曹营心在汉,为抗倭事业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是有功之人。他被放出来有段日子了,心思又活络起来,这些天四下交游联系,还想给自己弄个官当。

“这不是扯蛋吗?姓徐的跟青帮合作,上到民族企业,下到小摊小贩,被他逼税逼到家破人亡的民众数不胜数,这些全算了?”

“他给伪倭集团提供的资金害死了多少抗倭志士,这些呢?又怎么算?”

“还有他勾联德国政府要来武器援助,打击我们的抗倭势力,这些当年可是当成政绩在报纸上吹了好几个月,我家都保存的好好的,现在你跟我说他做出了贡献?他做出的贡献有他害死的人多吗?”

“你们说的都是国家大事,我舅舅那年在南城的大马场看场子,可是亲眼见过他杀人的。怎么杀人也不用偿命吗?杀人也是在为国尽忠?”

不管是谁,做了恶,总有人替他记着。

学生们越说越气愤,最后振臂一呼:“走,我们去市政府,找市长问问,汉奸凭什么被放出来?凭什么还能能光明正大走在路上?”

“等等,”有心思细密些的学生很快想到关窍:“我们先去报馆,找几个同学写几篇文章投上去。这事绝不能就这么算了!”

“对,我哥是《海城日报》的主编,我去打电话找几个记者来,跟着我们一起采访。”

“这事绝不能就这么算了。什么鬼东西都能来翻案,翻翻翻,他以为他是乌龟啊翻来翻去!”

春妮站在人群里听了一会儿,看他们还算克制,料着出不了什么事,同文清交代两句便离开了。

她今天要马上赶去一趟海城郊外。

自从去年匆匆回海城营救常文远,春妮跟涂铁柱再没见过面。今天早上老涂跟之前一样,托人传信过来,要她带几支青霉素过去,她必须马上赶过去。

毕竟老涂跟政府军不是一伙的,政府军在这经营了几十年,就算中间走了几年,比临时组建的倭伪政府还是强不少的。政府军如今回来,他这段时间的日子肯定难过。

街上人流恢复得跟战前差不多,再不像倭人占据那会儿,几天几夜地排队买不到一粒粮食,只是一些紧俏物资仍是难买。

春妮料着他那儿的情况,在杂货铺里买了两斤糖,几斤盐,又买了些米面杂粮,手里的钱花得七七八八,东西往空间里一放,去常文远的餐馆留了个话,骑上车就往乡下赶去。

老涂手里拉着一支百来号人的队伍,这点东西牙缝都不够塞。但春妮手里积攒的钱财物资早在倭占时期就消耗得差不多,这几个钱还是她这

两个月攒下来的一点。方校长一直说,校厂盈利后留些钱给工人们分花红,可这话春妮从战前听到战后,也不报什么希望了。

按理说她现在有了些社会地位,也会赚些钱,还是赚多少花多少,一分钱都留不下来,真不知道那些在这种年景也能发财的,除了出卖良心之外,都是有什么凭恃。

除了程老板。

抗战结束后,文艺界头一个恢复元气。程老板去年在政府军进城的庆功宴上就被人请去登台献唱,后头人知道他在海城,一个接一个来请,他硬是连唱了一个月,才找个机会脱身回了京城。<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