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格物致知:由白糖开始的轻工业革新(下)
但其实,崔岘真的可以把黑砂糖,变成糖霜。
这个方法,记录于一本叫做《天工开物》的旷世奇书当中,其名字叫做:黄泥水淋糖法。
只是经过现代实证,黄泥水淋糖法,其实是做不出来糖霜的。
它缺少了一个关键性的步骤:活性炭。
好在,这个活性炭,也算是很好解决的问题。
迎着一家人不可置信的目光。
崔岘扬眉笑道:“怎么,不相信?我这些年博览群书,可不仅仅只是学习之乎者也。
“也学习了一些利国利民的实干知识,所以是时候,让你们见识见识‘格物致知’的奇迹了!
崔钰闻言,蹙眉问道:“格物致知?阿弟,此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郑玄将其注释为:知善深则来善物。是为,道德因果论。
“这和你黑砂糖变糖霜,有何关联呢?
崔仲渊、崔伯山闻言,也都看向崔岘。
如今,他们三人都考中了秀才,和裴坚等人一样,皆在开封府学读书。
算起来,一群人当中,唯有学识最高的崔岘,目前才只是童生。
崔岘闻言神情微怔,随后无奈苦笑。
阿兄这个疑惑,让他再次意识到,妄图做思想改革,是个多么难的事情。
因为仅就‘格物致知’而言,就经历了四次更迭。
首先是崔钰说的,郑玄注释为:知善深则来善物。
在崔岘曾经生活的时空。
朱熹否定郑玄,将格物致知,注释为:外求物理以悟道。他提倡,即物穷理,豁然贯通。
再后来。
王阳明否定朱熹,将格物致知,注释为:心外无理,向内求索。他提倡,格者,正也。
直到后来的后来。
明清实学家颜元,提出实践出真知。他将这四个字注释为:行先于知,强调实证。他提倡,手格其物而后知至。
这也是刚才崔岘说‘格物致知’的真正意思。
由此可见。
格物致知本为儒家修身步骤,经朱熹、王阳明诠释,分化
出‘外向认知’与‘内向修养’两条路径。
最终在明清实学中孕育出接近科学精神的实践观成为中国哲学对接近代科学的桥梁。
崔钰这番疑惑让崔岘意识到思想改革的难度。
以及他要考虑提出独属于自己的‘思想纲领’了。
生硬照搬朱熹的思想或者照搬王阳明的思想对于如今的大梁来说是完全不合适的!
成圣的路无法抄袭复刻。
那就走出独属于我崔岘自己的路吧!
而他的底气就来源于眼前这一千斤黑砂糖!
思想革新太难?工业革新开路!
心中这样想着。
崔岘扬眉看向崔钰笑的格外肆意:“郑玄注释的难道就一定对吗?我对格物致知有着不同的理解改天说与阿兄听。”
“今日咱们先把眼前这千斤黑砂糖变成糖霜!”
啊?
不是……真能变啊?
老崔氏心脏‘砰砰砰’跳动涨红着脸说道:“岘哥儿你说怎么做咱一大家子都听你调遣!”
若是真能把一百文一斤的黑砂糖变成五千文一斤的糖霜——
足足五十倍利润!
天呐!
那这样一来还真可以成为河南崔氏了!
迎着一家子期待、激动、忐忑、不可置信的目光崔岘笑道:“好接下来我需要咱们一家人齐心协力帮我去找工具材料。”
“首先
“其次需要松江标布去布庄买得是双层的。除了松江标布还需要葛布。”
“再准备五十个新鲜土鸡蛋剔除蛋黄只要蛋清。”
“然后需要竹炭且是颗粒炭。先定一百斤跟他们说不要嫌弃麻烦。以后全开封的炭坊都得仰仗咱家做生意。”
“如果竹炭不好做可以换成开封特产枣木炭效果是一样的。”
“接着去挖黄泥也就是杭州观音土……唔开封没有这玩意儿。但没关系咱们可以换成黄河澄泥效果比观音土更好。”
“除了黄河澄泥还需要黄河沙
子。”
“我想想还需要棕榈叶……这玩意儿开封也没有那就换成芦苇!”
“但是芦苇缝隙太大所以需要再弄一批稻壳灰。”
“哦对了还需要一批竹筐
“以及去酒坊买几个锥形漏斗!”
这些要求看似繁琐。
但其实都不算难。
在老崔氏的带领下一家子很快开始行动起来。
不出一个多时辰所有的东西都准备齐全。
崔家小院里所有人都神情期待、振奋的看着岘哥儿。
崔岘看向那被架起来底部堆放柴火的大陶缸笑道:“爹大伯。先加十担井水而后把黑砂糖倒进去开始搅拌。”
“接着生火直到水温……额触摸起来微微烫手。把铜钱丢进缸里沉底后缓缓浮起就说明合格了!”
其实水温是六十度刚好合适但现在没有仪器只能用手触摸。
浓度也需要计算不过可以用铜钱来测。
崔伯山、崔仲渊兄弟很快就倒了十担水进大缸。
只是把黑砂糖往里面倒的时候一家子人心脏都在哆嗦。
那可是八十两银子啊!
虽然相信岘哥儿可……这看起来跟打水漂似乎也没什么区别了!
最后还是老崔氏一咬牙:“往里倒吧!”
区区八十两银子**又如何!
一千斤黑砂糖很快被倒进去。
崔钰负责搅拌。
很快温度够了浓度也够了。
接下来就是第二步:过滤。
林氏、陈氏妯娌齐齐上阵将热糖液趁热倾倒入滤架——上层是松江标布、下层是葛布。
而在滤架下方是稍小一些的陶缸。
这一步是过滤掉杂质。
接下来仍旧是过滤杂质但这一步更为关键。
把分离出来的蛋清打至起泡倒入糖液当中。
而后需要静置整整三个时辰。
这其中的每一步都是有论证的!
比如最开始的棉布过滤《天工开物》载:澄糖器
用密布。
而鸡蛋清二次深度过滤,则是出自嘉靖御药房用蛋清澄药液。《本草品汇精要》载:取鸡子清搅浊水即清。
但这一步过于耗时。
崔家人早已疲惫不堪,因此,连最有拼劲的老崔氏最后都熬不住,回房去休息了。
次日清晨。
最先起床的陈氏兴奋惊呼道:“杂质都浮上来了!
没睡多久的一家子人纷纷起床,而后激动发现,还真是!
蛋清裹挟着糖浆里的杂质,全部漂浮起来。
将褐色浮沫撇出,缸里的黑色糖浆,颜色清浅了特别多!
到这个时候,一家子才是真的瞠目结舌,心脏怦怦跳,看到了希望!
老崔氏捂住胸口,对崔岘说道:“岘哥儿,接下来呢,要怎么做?
接下来啊,那就是竹炭过滤,也就是脱色关键了。
这一步,同样有出处。
晚明《物理小识》记载:竹炭清水,其色如空。
在竹筐底部,分别铺上芦苇席、稻壳灰、颗粒碳、黄河沙。
将糖浆倒进去,用活性炭进行过滤。
令人震惊激动的一幕来了!
二次过滤的糖浆,颜色又变白了许多!
娘嘞!
老崔氏一边忙活,一边直呼‘娘嘞’,激动的直哆嗦。
其余崔家人也没好到哪里去。
真……就在他们眼皮子底下,黑砂糖变白了?!
但到了此时,还没完。
要把炭滤糖液,再次煮至粘稠,也就是拉丝状。
趁热灌入漏斗,再覆麦秸梗保温结晶。
这一步做完,要再等一日。
一日后揭麦秸梗,浇淋黄河澄泥水。
而这里的浇淋黄泥水,便是《天工开物》里记载的:黄泥水淋糖法。
浇淋黄泥水后,能得到灰白的糖块。
再把糖块碾碎,晾晒七日,让其表层硬化、水分渗出、深度干燥。完成从坚硬灰白,到硬脆易碎透光雪白的转化。
最后,就成了雪白雪白的‘糖霜’。
将所有的糖浆,都灌进漏斗里后,忙活了一天一夜的一家子,都累到气喘吁吁。
但一个个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