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一旦被打破,便很难得以复原。所谓破镜重圆,在那面镜子上也一定会留下曾经破裂的痕迹。
安宁心想,作为维系人们之间互相联系的纽带,仇恨似乎远比友情来得更为坚固。昔日的敌人不会那么容易消失,而过去的朋友则很有可能站在自己的对立面。之所以安宁会有这种颇为消极的想法,是因为她记得自己以前在一段时期内和孟萱萱称得上是蛮不错的朋友,到最后二人终成殊途的结果带给她一定程度上的打击,她认为孟萱萱与她之间的距离比两个从未谋面过的陌生人之间的距离还要遥远得多。
无论如何,友情我们还是要相信的。
现如今的安宁如此劝慰自己,发生过的事情就让她过去吧。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敌人少堵墙嘛。大家一个班级的同学,平时抬头不见低头见,几十个人天天泡在一个谈不上多宽敞的教室里,共同呼吸一样的空气,生活环境已经够艰苦了吧,虽是“同甘”算不上,起码“共苦”已经做到了,如此一来,彼此之间还能有多大的隔阂以至于天天要视对方如无物、看见了也不说话呢?犯不上嘛,真的犯不上。
安宁把她那套职场上的人际关系经验应用到目前校园的环境中来了。
在她看来,与人交恶的成本太大,危害太深,重要的是影响还太久远。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啊。万一自己哪一步行差踏错,触及到别人的逆鳞,惹得人不高兴,人家可不论你是有心的还是无意的,心里头怕会要暗暗记你一笔,这以后的日子难保好不好过,背后说你什么坏话那都是小事儿,万一给你穿个小鞋你也得受着。
安宁之所以在社会交际上如此小心翼翼,自然是有原因的。
其一,她的职位低微,年龄也不算大,想要论资排辈,轮也轮不到她。在办公室内除了她自己,谁都是领导,谁都是前辈,从社会地位上来讲她不得不夹着尾巴做人。
其二,她从事的工作,技术含量不高。俗话说得好,有本事的人多半都有脾气。那么没办事的人性格再不好一些,还靠什么立足呢?世人都道齐天大圣孙悟空是个盖世英雄,可英雄如他,当年在菩提老祖门下学艺时,那也是毕恭毕敬,一丝一毫都不敢怠慢的。趋炎附势是人们本性之一种,大家只看盖世英雄们风光无限的一面,对于他们日日夜夜、岁岁年年不间断的努力与隐忍却鲜有歌颂。
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安宁以前单纯地以为这句话就是用来给年轻人励志的,后来她一再回味,蓦然发现这句话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异曲同工之妙,话中都暗含一定伤感的意味。穷,然幸而年少,未来就还有诸多努力的机会,可若是碌碌无为直到发须皆白的那一天,人又将要面对怎样无奈又带来悔恨的一生呢。
还好我还年轻,还有大把的时光,既然如此,何必计较曾与人发生过什么龃龉,曾与人留下了什么过节呢?这些都太小儿科了。
安宁想开了,顿生“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壮志豪情。她希望在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不要再遇到令她为之郁闷的人了,她要努力让自己做到这一点。
观念一更新,安宁看别人的眼神都更清澈了一些。
早上六点二十五分,安宁就已经来到了学校,今天她五点五十就从家里出发了。美好的一天从早晨开始,早起的安宁觉得这人要是早早地起床,余下的一天都被延长了似的,时间变得富足。
安宁静坐半分钟,等自己疾走后的呼吸平静下来便不再觉得热了。她把座椅上的书包摆放好,调整坐姿,把鬓角边的碎发捋到耳后,抬起头来,看到黑板最右侧边上有竖写的课程表,今天第一节课是语文。
她从书包里拿出崭新的教材来,右手掌抚过书的封面,心想加上书皮的话书想必可以用得更干净更长久。这本语文教材是人教版的,安宁想起自己高中那时候正赶上新课改,大部分学科的教材更改为必修和选修两种类型,她手里的这本是必修一。
她感觉自己从小学开始就一直伴随着课改的脚步。小学的时候说是要减负,上级要求老师们不能给学生留太多作业,这对学生来说是好事;初中的时候说是要加考体育,体育不合格的中考要降档,大意就是体育成绩分A、B、C三个等级,如果谁考了C等的话,考重点高中的时候会打麻烦,这对安宁来讲就不是什么好消息了,有段时间,她一遇到上体育课就很忐忑,生怕体育课上老师要搞个体能测试,好在这项改革最后不了了之,只是让那些体育不好的同学虚惊一场罢了。
高中的时候这不又赶上了新一轮的素质教育政策嘛,推行学分制,高中也要求大家完成类似于大学的那种要修满多少学分的学习任务。
打个比方,语文这一学科有必修和选修两种教材,必修的自不必说,除此之外,学生们还要在选修的教材中选学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保证最后修够学分。可惜的是,学生选修哪本教材不是学生说的算,由于各个方面的因素阻碍,比如学校教学硬件资源有限,授课老师没有接受课改有关的专业培训、不能保证对于选修课的高质量教学,课时安排不够等原因,最后由老师决定所有学生选修哪些课程,这同时也是出于对学生知识接受程度不同和应考能力大小的考量,宗旨就是教材要好学、分数要好拿。最后学校就按照老师的方案订购教材,这样一来,必修和选修对于学生们又有什么区别呢。
打从自己高中毕业以后,可能这个改革应该进行得更彻底一些了吧。
安宁翻开语文书的第一页,她现在并不再关心必修、选修的那些事儿了,印在书本上的都是知识,万变不离其宗,把知识学到手才是最重要的。
她认真读着前言部分的“致同学们”,文章先从总体上概括了高中三年语文这一科的学习任务,介绍了本版教材的特点意在提高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又简单谈了谈书中结构有几大部分以及各部分涵盖的具体内容。最后在文章的最后一段又提道:这本教材最为深远的意图在于要为学生们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读完之后安宁若有所思:以前我读语文书的时候都在琢磨什么呢?貌似根本就没有站在一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