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一起房车行》小说免费阅读 ggds.cc
兰州牛肉面
昨晚肉吃多了,第2天早起床,想喝点稀的,又去吃了一碗当地知名的“金味德”牛肉面,六点多店里就已经坐满了人,兰州人对兰州拉面是百吃不厌,早晨做早餐,晚上做晚餐,一天吃三顿都不腻烦。是因为兰州牛肉面在中国的食谱系列中,真正做到了“物美价廉”四个字。小店6块钱一碗,大店七八块钱一碗,物美的说道就多了以“汤镜者清,肉烂者香,面细者精”的独特风味。
老樊以一个熟客的身份给我们讲,餐厅一层是本地人的天下,二层则专给外地游客准备,要想吃个地道口味,最好在一层与当地人一起凑个热闹。
我感觉这个店的名字有点奇怪,我看西安的牛肉面都叫牛肉拉面馆,我对老樊说:“老樊,这个店不正规吧,人家都叫牛肉拉面馆,他叫金德牛肉面?”老樊听了嘿嘿一笑,拿食指竖在嘴上做了一个压低声音的动作:“这你就外行了,你这样说别人都笑话你不会吃牛肉面,兰州牛肉面和其他地方的牛肉拉面是有区别的,兰州本地的正宗牛肉面都没有“拉”字,招牌上有“拉”字的一般都是青海人或天水张家川人开的拉面馆。据史料记载,牛肉面这种美食,在唐代就有,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直到清嘉庆年间,河南国子监太学生陈维精对做牛肉面有很深的造诣,他把制作此面的绝招传授给了学友甘肃东乡族人马六七,马六七把它带回了兰州。后来经过陈氏后人陈和声与回族厨师马保子的改良和发展,统一了牛肉面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子油红)四绿(香菜、蒜苗绿)五黄(面条黄亮)的标准,给牛肉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于清汤牛肉面名称的来历,还有一段传说,传说上世纪四十年代,于右任在兰州期间,经常去酒泉路马保子热锅子面馆吃面,吃久了,一天于右任和店主聊了起来,于右任说,这热锅子面确实好吃,可是这名称不好听,不如叫清汤牛肉面吧。从此,热锅子牛肉面就叫清汤牛肉面了,解放之后,又逐渐叫兰州牛肉面了。”听了这个说法,又给我上了一课。
我们在一层选了靠墙的一个桌子坐下。桌子上面没有菜谱,墙上挂着一个牌子,写着牛肉面的种类:**细、细、二细、三细、二柱子、韭叶、薄宽、宽、大宽......
老何是西安人,很少吃牛肉面,看着这些名称,不知道选哪一样,老樊给他介绍说:**细:面如丝雨,口感细腻,这种面最受女士喜爱;细:圆头面,牛肉面最受欢迎的一种,据说其口感也是牛肉面的代表;二细:口感劲道,有嚼头,主要顾客群是青年男性;三细:比筷子细一些,相当有嚼头,主要顾客是壮年男性;二柱子:牛肉面里最神秘的一种,像荞麦一样有棱边的面条;韭叶:形状和韭菜叶子差不多,给不喜欢圆面的人准备的;薄宽:薄如蝉翼,宽如玉指,口感细绵;宽:像北方常见的拉条子,手指的宽度,性格豪爽的人喜欢吃;大宽:一碗面就一根。
老何听了啧啧啧奇!兰州人比我们西安人会吃。说起吃面条,全国人都知道西安厉害,大老碗,油泼辣子,各种面的做法有几十种:蒸煮炒浸拌,干拌稀汤,厚薄宽窄,也有一系列讲究。可对面条的粗细厚薄没有兰州人划分这么的多。看来兰州人吃面比西安更胜一筹。说完他点了个韭叶子,因为他的牙口不好。
我要了个二细,“二细”面条筋道有嚼头,老樊要了个“大宽”,他是老饕,人身体壮,牙口好,能嚼得动,广平和我一样也选了个二细。
老何按照西安的吃法要点两个菜,老樊竖起两个头摇晃着说“n0!n0!在这里吃饭,经典的吃法是以牛肉面为主角,不要让菜喧宾夺主,酸辣清爽的口味会影响你品尝牛肉汤底的鲜,所以点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