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衍生同人 > 给元白刘柳剧透贬官生活 江觅舟

2. 慈恩塔下题名处

小说:

给元白刘柳剧透贬官生活

作者:

江觅舟

分类:

衍生同人

【王维,字摩诘,他的母亲常年吃斋念佛,所以他的名字取自佛家,将他的名和字连起来读,“维摩诘”,含义为“无垢”,祝愿他能成为一个洁净而立、不受污染的人。】

【他自幼聪颖,十五岁声名远扬入京城,十七岁时他写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我们在小时候都曾背过。】

【那时候的王维,父亲早逝,他身为家里的长子,想早点谋取功名,为辛苦抚养弟弟妹妹的母亲分忧。于是,他孤身一人在长安准备科举,几年下来,未能得偿所愿。】

【低落之时,王维有幸结识了岐王李范。岐王李范是唐睿宗李旦的第四子,好学工书,爱藏书画,他见王维多才多艺,尤其是琵琶水平可谓是冠绝一时,便舍不得王维再度失利。】

【为了助他一举夺魁,岐王想了一策。】

宴席之上,天声所言果然是引子而已。

“天声的仙人真的要依次讲十个贬谪诗人吗?”刘禹锡问道,“她能排清顺序,岂不是知道唐代的一切?”

柳宗元回忆一番,说:“王维、杜甫、李白,大抵是这个顺序……”

“她之前介绍过判断依据,可是计算时长,难以分出高下。难道贬谪的地点……越远越靠前?”

“那前三位岂不是从贬到海对面里的人里选?”柳宗元脑内突然闪过几个地名,“驩州、崖州……”

“何苦将事情想得那么远,你的脸色都自己给自己吓白了,”刘禹锡更在乎的还是天声的背后,“仙人究竟是何人呢?”

柳宗元愣了愣,反问道:“姮娥吗?”

“如此想来,她提到的‘队长’当是从西王母那里请来了长生不死之药……”

“原来是后羿啊,这还这能说得通。”柳宗元颔首附和,“她们讨论贬谪诗人,应当就是盘算怎么吃吧?”

“仙人方才的语气,她盘点十大贬谪诗人,是被人胁迫。”

“而后直接认亏妥协了。”柳宗元的话里透着不满。

怎么又被柳宗元绕进去了?现在不是梳理天声背后仙人周围关系的时候。

刘禹锡一下子清醒过来:“仙人不那么说,我们便没机会听到这第十名的介绍了。可是这天声、那镜子……曲江宴上,你我领赏之时,旁人说的那些话……”

“我都听见了。”

刘禹锡总觉得百炼镜和天声,与他们二人紧密相关。他追忆起来:“你们之前闲谈之时,我身边的人就发现几案上的镜子画面颇为奇诡,也就是说一切都从他们向你打听时开始……”

柳宗元想起宴席上胆战心惊的心情,当时他真的以为自己会和王维一样授官之后就惨遭不幸。

刘禹锡颇有同感。

然而天声第一句“魑魅喜人过”,刚好能回应那些人非议柳宗元的话语。

仿佛是他心有所愿,天声才由此出现。

“宴席之上,他们说的那些话……”柳宗元面露难色。

刘禹锡刚想上前宽慰,却听见柳宗元继续说:“想什么也不能拿‘鬼影’当定论呀。皇上最忌讳就是蛊术谶言,另外他们众口一词,若是再被扣上交结朋党的罪名……可比我们所担心的下场还要惨烈。”

一句没提自己。

刘禹锡接不上话。

柳宗元自顾自地接着说:“之后在大雁塔见,万万不能让他们再迷失了。”

【岐王李范固然能和玄宗说得上话,然而王维对岐王的推荐并没有不抱太大希望,他之前同样见过宁王李宪、薛王李业。谁料这回真的不同往日,岐王李范请来了玄宗李隆基的同母妹妹玉真公主。】

【玉真公主素来喜欢才子,她听过王维表演得一曲琵琶,惊为天人,心生倾慕。岐王李范趁着她的兴致,又拿来了王维的书画诗作,玉真公主接过来认真欣赏品读之后,便想和王维聊上几句。】

【岐王李范对他自己的计策十分得意。】

“在玄宗面前,玉真公主真的更能说得上话吗?”柳宗元思忖道。

刘禹锡答道:“这就像人们初次见面时提自己的郡望,高一点、好一点、近一点,总不会是坏事。”

“我们家可真是河东柳氏。”

“我可没质疑这件事,”刘禹锡随后催促他,“我们赶紧跟着其他人一起往前走吧。”

慈恩院内一林杏,送别寄托来年的白衣书生,迎来红光满面的一大队人。

雁塔题名的传统,据说是从唐中宗李显的神龙年间开始的。那时有一位名叫张莒的进士,他在大雁塔题名后,一下子有了好运,春天就在“进士张莒”几个字上面加上“前”字。

毕竟来考试便能称为进士,登科之后当然是鱼跃龙门,必定要和囿于考试之中的人划清界限。

刘禹锡望着满墙的名字,黑压压一片,早就写不下了。后人仍要题名,只好另求妥协的办法,改为在墙前面挂板子。如今板子也是数量繁多,一块贴一块挤在一起。

他在名字的银河里,仔细寻找红色的星星。

刘禹锡早前听说慈恩还愿已经不单纯是加个“前”了,若有谁能出将入相,还会重游此地拿朱笔把先前的题名再描一描。

朱笔描红可真难呀。

刘禹锡寻了一圈没找见一个,或许将相们和柳宗元一样,并不信这些。

先前在宴席上遭人忮忌,如今柳宗元主动申请起草今科进士的题名,面对别人对他书法的称赞,他非常谦和地引导别人去推举一个更有威望的人。

柳宗元不计前嫌,首先和那些背后嫌他虚伪的人确认郡望,热情推荐板子上的好位置——

右起靠前,左边尊贵。

热热闹闹的氛围里,倒是冷落了刘禹锡。

“我们两人姓名挨在一起,如何?”柳宗元后来问他。

刘禹锡当然没问题。只是负责执笔的人见题名起草得差不多了,凑过来一瞧,小声提醒:“板子押缝题名的人,不易升官呀。”

柳宗元赶紧否定:“这话可不是我说的。”

刘禹锡发现他和柳宗元的名字在板子中央,感叹道:“本以为你不信这些呢。”

柳宗元低语:“可是他们信。”

【待王维过来,岐王李范盯着玉真公主的反应。她读一句诗,就看一眼王维。岐王便劝王维自己来读。】

【王维接过玉真公主递过来的诗稿,玉真公主对王维目不转睛。】

【不久之后,王维一举拿到了状元。他也因为琵琶的才艺,得以在太乐丞任职。】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科举能不能过,还是看脸嘛。

这稿子又不是我写的,我只是总结一下。

科举考诗赋、帖经、策问,王维能当状元,诗文只是其中一项,肯定还是其他部分答得好。

科举现场写诗只有一首,每个人喜欢的风格又不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