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流言源头
太后叹了一声,眉间的愠意略淡开口。
“本宫怎会不知。只是她归来之后,宫中议论不断。若再让人抓到把柄,传到外人耳中,只怕更难。”
她抬眼看向殿外,语气缓缓:“明日,传永平公主入宫。本宫要亲自问问她,这些传言从何而起。”
嬷嬷连忙领命退下。
翌日午时,未央宫。
春桃快步走进殿内,神色有些慌乱。
“公主,宫里传旨,说太后召您入乾阳宫,说是要叙话。”
凤栖鸾抬起眼,神情淡淡:“叙话?”
春桃迟疑着,低声开口:“奴婢听说,昨儿王妃也去了乾阳宫。”
凤栖鸾指尖轻敲几下,神色如常,只:“我知道了,准备车驾。”
春桃有些担忧开口:“太后那边怕是……”
凤栖鸾淡淡一笑,语气平静开口道:“若我连她都不敢见,又何谈求和?”
乾阳宫内,气氛清冷。
太后倚坐在榻上,面色肃然,神情不似往日温和。
凤栖鸾入殿,行礼一拜,语声平稳开口:“儿臣参见母后。”
而太后抬眸看她,眼神淡淡,语气也平淡开口道:“你病好了这么些时日,竟也未曾入宫请安,本宫倒还要召你来。”
闻言凤栖鸾垂眸,声音柔缓开口:“儿臣近日身体未稳,又因边事牵累王爷,恐多生扰扰,故未敢冒昧入宫,请母后恕罪。”
而太后微微一哼,语气冷了几分开口道:“恕罪倒不必,只是本宫听说,你近来频入王府,与王爷往来颇密?”
听到这凤栖鸾心头微动,眸光依旧平静:“王爷与儿臣自幼相识,如今又为国政要务多有商议,不敢他想。”
却不料太后微微眯眼:“你这话倒好听,可旁人议论说你借故国之名行私情之实,本宫听着心中不安。”
闻言凤栖鸾抬眸,神色不改,语气却比方才更缓。
“儿臣明白母后忧心,只是世人**本就多妄,若儿臣为私怎会在圣上面前屡次请奏求撤婚名籍?若为私何必自损颜面?”
她语气柔淡,却句句如针,听完她的话,太后的神情微变,沉默半晌才低声开口。
“你向来伶牙俐齿,本宫只是提醒你,身为女子该守本分,无论你与王爷从前如何,如今他已有王妃你当自持。”
见对方不在刁难,凤栖鸾微微一笑,目光温和。
“母后说的是,儿臣早已无他念,此生所思所行,不过为故国求和为天下免战祸。”
她抬眸,目光静如秋水带着一丝淡淡的悲凉。
继续开口道:“若母后仍怀疑我,儿臣甘愿受责。”
太后听着心中一滞,那一瞬她仿佛看见当年那个在宫中抚琴的小女孩,眉目宁静气度沉稳。
她叹了口气,挥手道:“罢了,本宫不过提醒你几句,莫让外人嚼舌。”
凤栖鸾起身,轻声开口:“儿臣谨记母后教诲。”
太后未再言,只侧过身去眼神有些恍惚,随后凤栖鸾缓步退下,行至殿门时微微回首。
阳光从窗棂斜射,映在她白衣之上,整个人似被光笼住,她低声开口:“母后保重。”
太后未应只抬手轻轻摆了摆,见状凤栖鸾也不再多留转身而去,脚步不疾不徐神情如初。
殿外风拂过宫道带着薄凉,乾阳宫的香烟渐散,檀香袅袅上升化作一缕淡烟缠在梁间不散。
看着那离开的背影,太后坐在榻上目光微沉,她心底虽知那番训话未曾苛刻,却也隐隐觉出一丝不安。
凤栖鸾那双眼太静了,静的让人看不出情绪,也像极了当年先帝的模样,那股子冷清傲气总让人心口发紧。
正思忖间外头传来内侍的声音:“太后,摄政王求见。”
闻言太后抬眼,微一怔开口道:“他来了?”
身边的宫女轻声应是,太后沉思片刻才淡淡开口:“宣。”
片刻后殿门掀开,澹台湛步入殿中,他身着深墨朝服,肩上披着银纹裘氅气势肃冷。
随后太后抬手,示意宫人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