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正四年二月十七,宜丧葬。
慈恩寺是京畿香火最鼎盛的寺庙。
参天菩提下磬钟绵延、梵音不绝。游人喧声在草木簇拥的寺廓中若隐若现。
春寒料峭,飒飒冷风吹不散信众们向佛之心。辰时三刻,寺门前已是香客云集。
喧闹声中,一辆马车缓缓驶来,惹人注目。
马车的帘帏挂上了偌大的素色白花。又有数名仆从跟随其后,手捧香烛素麻、黄纸白花。
一见就是丧仪之物。
人群中一下子议论开来——
“这是……要在寺里做丧事?”
“真是稀奇。寺里怎么做丧事?难不成把死人迁进来?不怕污了佛祖的眼?”
车辕新漆无尘,马匹油光水滑,一见就非寻常人家。人群虽好奇,终究没敢拦下车驾一探究竟,只能目送一行人驶进慈恩寺的大门。
过了片刻,不知何处冒出一个声音:“怪道能有面子在寺里做法事。我当是谁,原来是他家,难怪了!”
众人下意识问:“是谁?”
随即才看清,说话的人是个吊儿郎当的闲汉,一见就是通晓市井八卦之人。
这样的泼皮无赖,他们平时可不会沾染。这会儿好奇心发作,也顾不得许多:“这位小兄弟,你知道那是哪位贵人?”
闲汉懒懒打个哈欠:“靖宁公,应家。”
皇城根下百姓,有见识的人不在少数:“靖宁公?岂不是太后娘娘的兄长?”
不少人面露怀疑之色:“你怎一见便知那是靖宁公家,而不是旁的贵人?这么大一个公府,为何不请大师前去超度,反而要舍近求远来一趟慈恩寺?”
闲汉咧了咧嘴:“那马车上挂着大灯笼,写的就是靖宁公府四个大字!你们谁不信,就在这等着,到时候一见便知!”
见他信誓旦旦,人群心底信了几分。
逆料,此人旋即压低了声音:“至于为何他家不光明正大地办丧事,说来也简单。只因为……这次死了的那位,是位见不得人的。”
故作神秘之态模样,顷刻之间把众人的好奇心勾到了底。
“见不得人的?有什么见不得人的?”
“小兄弟,你可是知道什么内情?快与我们说道说道!”
“这事儿啊,我也是听住在寺里的小师傅说的,你们可千万莫要往外传!”
得了周围一圈人的保证,闲汉才继续说道:“他说他们寺里,前儿死了位客居的女施主。本以为这施主只是个普通人呢,昨儿神神秘秘地突然告诉我,这女施主竟和靖宁公府有关。她原是那公府上的少夫人!”
如平地一声雷,众人被震得俱是一惊。
靖宁公是太后的嫡亲兄长,府上的少夫人便是她老人家的侄媳,称得上是皇亲,身份贵重自不待言。
“这样的贵人……怎会,怎会住在慈恩寺中呢?”
“是啊,你莫不是在唬我们吧?”
闲汉哼笑一声,“我方才说的是‘原是少夫人’,现在可不是了。她早早被下了堂,娘家不肯收留,只得住在寺里图个清净。谁知道过了几年好端端的人突然死了!昨儿个靖宁公府听了,说新进门的夫人不忍见前面的姐姐后事无人料理,特意来为她收殓的。”
此话一出,周遭响起了一片议论之声。
“真是奇了,只有夫家为媳妇做丧事,从未有过为下堂妻做丧事的。”
“可不是么?这新媳妇可真是厚道人啊。”
眼见众人议论得热火朝天,无人注意到他之时,闲汉眼底一闪,立刻混入人群,再难见踪影。
-
江照微在自己的灵堂上空,飘了整整两日。
许是上天开恩,她肉身虽消、魂却未亡。驻足于生前的草庐,俯视着死后的人间。
回忆起这一生——父是侯府嗣子,母出身清流望族。她理应命格贵重,嫁入夫家做高门主母,受封诰命,尊荣一生。
造化却开了不大不小的玩笑。
平昭十九年,三岁的乞巧节,她被拍花子拐走。辗转流落于慈恩寺,直到九岁才被家人找回。
回到家中,才知母亲因她走失,日夜以泪洗面。三年前熬干了心力,芳魂溘然西去。一母同胞之弟见她如仇人,从不肯叫一声“姐姐”。
承欢亲长膝下之人也变了。曾经属于她的臂弯,搂着另一个爱娇卖痴的姑娘。
分明是嫡长女,却处处被人轻慢,尚且不如庶出的堂妹。
江府六年,照微最大的心愿,就是早日捱到嫁人。
亲事是母亲临走前许的。靖宁公次子,皇后娘娘的内侄。母亲搭上了娘家的人脉才换来的亲事,无非是担心,若是她有朝一日被找回来了,丈夫恐怕早已有了续弦,无暇为多年不见、亲情淡泊的长女打算,才提前定下显贵的夫家,好让阖府上下对女儿高看三分。
可惜她一片苦心筹谋,终究落了空。
若说江家是深潭,应家便是那苦海。
入门的头一年,照微与夫君应玉京同房的次数只手可数,几个通房的肚子却争先恐后鼓了起来。婆母做主把她们相继抬成妾室,生下庶长子与庶长女。
妻无孕而妾有子,她的地位已岌岌可危。几个妾室又仗着应玉京撒手不管后宅事,仗着宠爱没少给她脸色。
最猖狂的时候,正院无论主仆,连吃到一口热饭都困难。
旋即,婆母也本性毕露。找尽理由发卖了她带来的仆从。又对外称她有疾,闭门谢客,亦不让她迈出家门一步,连一封书信也无法送出。
庭院深深,呼告无门。
那时她已经明白,应家是盯上了自己的嫁妆。
照微的嫁妆是母亲留下的,足有百二十抬。
而公府公中却亏空经年,亟需一大笔银子添补窟窿,竟然把主意打到了她这个新妇头上。
身怀宝山而无力自保,执意反抗会遭遇些什么,照微不敢深想。
她当机立断,放话要以死相逼,才换来了一线生机。
从此舍了嫁妆悄悄迁出应家,搬到了慈恩寺山后的草庐。
自那以后,无论是江家还是应家,都再未有过只言片语。
又过了两年,一封休书静悄悄送来慈恩寺。
人生结束得草草,回望多舛命途,只余一声空茫叹息。
照微阖上了双眸。
一片日光照来,海棠娇靥上泪痕闪闪,似霁雪初溶。鸦睫之间,水珠轻颤。
沉潜的不甘化入骨髓,稍稍想起,心口就牵扯出一阵痛意。
她到底还是意难平。
弥留之时,照微嘱咐过阿窈:自己的死讯,莫要告诉应家。
阿窈是她的陪嫁丫鬟。从被休到寄居慈恩寺,她吃了多少苦头,阿窈只会更多。如今自己早早去了,还留下个偌大的烂摊子。连日下来,阿窈忙着治丧的事,一张银盘脸几乎瘦出轮廓。
她确实做得好极。烧过纸钱,做了法事。再过一日,只等棺木一到,就要入土为安。
静悄悄地走,没惊动任何人。
此刻,阿窈眉目间疲色难掩,靠在胡床上眯眼打盹。
蓦地,草庐外传来窸窣的动响。
阿窈睡得沉,眼皮微翕,并未转醒。
照微却分辨出脚步声,一颗心高高悬了起来。
此时来人……会是谁?
是应家人吗?
照微光是想象一番,心中就溢满嫌恶。生前相看两厌之人假惺惺掉泪,香火沾染了他们的因果,黄泉路上也走得不安宁。
只是她区区魂魄之身,只能静观其变。
门外有人高喊道:“这里可有人在?江夫人可在?”
阿窈一个激灵,惊醒过来。
她牢记小姐嘱托,并不直接开门:“敢问贵客是哪家的?”
外面的人顿了顿,变成了一个女声:“阿窈,你可是不记得我了?”
阿窈仍在愣怔着,似在思索。
照微心中却一瞬间复杂至极,说不清是何滋味。
这个声音,她既陌生又熟悉。
门外客许是等急了,不等阿窈传来,竟然推门直闯而入。
“诶——你们怎么——”
阿窈本想阻拦,却在看清来客相貌的那一刻,没了言语。
径直走进的是一个女子,她生得温婉可亲,轮廓与照微有三分相似。她挽起夫人发髻,满头珠翠,若非髻顶束着白色的丧巾,几乎看不出是来吊丧的。
“是……宝徽小姐……”
阿窈满是讶然。她压根这人没想到会来访。
“经年未见,阿窈已经认不出我了。”江宝徽打趣了一句。
旋即扫过灵堂的白皤,一瞬间由喜转悲:“我听闻长姐的丧讯……还有些不信,未曾想竟是真的。好端端的人,怎么就突然去了呢。”
她十分情真意切,竟隐有泣音,令人不忍闻。
阿窈听着,也微红了眼眶。
照微看着这潸然的一幕,只觉怪异。
江宝徽是三房的堂妹,也是在她被拐之后,承欢亲长膝下之人。
在她颠沛在外的年岁里,这个被接来慰藉长辈的女孩儿,同父亲祖母相处得一日比一日亲厚,终成了父亲心里正经的女儿。
父亲分给儿女的关心拢共就那么多,多偏了宝徽几分,难免忽视了自己。
照微心里,对她是有几分怨怼的。
六年间,姐妹同住一片屋檐下,相处起来只有虚假的和气。
既不是手足情深的姐妹,怎会急匆匆赶来吊唁?
而且,江宝徽又是从哪听来自己的死讯的?
父亲、祖母和弟弟知道了吗?他们是何反应?
江照微捏紧葱白的手指,又兀地松开,朱唇泛出一丝苦笑。原来在她心底仍旧耿耿于怀,纵是死后也不能免俗。
甚至暗自期待自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