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孟令琛的不懈努力下,科举改革的方案初步拟定,皇帝虽勉强应允,但对权力旁落的警惕日益加深,朝堂之上,新一轮的暗潮汹涌悄然拉开帷幕。
孟令琛深知,要彻底架空皇帝,仅靠科举改革与设立“议政司”远远不够,必须在皇帝的亲信中再寻破绽,进一步瓦解其核心势力。
他每日在中书令府那静谧的书房内踱步沉思,窗外的古木参天,枝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似在为他的谋划低声献策。
一日,孟令琛收到消息,皇帝最为倚重的贴身太监林公公,竟私下收受地方官员的巨额贿赂,且在京城购置了多处房产。
孟令琛眼眸微眯,心中暗喜,这无疑是一个绝佳的突破口。
他即刻修书一封,邀秦易珩与秦云乔前来商议。
待二人至,书房内茶香氤氲,孟令琛神色凝重,将此事和盘托出:“殿下、公主,林公公此举,可谓是授人以柄。我们若能借此大做文章,定能削弱皇帝身边的亲信力量,为我们后续的谋划铺平道路。”
秦易珩微微皱眉,面露思索之色:“林公公跟随父皇多年,深得信任,贸然弹劾,恐难奏效,还需从长计议。”
秦云乔秀眉轻挑,眼中闪烁着聪慧的光芒:“孟大人所言极是,只是我们需寻得确凿证据,再联合朝中数位大臣一同发难,方能一击即中。”
孟令琛微微颔首,嘴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公主所言甚是。我已暗中安排人手,收集林公公受贿的证据,不出几日,便可万事俱备。届时,我们可先将证据呈递给几位素有清名、刚正不阿的大臣,说服他们一同联名上书弹劾。”
几日后,证据集齐,孟令琛亲自拜访了礼部尚书赵大人、刑部侍郎孙大人等几位朝中重臣。
这些大臣平日里便对林公公的狐假虎威、贪赃枉法有所不满,见了确凿证据,义愤填膺,当即表示愿意联名弹劾。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夕。
孟令琛率先出列,手中捧着弹劾奏章,神色庄重:“陛下,臣有要事启奏。近日臣收到密报,又经多方查实,陛下身边的林公公,竟公然收受地方官员贿赂,数额巨大,还在京城大肆购置房产,其行径实在令人发指,严重败坏了朝堂风气。”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
皇帝坐在龙椅上,脸色骤变,眼中闪过一丝恼怒与震惊:“孟爱卿,你可不要信口雌黄,林公公跟随朕多年,忠心耿耿,岂会做出这等事?”
孟令琛不慌不忙,微微躬身,恭敬道:“陛下,臣岂敢欺君罔上。这是臣收集的证据,每一条都有详实的证人证物,还望陛下明察。”
说罢,他将手中的奏章高举过顶。
这时,礼部尚书赵大人也出列,义正言辞地说道:“陛下,孟大人所言属实。臣等也对此事进行了调查,林公公的所作所为,已然触犯了我朝律法,若不严惩,难以服众。”
随后,刑部侍郎孙大人等几位大臣也纷纷出列,联名恳请皇帝彻查此事。
皇帝看着朝堂上群情激奋的大臣们,心中虽有万般不愿,却也知道此时难以袒护。
他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重重地拍了一下龙椅扶手:“好,既然如此,朕便命刑部即刻展开调查,若此事属实,定不轻饶。”
退朝后,孟令琛与秦易珩、秦云乔在偏殿再次密会。
秦易珩满脸欣喜:“孟大人,今日朝堂之上,多亏了你,此事看来已有转机。”
孟令琛神色平静,微微一笑:“这只是第一步,刑部虽已介入调查,但林公公在宫中多年,人脉错综复杂,恐怕不会轻易束手就擒。我们还需密切关注刑部的调查进展,确保万无一失。”
秦云乔微微点头,眼中满是敬佩:“孟大人考虑周全,只是不知那林公公会如何应对?”
孟令琛目光深邃,望向远方,似在洞察一切:“林公公此刻必定惊慌失措,四处寻找救星。但他越是慌乱,便越容易露出破绽。我们只需静候时机,见招拆招即可。”
正如孟令琛所料,林公公得知自己被弹劾后,吓得魂飞魄散,连忙在宫中四处打点,妄图销毁证据,威胁证人。
孟令琛安插在刑部的眼线,将这些情况一一汇报给他。
孟令琛得知后,心中暗自冷笑,他即刻命人将林公公的这些小动作告知刑部尚书,催促刑部加快调查进度。
几日后,刑部调查完毕,证据确凿,林公公的罪行坐实。
皇帝无奈之下,只得下令将林公公革职查办,打入大牢。
此事一出,朝堂上人心惶惶,皇帝的亲信们人人自危,而孟令琛等人则趁机在朝中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
孟令琛深知,皇帝经此一事,必定对他们更加警惕。
但他并不畏惧,反而觉得这是一个进一步试探皇帝底线,削弱其权力的好机会。
他与秦易珩、秦云乔商议后,决定在朝堂上提出一项新的提议——改革宫廷侍卫制度。
这日早朝,孟令琛出列,神色沉稳地说道:“陛下,如今宫中侍卫制度存在诸多弊端,人员冗杂,训练松散,难以保障陛下和宫廷的安全。臣建议对宫廷侍卫制度进行改革,精简人员,加强训练,选拔真正有能力、忠诚可靠的人担任侍卫。”
皇帝听后,心中一惊,他深知宫廷侍卫是自己在宫中的最后一道防线,若这道防线被孟令琛等人掌控,自己将彻底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他脸色阴沉,冷冷地说道:“孟爱卿,宫廷侍卫制度关乎宫廷安危,岂是说改就能改的?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孟令琛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说道:“陛下,臣此举正是为了陛下和宫廷的安危着想。如今朝堂局势变幻莫测,若不加强宫廷侍卫的力量,万一有不法之徒趁机作乱,后果不堪设想。臣已拟定了一份详细的改革方案,还望陛下过目。”
说罢,他从袖中拿出改革方案,递交给一旁的太监。
皇帝接过方案,随意翻了几页,心中愈发恼怒。他将方案重重地扔在地上,怒声说道:“孟爱卿,你这是何意?这分明是在削弱朕的权力。朕看你最近是太闲了,竟想出这些荒唐的提议。”
朝堂上顿时一片寂静,大臣们纷纷低下头,不敢出声。
孟令琛却神色自若,他缓缓跪地,恭敬道:“陛下息怒。臣一片忠心,天地可鉴。臣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我朝的长治久安。若陛下认为臣的提议不妥,臣愿听从陛下的教诲。”
秦易珩见状,也连忙出列,跪地说道:“父皇,孟大人所言不无道理。如今宫廷侍卫确实存在诸多问题,改革势在必行。还望父皇三思。”
秦云乔也跟着出列,柔声说道:“父皇,女儿也觉得孟大人的提议是为了宫廷着想,还请父皇不要动怒。”
皇帝看着跪在地上的三人,心中怒火中烧,但又碍于众大臣在场,不好发作。他深吸一口气,强压着怒火说道:“此事朕意已决,暂不考虑。退朝!”
说罢,皇帝起身拂袖而去。
孟令琛望着皇帝离去的背影,心中暗自思忖:皇帝的态度如此强硬,看来接下来的路会更加艰难。
但他绝不会轻易放弃,他相信只要坚持不懈,总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退朝后,孟令琛与秦易珩、秦云乔在秦易珩的府邸密会。
秦易珩满脸沮丧:“孟大人,今日父皇如此坚决地反对,看来这宫廷侍卫制度的改革是难以推行了。”
孟令琛神色平静,微微一笑:“殿下莫要灰心。陛下今日的态度,早在我们的预料之中。这只是一场漫长的博弈,我们不能因为一次的挫折就气馁。”
秦云乔秀眉微皱,眼中闪过一丝忧虑:“孟大人,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陛下对我们已经如此警惕,我们若再有所行动,恐怕会适得其反。”
孟令琛目光深邃,沉思片刻后说道:“我们不能急于求成,需徐徐图之。接下来,我们可以先从民间舆论入手,让百姓们知道宫廷侍卫制度的弊端,以及改革的必要性。同时,我们也要在朝中拉拢更多的大臣,扩大我们的支持力量。待时机成熟,再向陛下施压,不怕他不同意。”
秦易珩和秦云乔听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于是,孟令琛等人开始行动起来。
他们发动朝中支持改革的大臣,在民间四处宣传宫廷侍卫制度改革的意义和好处。
一时间,京城的街头巷尾都在议论着此事,百姓们纷纷表示支持改革。
与此同时,孟令琛也在朝中积极活动,他利用自己在中书令任上积累的人脉和威望,说服了更多的大臣加入他们的阵营。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朝中支持宫廷侍卫制度改革的大臣已经超过了半数。
孟令琛见时机已到,再次在朝堂上提出了宫廷侍卫制度改革的提议。
这一次,他联合了众多大臣一同上书,言辞恳切,力陈改革的重要性。
皇帝看着满朝大臣支持改革的架势,心中虽有万般不愿,但也知道此时若再强行反对,恐怕会引起众怒,动摇自己的统治根基。
他沉思良久,最终无奈地说道:“既然众爱卿都认为改革势在必行,朕也不好再阻拦。但这改革方案,还需仔细斟酌,务必确保万无一失。”
孟令琛心中暗自欣喜,他知道自己又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他连忙跪地谢恩: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