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几日,玉田关、沙洲、稻城传来战报,三地均遭到北胡联军的猛攻,虽勉强守住了城门,却伤亡惨重,只城墙最坚固的南家堡,因来攻的敌军最少,几乎无损。
萧胤彦闻信,紧急调兵遣将,从关内仍有余兵的城池,调拨兵马驰援三地,稳住局面。
指挥营内,众将领正围着舆图排兵布阵。
这几日,北胡二十万主力军虽偃旗息鼓,却从后方增调援兵十万,不日就要到位。待三十万草原骑兵集结,怕是要马上发动一场更猛烈的攻击。
右将顾殷是驻守黄垅关多年的守将,他建议,我军虽是以二十万对阵敌军三十万人马,但有城池为盾,只要坚守住黄垅关,那些胡虏子侵犯关内的企图就休想得逞。
程如苏却指出,北地入秋将进入枯草期,饥荒会更加严重,北胡联军已经等不及了。此番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几族联合,前线后方兵马充足。若我们只一味死守,黄垅关被破是迟早的事。不若主动出击。
白兰赞成程如苏的看法,北胡联军虽然兵强马壮,却仍是直刀直枪的打法,且他们虽然联盟,却总有草原部族谁也不服谁的执拗。我军兵力略逊一筹,却完全可用战术,将敌军拆分打散,争取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直至将这些胡虏子赶回西北塞外。
萧胤彦听着众将领的你言我语,陷入沉思。固守稳妥,出击冒险,可此战王师已陷困太久,且皇城那边......
“黄垅关的地势是两边凸出的半包围式,”萧胤彦指向舆图上黄垅关西边城池两侧延伸出去的圆弧形沟壑山脉,对着众人道:“此地势对敌我来说,各有优劣。敌军那边虽有三十万之众,进入黄垅关前面的这片平原,却好似大河涌入小溪,三十万大军不能发挥人数上的优势,可对应的,敌军也可利用车轮战,对我们发起一波又一波的强攻。我们兵力有限,他们的后方却有各族源源不断的支持。故死守也只是一时之计。”
萧胤彦又把手指向敌军阵营所处的位置。“他们此番深入边关腹地,南北两侧都还是我军控制的范围。我们可兵分三路,七万将士守住黄垅关,另外十三万分成两支队伍,分别向北、向南,绕到桑植、容华等县,带上那边的驻军从南北两侧夹击北胡联军。如白兰将军所说,拆分他们的兵力,逐个歼灭。”
众人一番思量,觉得此计可行。最终众人合计,由程如苏率领七万王师在黄垅关与敌军正面对决,顾殷率军出黄陇关,绕过儿头坡,从北侧突袭,白兰、黄子焘率军走七里庙,过河道,从南侧夹击,三军合力抗敌。
“北胡联军援兵一到,定会发动猛攻,战机刻不容缓,请三位将军即可出发!”
“末将领命!”顾殷等三人齐齐跪下。
三日后,探子来报,敌军十万援军已到,正在调兵遣将。
王师这边,顾殷、白兰、黄子焘已经到位,并集合了附近城镇驻军,各率十万兵马就绪。
北胡联军集合的第三日,十万草原铁骑向黄垅关发起了猛攻。
程如苏利用城墙之固,粉碎了敌人的第一波进攻。与此同时,顾殷、白兰、黄子焘南北两支队伍分头出击。
北胡联军三面迎战,败,退守大营。
黄沙百战,血流成河。这是李卿第一次亲历冷兵器时代的残酷战争,凡人以血肉之躯相搏,有死无退。
冰冷的尸体在空旷的战场堆积如山,血肉模糊的残兵老将在城内苟延残喘,幸运躲过一死的将士还要继续出征,以悲壮的姿态前赴后继。
李卿不知道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所有人都在进进出出、匆匆忙忙,她找不到人来倾诉内心的感受。之前她还自大地以为她能帮上大忙,可现在看来,她手不能提肩不能扛,不仅帮不上一点忙,还是个多得不能再多的累赘。
“娘娘,请回去用膳吧。”梅香在指挥营转了半天,终于在一个走廊上找到了失神的李卿。
又到了用膳时间?李卿闻言抬头,日上中天,已是午时。“我吃不下,叫人撤下去吧。”李卿全无胃口。
“殿下吩咐过,要属下细心照顾娘娘一日三餐,请娘娘多少吃一点吧。”
“好!”李卿不想梅香为难,回屋迅速吃了点便让人撤下。
梅香进来收拾。
望着梅香利落的动作,李卿不禁想到,梅香是名暗卫,是没有人知道的存在。她自己呢?也愿意一辈子这样默默无闻吗?可她明明看到过,梅香远望城墙上的厮杀时,那扶住腰间利剑的手,和眼里那明亮的渴望和蠢蠢欲动。
“梅香,你想去前线吗?”
梅香闻言手里的动作微微一顿,随即摇了摇头,接着干活。
“不想去么?为什么?你的武艺定然高强,你不想像白兰将军一样,血战沙场,一展才华吗?”
“我的任务就是保护娘娘。”梅香收拾完毕,立于一侧,低头回答着李卿。
保护我?是了,这是萧胤彦给梅香下的命令。可她躲在后院,需要什么保护!
“如果我这不需要人保护,殿下也派你去前线,你愿意吗?”
“梅香誓死效忠殿下!”梅香闻言立时跪了下来。
“快起来!”李卿上前将梅香托起,又说道:“你的衷心,殿下知道。现在我只问你的真实想法,可愿上阵杀敌,一展才华。”
梅香抿唇,许久,终是轻轻点头。
“既愿意就行了。”
当晚,李卿便不顾萧胤彦的反对,将梅香派去了白兰处,让她当了白兰亲卫。
看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李卿也渐渐从战争的不适中缓过神来,开始奔走在城中。
要么是跟着军医一道去救治伤兵,要么就是去协助调动分配军备物资,同时还调动了高家庄在西北的情报网,紧盯各方动向。
早在大周与北胡联军开打之初,李卿就已吩咐十绣坊向朝廷捐献大量的衣物棉被,又以高家庄名义调用或采买大量物资,向军队捐赠了药材兵器良马,为前线提供了大量急需的物资。
原来,自李卿决定跟随萧胤彦开始,她就令高家庄涉足药材、铁器、马场等领域,为将来做万全准备,没想到此番战事就派上了用场。当然高家庄这番操作损失钱财无数,但也为他们赢得了更大的名声。
前线战事久拖不决,高家庄又号召各大商户捐粮捐银,秦氏率先响应,其他观望的富户也逐渐跟上,算上朝廷自备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