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这就几乎是相当于全村总动员了啊!
除了陈松和村支书有这么强的号召力之外,其他人根本做不到!
陈松要带动全村人一起种大棚,也是有着他自己的考虑的。
只靠自家这一个大棚,根本赚不了多少钱。
必须形成规模效应,打响“河东村蔬菜大棚种植基地”这个品牌,然后他再挨家挨户的收取提成,那就赚得多了!
同时还能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一举两得,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说干就干!等大家签完合同以后,第二天一早,陈松就把大家召集起来,浩浩荡荡地直奔庄稼地而去。
合同里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陈松要给大家提供技术指导,村民们种出蔬菜来之后要以陈松为委托人和经纪人,陈松可以从中提成百分之十的利润。
所以,陈松这时候就该出马了!
他把每家每户的庄稼地都转了一遍,给他们逐一指导大棚的建造方案。
正常来讲,在高纬度地区,大棚最好是朝向南方,这样可以保证最长的光照时间。
在低纬度地区,由于光线比较充足,温度较高,所以大棚可以偏一点方向,但整体以接近正南为主。
但在山地这样的情况下,则要因山地而建,最好是建在山的南侧,避免被山体的阴影遮挡阳光。
还要根据具体的地形来搭建,尽量保证比较长的光照时间。
幸亏大家原本的庄稼地也基本都是在山南,改造起来比较方便。
大棚种植虽然比较赚钱,但需要精心打理,比较耗费人力,尤其是在当今这个科技并不发达的年代。
比如,前世的大棚里,基本都有机井和抽水泵,还有喷洒灌溉的管道。
当需要浇水时,主人只需要打开抽水泵,水就会从井里被抽出来,然后通过管道,自动喷洒到地里,很是节省人力物力。
但在当今,村子里连电都没通,就需要人们用水桶去挑水,然后再用舀子浇到地里。
所以种植大棚要比前世更加耗费人力,一个大棚最少需要一个整劳力,来专门打理这一个大棚。
整个上午的时间,就在陈松的指导中度过了。
陈松建造大棚的时候,很多人都给他帮过忙,所以建造土坯强这种事情就不需要陈松专门盯着了。
只要告诉他们土坯墙的高度和厚度,他们立刻就动手了!
家家户户都在建造大棚,整个村子宛如活了过来,充斥着十足的干劲!
以前这些村民们是迷茫的,他们不知道除了种地之外还能干点啥,也不知道政策会不会反弹,所以畏手畏脚,不敢做别的事情。
如今有了陈松这个领头羊,他们仿佛瞬间找到了生活的目标,每个人的精神头都不一样了,大家卯足了劲,要奔向美好的生活!
以前他们的眼神是麻木的,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着庄稼地,面朝黄土背朝天,如今他们的眼神里却充满着光彩!
陈松并没有让他们把所有的耕地都转变成大棚,而是每家先建造起一个,试试水。
如果效果确实非常好的话,再把其他土地改造成大棚。
现在这个时代,村民们手里没有多少钱,很多家庭都是不分家的,父子两代人同住在一个院子里。
甚至还有祖孙三代人同住在一个院子里的,所以劳动力是不会短缺的。
等第一个大棚见到成效之后,他们就可以根据自己家里的劳动力情况,将其他的土地也改造成大棚。
陈松给他们指导完毕之后,又把每家能当家做主的人叫到一起,根据他之前计算出的面积,要掏钱购买塑料薄膜了。
陈松自然是不可能给他们出这个材料费的,这么多人,他也出不起,所以需要他们各家自己负担这个塑料薄膜的费用。
村民们略一犹豫之后,就立马掏出了自家攒了好几年的钱,交到陈松的手里。
他们现在对陈松是无条件的信任,而且有些大棚已经开始动工了,大家都在风风火火的打土坯、打地基。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