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雪落红楼万芳春 两面金黄

17. 第九回上 船行京都偶逢玉树

小说:

雪落红楼万芳春

作者:

两面金黄

分类:

穿越架空

这日黛玉启程。

如海与家人送至码头,父女再三作别,黛玉方随王嬷嬷及贾府几个来接的媳妇洒泪登船而去。

贾雨村与如海互道珍重,跟着便带了两个小童另乘一只船随黛玉之船就近照护。

从这维扬地区上京向来有两条路可选。

一是运河水路,中途不需换船;二是沿水路走到外海,换了海船从海中北上,到码头时再换车马。

此途甚长,为减周折麻烦,黛玉一行便一路自运河向北而行。

这一路需历经数地,计算路程,总要走上一月有余,除靠岸储水办饭外,一直在船上行进。

船上除了黛玉、秦雪和王嬷嬷外,便是贾府派来接引的几个媳妇婆子,秦雪初登船的几日还觉得有些新奇,慢慢地便觉得无聊。

秦雪本来是个多话的人,却又不想让贾府的人看笑话。

这几个人虽然恭敬,可都在暗暗地观察黛玉的言行,若是有何处不妥,恐怕难免私底下要说闲话。

若是因为自己无端折了黛玉的面子,那可是大大的不应该了。

秦雪如此想定,就一直按黛玉所授的规矩小心行事。

规行矩步、谨言慎行,秦雪深刻地体会到了封建礼教对人的束手束脚,却也是无法可想。

愈向北行,两岸景色愈显开阔。

这日终于行近京都,几个媳妇婆子在船首低声说话,商议靠岸后的一应事宜。

船儿被运河的波浪轻柔地托举着,船舱里就如摇篮一般轻轻地摇晃,偶尔能听到船身破水的泼洒声。

秦雪看看船舱里,只见王嬷嬷手里攥着活计正打着盹儿,黛玉则正在专心读着一本书。

秦雪见无人注意自己,便悄悄挪到船舱一侧,将舷窗揭开一道缝儿往外偷瞧。

作者写作《红楼梦》时是刻意隐去了具体的朝代姓名,甚至将最易体现时代特征的人物装束和用物都一概混搭描写、模糊处理了。

但“雁过留痕、风过留声”,无论如何隐晦和架空,也总不能抹去作者本人所处时代对他笔下作品的影响。

清代的京城——可不就是北京嘛。

秦雪早就看熟了北京的景物,下过雪的故宫、烟波画船的颐和园、古木森森的天坛、星罗棋布各有特色的胡同儿、各司其职的大小寺院庵堂、似乎永不沉入黑暗的写字楼……

秦雪更得看看古代的北京同现代的北京有些什么不一样。

秦雪从这一条悄悄开启的窗缝儿里瞧出去。

远远地只见陆上车马杂沓,烟气袅袅,依稀可见衙署、店铺、钱庄、脚行、寺庙、民宅林立,来往行人熙熙攘攘。

岸边有大批的纤夫正齐唱着号子拖货船,想是正经过一处繁华阜盛地区。

从秦雪的角度看过去,正好像是在看一幅立体的《清明上河图》。

来到此间这么久,一直在林家的院墙内打转,林家虽然好,可是到底太闷了。

秦雪好久没见过这么浓的烟火气儿了。

秦雪看得出了神,虽然与岸上有些距离,秦雪却能想象出自己仿佛正置身于岸上那此起彼伏的叫卖吆喝声中、被街边香气扑鼻的大蒸笼的热气蒸熏着的一般。

秦雪正看得津津有味,突然视野一暗,景色全无。

秦雪下意识地就将窗子又推高了些,却看见旁边正有一艘船驶过。

那船比自己乘坐的这只要气派许多,竟然有三层之高,船头插着旗帜,所以将这一侧岸上的景色完全挡住了。

这艘船不仅体量大过秦雪她们这一只,连行船的速度都要快上一些。

秦雪还在愣神,却发现自己视野正对的已然从船身快要变成船尾甲板了。

秦雪凝神看时,只见对船甲板上有个男孩子,生得十分好看,不由得又多看了两眼。

这个男孩看样子大约有八九岁上下,完全是个孩子的身量。

这孩子头上石青色的发带在河风中卷动飞舞,额上勒着抹额,披着一顶月白色的挡风斗篷,两手交握,正撑在船边上望着船尾的波涛出神。

秦雪自从穿越之后,甚少见到外人,一见之下便挪不开眼——

这是好漂亮的一个小孩子!

秦雪只顾一股脑儿地向外张望,不觉将窗缝儿撑得有些大了,趁机钻进来的河风吹动了黛玉的书页。

黛玉抚平书页,顺势向窗上一瞧,只见秦雪已快将半个脑袋都伸到窗外头去了,不觉又好气又好笑。

黛玉过去轻轻地拍了一下她的背,悄声道:“什么东西这样好看?看上两眼就算了罢,你这样真叫人胆战心惊的,小心被窗夹了手,或是被风吹了头,回来又要嚷手疼、头疼了,如今我们在行船,要为你寻个好大夫也是不大容易的。”

秦雪回头先看了一眼王嬷嬷,见她仍盹着,便低声笑道:“不骗你,这里真有个好看的!坐这么久,你不闷吗,趁这会儿没人,你快来看!”

秦雪一面说着,一面将黛玉也拉向窗前。

黛玉被这样一拉,顺势倚到窗前,向外一望,那男孩却也正向这艘船上望来。

黛玉这一眼正正是与那男孩儿四目相对。

黛玉一慌,忙忙地缩回身子,心虚地瞧了一眼还在打盹的王嬷嬷,又瞪了秦雪一眼,脸上红红的,着实有些羞恼。

对船的那个男孩随长辈举家上京来,他们兄弟随着父亲叔伯在一条船上,祖母和姊妹们则在另一条船上。

他们此行虽然没有黛玉从扬州上京那样遥远,却也同样要走上许多日子。

男孩的父亲为人肃正,重视门风,最恨纨绔,所以在教育子侄上是头一个严厉的。

即便是行船的时候,也要抽查孩子们的功课,又让他们早晚温书,一日也不许荒废了。

这个男孩天资颖悟,由会说话起便能跟着大人复诵诗词。

待得三岁正式开蒙,他也没荒废天资,十分敏学上进,在兄弟中算得是头一个出类拔萃的,由此也深得他父亲喜爱。

即便是这样一个符合标准模板的好孩子,却仍是难掩孩童天性,他虽然事亲恭顺、受教虚心,却无时无刻不想离开父亲的管束。

他心中有些发闷,这才一个人出来到船尾吹风。

等他自由地呼吸着河风,眺望着岸上的盛景时,终于感觉心胸为之一畅。

船尾的波涛被劈开,翻卷着白色的波浪向两边退去。

运河上每日不知要行过多少船只,来来往往这样匆忙,留不下一丝痕迹。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