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下乡的妹妹回来了 老胡十八

第107章

小说:

下乡的妹妹回来了

作者:

老胡十八

分类:

古典言情

林珍这家伙,前几天她来找自己的时候可没说要把她的事迹写成文章发表到报纸上啊……诶不对,昨晚徐端莫名其妙提醒她注意看今天的报纸,还点名是石兰晚报!

敢情,这份大礼是他们俩联手炮制的啊!

现在不是她生日,也不是什么纪念日,所以徐端提醒的时候她压根没往“礼物上想,可生活就是这样,哪有那么多仪式感,都是过着过着就忘了,真想送礼的人压根不会管今天是星期几。

今越想起前不久给徐端打电话的时候,她无意间念叨了几句“二哥对二嫂真好的话,敢情他听进心里了,就给她也准备了一份礼物。

要是吃的喝的,今越现在还不缺,但上报纸的机会,而且是这么大的报纸,头版头条,这礼物她还挺喜欢的。自己出不出名无所谓,她本来也不缺名声,她高兴的是,中医能以这样的方式,光明正大、堂堂皇皇的走进大家的视野,以为民除病、为国争光的名义走到大众面前,那些诋毁中医的也得小心一些了,因为能把她放在那样的位置,用这么大的篇幅,肯定是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的。

舒今越这回是真跟喝了蜜一样的甜。

三个小不点捧着报纸蹦蹦跳跳:“小姑姑上报纸啦!

“小姑姑为国争光哟!

“小姑姑最厉害!

也不知道谁教他们的“为国争光这个词,仨人嘚瑟得很,再加上家人和邻居们钦佩、欣慰的目光注视,舒今越忽然有种自己这次是真的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的感觉。

可其实,治病救人就是她的日常,她每天都在做。

等应付完众人的夸赞,今越去客厅给徐端打电话。一接通,她就笑。

“看见报纸了?徐端似乎正在忙什么,今越能听见一阵轻微的“沙沙声。

“嗯,你在写东西吗?

“嗯,写一份计划书,明天约了人吃饭。

自从去到深市后,经过多方联络,他已经打听清楚,这次的小汽车足足有二十辆,全都是德国原产原装的黑色桑塔纳,“这款车在市面上至少能卖十**万一辆,这还是得有批条的前提下。没批条不知道要吵到多高。

这两年下海的有钱了,乡镇企业家的腰包也鼓起来了,或是为了享受,或是为了绷面子,有钱的人都想买辆车开开。可市面上流通的小汽车少之又少,更何况外国牌子,进口车似乎成了这些人“身份的象征。

这么紧俏的东西,今越都有点心热:“那那边多少能卖给你?

“找了好些人帮忙,谈到十四万。因为这本来就是要处理的东西,能够按成本价出给他也算正

你的朋友正在书荒,快去帮帮他吧

常。

舒今越倒吸一口凉气“二十辆的话岂不是得二百八十万?可你手里的钱算上贷款也只有一百万怎么可能买得下这么多?”

徐端点头随即想到她看不见解释道:“谈好了这边可以同意我先付三成的定金半个月后再付三成一个月后付最后的四成。”

“人家真能答应?会不会是骗你?”

“嗯我有数。”

“那你打算每辆卖多少?”

“二十吧。”

舒今越吐吐舌头当她以为自己是小富婆的时候发现居然连一辆小汽车都买不起。

“价格虽然十八万起但批条难开我不要批条卖贵些也是应该的肯定会有人愿意接受。”

舒今越想想也是他能在上辈子做成幕后大佬肯定有自己不知道的过人之处哪怕就目前她知道的他也肯定能成功。

她掰着手指头算了算“那就是要在至少半个月内卖5辆小汽车出去一个月内至少要卖7辆你任务挺重啊。”

徐端笑笑“没事我心里有数你别太累记得晚上早点睡。”

舒今越这一夜睡了个安稳觉却哪里知道徐端送她的“礼物”还没完居然连人日也就昨天的石兰省头条做了一个深入探讨“四问中医”围绕着中医中药的历史渊源、科学性、有效性和毒副作用展开一个讨论邀请到的是目前全国知名的社论专家不过因为没放在头版头条所以今越一开始都没注意到。

还是她晚上去上班的时候第一天上岗的胡荣胜拿来一份人日“今越来来来这说的是你吧?”

舒今越一看人物和事迹都对得上还附了一张她给布莱恩看病的照片不过又是另一个角度拍的

不用说什么但凡看见照片的人都会想:这老外不会是生什么严重的病了吧?这医生肯定能治好肯定有把握!

两个不同的人种之间的对比即使是不懂医学的人看了也会油然而生一种骄傲与自豪就像山口幸子和布莱恩刚到龙国的时候看着质朴贫穷的龙国人他们即使没有恶意也会油然而生一种傲气。

再配上由知名社论专家亲自操刀的文字引经据典鞭辟入里妙笔生花写作水平比省报强了不是一星半点一看就是一篇很有深度的文章。当然最后也着重肯定了现今允许私人开设诊所这一革新政策的重大意义这不仅仅是缓解了公立医疗机构接诊压

恭喜你可以去书友们那里给他们剧透了,他们一定会“羡慕嫉妒恨”的

力,还让老百姓有更多的渠道接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让中医更能服务基层,扎根基层云云。

胡荣胜看了一遍又一遍,每一遍都是逐字逐句的研究,也不知道想挑挑错还是怎么着,最后他不得不心服口服:“写这篇社论的人,实在是厉害。

今越看了看名字,是自己不认识的人,不知道徐端上哪儿找的。不过,能找到社论专家操刀跟能在人日上发文比起来,她觉得徐端肯定是下了很大一番功夫。

果然,就连胡荣胜也说:“而更高明的,是把这件事发到报纸上的人,应该不是你想的招数吧?

舒今越赧然,说实话她还真没想到这么干,毕竟每天太忙了,忙到回家就只想睡觉,压根想不起来这些专业以外的事。

她记得几年前,她在徐端办公室里,他很肯定地说,以后脏活累活就交给他。

是的,这么多年了,他一直在践行,她只需要做好一件事——好好的干专业就行了,跟专业无关的事,自有人帮她摆平,有时候她觉得徐端就像她的家庭煮夫,有他在,她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唯一要担心的,就是遇到疑难杂症会不会看不好。

“今越想什么呢,听见我说的话没?

“啊,胡师傅您说啥?

胡荣胜好笑,笑起来露出一张英俊的脸,脸上连皱纹都很少,这张脸可以说是老少通吃,中午三个小不点来玩,都争着要他抱呢。

“我说,这两份报纸一上,你接下来怕是不得安宁了。

话音刚落,门口就涌进一群人,“这就是咱们的舒医生,帮我看肝病的舒医生,上报纸的舒医生。

小田立马笑着说:“几位同志,找舒医生看病的话需要来这边挂号哦,今晚限二十个号。

于是,刚才还有说有笑亲如一家的一群人,立马就顾不上笑了,抢着排队先!

开玩笑,二十个号,要是晚几分钟就没了,他们这趟就白来了。

是的,他们不仅来看传说中的治好自己朋友肝病的舒医生,来看上报纸的舒医生,当然还要看自己的病。只要是吃五谷杂粮的,哪有不生病的?大病没有,但脾胃睡眠大小便男妇科……总有一种或者几种病吧。

事实证明,他们生的也确实不是什么大的毛病,今越看得很快,平均五分钟一个。

这个看完出去交钱,胡荣胜照方抓药,那个又看好交了钱等着了,要是换了别的药师肯定忙不过来,但胡荣胜那可是老师傅,他的动作快准狠,任何药物不用过秤,用手一捏,一撮就精准无比,什么六克九克十二克的,他信手拈来。

小田在旁边看得咋舌,抽空跟赵婉秋聊天:“赵阿姨,胡师傅

听说和异性朋友讨论本书情节的,很容易发展成恋人哦

都不需要用秤吗?剂量准吗?

要知道,她刚来上班第一天,赵婉秋就再三强调药物的种类和克数,有些药名很类似的药物,有些是同一种药物但克数不一样,功效也大相径庭。

赵婉秋也不敢说话,她是第一次见抓药不用秤的师傅,出于谨慎,她还是走过去,悄悄趁他不注意的时候,用小秤复核了一下。

处方上是六克的甘草,她挑出来称了一下,还真是。

十二克的白芍,一点不多,一点不少。

三十克的黄芪,也是不多不少。

哪怕是小孩的处方,三克的甘草,也不会差,这么少的量,一般来说很多人是抓不出来的,可胡荣胜只靠几根手指头捻了几下,就轻轻松松精准无比的衡量出来。

这功夫,是炉火纯青了啊!

赵婉秋悄悄退到一边,心说闺女找的药师可真不是普通人,也就是现在时代变了,要是以前旧社会,这样的老师傅都是在皇宫里专门为皇帝后妃们服务的,普通老百姓哪可能享受得到这样的技术?

不过,她也没时间乱想了,因为很快,她发现今晚的病人尤其多,特别多,白天虽然也有一些来咨询的,但一看她不是舒医生,舒医生要到晚上才上班,他们就回去了。

现在来的,都是看了报纸,慕名而来的。

“赵阿姨,病人太多了,都说要挂舒医生的号,怎么办?

赵婉秋大手一挥,“就说能提前挂明天后天的,最多两天。每天二十个号,也才四十个。

慕名而来的人不太乐意,有的压根没挂上,要想挂大后天的,还得明天再来……好吧,病还没开始看几个,今越就因为“提前两天预约都不一定挂得上号而出名了。

有些人就是喜欢凑热闹,本来没什么大的毛病,平时也没想着去看医生,但一看到挂个号居然这么抢手,心里也跟着痒痒——挂一个试试。

试试就试试,结果还给试出各种毛病来了,舒今越才不管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只要是挂了她的号,她一律当成自己的病人,该怎么看怎么看,该开药开药……一个月下来,居然还给诊所创了不少收。

这一个月,不仅诊所病人暴增,更多的人是找到防疫站去,不仅给防疫站增加了不少门诊量,其中甚至还发现几例传染病——把传染病扼杀在摇篮里,把朱大强刘进步累得够呛。

这下,马淑惠都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不高兴了。

***

“累死我了,明天我要休息,除非大事,不然别叫我。星期六晚上,吃晚饭的时候,今越郑重告诉家里人。

“尤其是萌萌芽芽和**安,不许吵到小姑姑休息,

如果喜欢本书请记得和好友讨论本书精彩情节,才有更多收获哦

听见没?”刘慧芳警告地看了自家俩闺女一眼。

萌萌是纯纯的胆子大,爱玩爱闯,跟胡同里的小男孩们打成一片,芽芽表面看着是个温柔腼腆的小姑娘,其实鬼点子最多,是三个小不点中的领头羊。

俩闺女,都不省心啊。

全家都喜欢她们,但在他们两口子教育孩子的时候,大家都默契的不出声,等到教训完了,才开始问她们明天想去哪里玩。

“去划船!”

“去西山公园划船!”

众人这才想起来,因为全家忙工作,都忘了春天的时候说好要带他们出去春游划船的,结果现在都到夏天了……再不去,春游变秋游了。

“行,那就去划船,我也去。”舒今越打个哈欠,“妈明天诊所也别开门了,挂个牌子,我明晚本来也休息。”

赵婉秋答应,舒立农连忙进厨房准备明天要带去郊游的东西,全家出动,光吃的就要准备一堆,什么水果、点心和喝的。

正好昨天赵婉秋按照古法配了一包酸梅汤的料,今晚煮好,浸泡一晚,明天带出去喝,还能清热生津,解渴消食呢!

熬上酸梅汤,他又乐颠颠的开始掰玉米,一根根青绿色的胖乎乎的穿着衣服的苞米棒子,今越坐在炕上也能闻见一股清新的玉米味。

“这个季节哪儿来的玉米?”她在乡下待过,知道青玉米很珍贵,谁家自留地里要是丢了两根,能闹得整个大队鸡犬不宁。

“今天中午孙大龙家送来的,整整一麻袋呢。”

“咱们明天把玉米煮熟,带去公园里吃。”

“孙玉犁家的玉米很甜的,又新鲜,从摘下来到送到咱们家不超过两个小时,还带着苞米壳子。”

现在包产到户了,农民日子也好过起来,孙大龙在药厂上班,休息天还回去帮个忙啥的,就建议他们别傻傻的跟其他人一样等着秋天再收干玉米,可以趁着夏天玉米还青绿的时候,掰一些拿城里来卖。

农民种玉米是为了填饱肚子,为了喂牲口,所以必须养到金黄熟透,干了才舍得掰下来。可现在大家生活条件慢慢变好了,城里人吃玉米不再把它当苞米粥当主粮,而是要趁着鲜嫩的时候尝个鲜。

“听说第一天拉了一牛车来,不到半小时就全卖光了。”

“第二天又拉来一车,也是早早卖完。”

舒立农现在的八卦比赵婉秋还丰富,“后来他们就天天拉来卖,自家种的几亩地都掰了一半,干脆就收购别人家的来卖,听说很能赚钱呢。”

他们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销售方式,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损失了大半秋天的玉米,可他们现在挣到了钱,等秋天想买多少干玉米买不着?现在就掰,中

听说看这本书的人都是很幸运的,分享后你的运气会更棒

途还能休息一个多月,等到秋收的时候他们都空闲下来,趁着工人短缺出去打点短工,或者贩点新鲜蔬菜来卖,又是一个进项。

“这零零总总算下来,可比那些只知道守着玉米地等秋收的农民划算。

赵婉秋感慨,“孙大龙这两年也真是长了不少见识。

说起长见识,舒文明忽然问刘慧芳:“大嫂最近出车都顺利吧?

“顺利着呢,我们上次帮忙给灵山煤矿拉了半个月的煤炭,倒是比拉一般货物还挣钱。现在外面大搞建设,乡镇企业中有好些就是用煤炭焦炭炼制钢筋和塑料的,煤矿公司供不应求,都让他们自己派车来拉,一下子便宜了刘慧芳这样的私人运输公司。

她手里有三辆货车,还请了两名司机,三个人每天拉几趟,活多到停不下来。

“那就好,难得回来一趟,就多歇几天。舒立农一边收拾明天要带的东西,一边问,“文晏还是经常加班?

“他比我还忙,天天加班到十点多,回家孩子都睡了,早上孩子没醒他又得起,人也累瘦好几斤。

舒文晏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勉强当上一个小领导,还是分管教育工作那种,当年他任教的小学就在他管辖之下,可现实跟他想象相差甚远。

“以前他总想当官,觉得当干部比当老师舒服,现在好了,天天念叨还不如当年就好好当个老师呢。

“当干部要考虑方方面面,当教师只要教书就行了,事儿没那么多。

众人感慨不已,要不说人就是这样呢,没得到之前觉得啥啥都好,真得到了又觉得还不如没得到呢,不用那么费心费力。

“我想这家里总没大人不行,我打算再招一名司机,到时候三辆车都让司机开,让他们全撒出去,我自己就留在书城,搞搞后勤,谈谈客户,再管管孩子算了。

舒文明一针见血地说:“对,当老板就该这样。

几道视线齐刷刷落他身上,他挺了挺胸膛,“我就这样,一开始我还自己学做羽绒服,这不,两年摸索下来发现,没用,我会做没用,因为有工人,压根不用我做,我出去做的事,收益更大。

随便谈成个单子,随便学个新潮款式回来,随便想个点子出来,能赚到的钱比他在车间吭吭哧哧做一个月羽绒服多多了。

大家深以为然,舒今越听得哈欠连天,“我先睡了,明早八点以后再叫我。

因为太累,她连电话都不想打了。

第二天一早,全家人洗漱好,收拾好行囊,才开始叫今越,早点是一锅水煮蛋,加舒老师亲自骑车去东大街买的杨记大油条,带回来还冒着热气,又粗又长一大根,炸得金黄黄的,

如果喜欢本书请记得和好友讨论本书精彩情节,才有更多收获哦

外皮酥脆掉渣,里面却又是软软的,一股麦子的香味。

真不愧是惦记了两辈子的杨记油条,今越一个人吃了两根,鸡蛋就吃不下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